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刘光第:家境贫寒 母亲卖屋送其读书 (2)

时间:2013-12-26 08:12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伍松乔 点击: 载入中...


  遇难这年,刘光第才39岁。


  刘光第遇害之后,在同乡好友的支持张罗下,决定把他的灵柩运回家乡归葬。九月中旬由北京出发,从天津海路至上海转江轮,溯长江而上,到汉口换上一艘三舱高桅的双橹大木船,穿越三峡,进入四川。白帆鼓荡,橹歌悲怆,惊动了沿江两岸。人们成群结队追逐不舍,各码头纷纷燃香设供,对江遥祭。入川时已近年底。天冷水寒,但沿路的纤夫一听说是“刘大人”的灵柩船,却都一拥而上,沿途助拉,滩滩接换,不取分文。三根纤索多达两百余人,把船拉得如飞似箭。


  船到泸州,即入沱江,赵化镇上早已准备停当。腊月初八日午刻,船抵镇东沙湾。霎时间,大炮九响,爆竹密放,家家哭声嚎啕,人人执香戴孝,父老队在两幅白布中徐徐牵引灵柩,绕镇一周,把家乡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志士迎放到镇保甲办公处的隆兴寺龙潭公所。


  三天的祭奠期里,灵堂灯火彻夜通明,从富顺县城、自流井、荣县、泸州、宜宾、成都、重庆等地专程赶到的人们和赵化百姓齐聚在这里寄托哀思。初十晚上,全镇公祭,秀才蓝瑞图朗诵了文天祥的《正气歌》,接着宣读了公祭祭文:“彼苍者天,忠义何罪?歼我哲人,邦国其瘁。哀我民思,罔知所屈。汉唐遗秽,邦国其坏。沟壑能填,白刃已蹈。强固曰命,正气浩浩。生而为英,死明众志。光被四表,功流百世!”


  面对统治者尚在滴血的屠刀,川南一个偏远小镇的人民竟能奋然而起,自发组织了如此隆重的盛大悼念活动,放声哭出自己的恨和爱,这实在堪称四川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一桩壮举。


  1981年春天,笔者在北京请赵朴初先生为即将重修的刘光第墓撰写碑文。当时朴老正因病住院,为了不多打搅他,事先拟了草稿给老人作参考,末行是“赵朴初题”.朴老慨然应诺,提笔端书,却在“题”字上头加了个“敬”字,写作“赵朴初敬题”.一个“敬”字,表达了老一辈对戊戌先烈的景仰,对历史的尊重,也给了我们年青一代极大的启示和教诲。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