书评:出版社应理性推出译作 培养专业眼光

时间:2013-11-24 08:57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门罗

 

今年国内又是“门罗热”

 

  去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内掀起了一股“莫言热”.今年,加拿大“奶奶级”作家艾丽斯·门罗获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又很快从出版界开始,掀起了一股“门罗热”.这正常吗?貌似正常,实属不正常!


  我原本是这样想的,每年总有一位作家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果每年都能在国内掀起一股推崇新获奖者作品的热潮,从而唤醒并维持人们的读书意识,未尝不是好事。然而现在再细想想,觉得问题又不能简单这么看。“莫言热”、“门罗热”等背后,究竟反映了什么,是真的崇尚文学,还是沽名钓誉,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


  更关键的是,同一作家的多部作品集结出版,读者能顾得过来,又能消化得了吗?比如门罗作品,竟然一下子“打包”出版了七部,真是没有最多,只有更多。难怪有人担忧“质量恐怕难以保证”.


  由此想到,门罗自认、也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誉为“最好作品”的封笔之作《亲爱的生活》的中文版权已由新经典文化买下,而新经典文化对外表态:“不会匆忙翻译,拒绝赶工,出版上市没有日程表。”我认为,新经典文化之举,显得难能可贵。


  首先,这是一种理性。门罗获奖,其有关作品肯定受人关注,招人喜爱,对出版社来说意味着商机。但各出版社一窝蜂抢版权,争先恐后推出门罗作品,就显得急功近利了。出版社赶工式翻译、出版门罗的其他作品、甚至是陌生作品,都有点不正常。相比之下,不急着出版《亲爱的生活》,便彰显出理性。


  其次,这是一种态度。什么态度呢?对读者负责,对原作者负责的态度!对读者负责,就是不要盲目推出书籍,不让同一作者或同一类型的作品过多上市,以免读者目不暇接,无所适从。“错峰”出版,不仅可便于读者选择,也便于读者阅读和消化。而对原作者负责,就是要把作品翻译好、出版好,让其精髓及特色完美无瑕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翻译,就要舍得下工夫,并且做到忠于原着,力争比原着更成功、更精彩,而不能仓促上马。《亲爱的生活》的译者姚媛说:“翻译一部作品需要多长时间,这取决于很多因素。也许有译者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一部作品的翻译,对此我不予置评。”


  此外,这是一种引导。拒绝赶工,对“门罗热”来说,无异于泼了盆冷水。实际上,这也透出一种睿智。你想想,都一窝蜂出版门罗作品,读者能承受得了吗?市场真需要那么大的供应量吗?如果到头来书都积压在仓库,又有什么意义呢?还背急功近利、“搭车”销售之名,何苦呢?如果能立足长远,靠作品质量取胜,这样才能做到细水长流,真正受到读者喜爱呢。门罗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靠的肯定不是运气,而是作品。这就表明,她的作品是值得慢慢去阅读和品味的。之前,国内对门罗作品翻译出版的少,读者对其不甚了解,这几乎导致恶性循环。而今后,随着读者对门罗的了解加深,其作品一定会比过去畅销。出版社偶尔推出的门罗作品,也一定会让读者因为有新鲜感而愿意买回阅读。相反,都在当下一窝蜂出版,读者根本消化不了,不得不选择放弃,这对出版社来说,反而是适得其反。


  对于出版社来说,应当保持一种平常心态,理性推出译作,而不要跟风,赶工。如果能有预见性,提前翻译出版某作家的作品,等其意外获奖了,不就正好赢得畅销机会了呢?反过来,平时不下工夫,抓不到热点,等人家获奖了才发现没有其作品,那才是莫大的尴尬和失误呢。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出版“走出去”不能仅靠“买买买”
  • 童书“分级”不应成为出版社牟利的噱头
  • 台湾出版社“版权买断”的背后
  • 10家出版社涉嫌侵犯莫言作品版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