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在华首译为"舌克斯毕" 后由梁启超定名(2)

时间:2014-04-28 08:26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谢晨星 点击: 载入中...


  现在国内的莎学研究,无论是理论深度上,还是研究范围上,都比原来有所进步。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其他高校研究单位的统计,在所有外国作家研究论文中关于莎士比亚的研究论文是最多的,上演的戏剧也是最多的。研究方法更加多元,与西方最新的文艺理论思潮相结合,运用浪漫主义、比较方法、原型批评、心理学批评、意象-语义批评、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理论等理论,从拼贴、戏仿角度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中国莎学不能唯国外马首是瞻

 


  《文化广场》:国内莎学研究与国外莎学研究有什么不同?是否应学习西方的研究方法?


  李伟民:与国外的莎学研究相比我们有自己的特色,不要唯国外研究马首是瞻。曹禺就曾在国内上演莎剧时,拒绝请外国研究者上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风格的莎剧都在舞台上上演,比如话剧、歌剧、京剧、昆曲、川剧、越剧、黄梅戏等等,可以说异彩纷呈。80年代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同时举行了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演出了25台莎剧,1994年,在上海又举行了莎士比亚戏剧节。两届莎剧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在国内多次举行了国际和全国性的莎士比亚学术研讨会,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和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编辑出版有我国唯一的莎士比亚研究刊物《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3年,新一届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国际莎士比亚协会主席和英国莎士比亚故居托管会主任多次参与中国的莎士比亚学术活动。2011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莎士比亚故居,强调莎士比亚的作品要读一百遍才能读懂,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从中可以了解我们这个伟大国家的苦难经历和奋斗、壮大过程。莎士比亚戏剧进入到各国,无论是日本、印度、韩国,都要经过改编,那种非常传统的老式演出已经很少了。中国戏曲的唱念做打比如将黄梅戏的眼线手法、川剧的变脸手法运用到莎剧中也可以表现莎剧的人物、心理、形象,通过写意手法改编写实的西方戏剧,这样的改编并没有伤害到主要的精神,至于损失则是见仁见智,一部戏剧不可能囊括莎士比亚所有的东西,但是绝大多数的改编者都是认真严肃的,中国艺术的形式是可以表现莎士比亚的精神的。如今,莎学研究注重文本与舞台的结合,从舞台角度研究莎士比亚成为新的热点,莎士比亚是剧作家,他的戏剧需要不断的演出,因此莎士比亚应该活在舞台上,而不是文本中。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辛亥时期报业走热:梁启超一年红利上万
  • 梁启超曾谈清政府: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 同是文豪 为何莎士比亚安享晚年曹雪芹困病而亡?
  • 专家:许多学者的文章不过是在重复梁启超的思路
  • 为何说曹雪芹没莎士比亚运气好
  • 14世纪英国剧院犹如妓院 莎士比亚靠拉皮条出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