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世界一流保姆”看国外职业教育(2)

时间:2014-05-14 08:30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熊丙奇 点击: 载入中...


  二是国外的职业教育从业者,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很高,专心进行职业教育,像诺兰学院,对学生一直实行小规模教学,全校拥有大约100名在校学生,分两个年级,每学年有三个学期。学生完成两学年学习任务后,需要选择一个英国家庭实习一年,才能获得毕业资格。


  在美国烹饪学院,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极为严格。据介绍,学生每天早晨5时多就要起床,因为6时10分就要用早餐。之前需要整理内务,将自己弄得清新整洁,厨师穿的白制服也要熨得一丝皱褶都没有。早餐时间只有25分钟,然后直接进厨房备料。备料时间有将近1小时,要做得干净利落。


  8时半开始上课,有现场示范,也有理论讲解。11时15分开始有40分钟午餐时间,之后整个下午都是做“作业”、讨论、讲评。18时开始必须锻炼身体1小时。20时吃完晚饭后要看书、做笔记,准备第二天的烹饪计划。22时30分睡觉。


  而反观我国,不少职业教育办学者自身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不花精力琢磨怎样办出特色,提高质量而是在抱怨制度不公,环境不好中将就着办学,甚至还有的办学者,没有办学理想,而是想着怎样挣钱,甚至违规让刚进校的学生就去顶岗实习,这种低水平甚至空心化办学,导致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没有随着政府的重视而增加,反而令不少家长对职业教育充满警惕--担心职校的环境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诺兰学院毕业生收入远超英国平均水平

 


  除了上面两个原因外,还有第三方面的原因。在国外,劳动没有三六九等,各行业、各岗位的社会福利保障差距不大,职业教育毕业生,与普通教育毕业生,在求职时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没有人把职业教育视为低端教育,这也就有利于职业教育办出高水平。在国外,一名教授的孩子在从事手工业者工作,教授不会难为情,而会大方地告诉客人自己孩子在从事什么工作,但在我国,这是没面子的事。


  在英国,平均年收入为2.65万英镑,而诺兰学院毕业生的年收入一般可达到4万英镑,这一收入超过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约3万英镑),接近大学教师年平均工资(2011年为41128英镑)。除工资外,“超级保姆”们一般还能享受到一系列福利,比如拥有单独的房间,可以使用雇主家中电话,还能在雇主假期外出时享有房子的使用权。更令人羡慕的是,该校的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年收入就能达到1.2万英镑。由于就业前景好,虽然该校的学费每学期高达3500英镑至4000英镑,但还是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生。


  美国烹饪学院毕业生的薪金取决于其就业职位,宾馆行政总厨年薪为53488美元至85715美元,这个职位需要管理几个餐馆的菜单规划和厨房行政。大厨的年薪为35355美元至45462美元。如果是当餐厅总经理,则年薪在41290美元至63958美元之间。


  TAFE的毕业生薪金也很不错。据澳洲《每日新闻报》今年2月的一篇分析报道说,TAFE毕业生有很多专业的起薪都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生,尽管法学毕业生的起薪仍是最高,但是,获得各种资格证书的电工专业毕业生的年薪起薪也可达62000澳元,比大多数牙科医生、教师和会计都要高。其他专业的TAFE毕业生的年薪起薪普遍在50000至55000澳元之间,这在澳洲是属于不错的收入了。


  培养高级佣人和“宝马司机”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吗?


  我国社会,一直把职业教育视为低端教育,如果有一所职业学院也像诺兰学院一样培养“一流保姆”,每个学期学费达3500英镑至4000英镑(约合7000至8000美元)之间,必定会遭来一片板砖,被质疑是为富裕家庭打造高级佣人。不但对“世界一流保姆”不屑一顾,而且,还想方设法阻止培养“世界一流保姆”的学校出现。


  不妨设想,假如我国有所地方本科院校,开设家政学院,像诺兰学院那样,推出社会学、心理学、儿童护理、历史、文学和教育等课程,训练保姆可在任何天气情况下驾车高速行驶,安全避开狗仔队,懂得跆拳道,以应付潜在的绑架者等等,会不会遭遇质疑:用得着对保姆进行如此教育吗?是不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些保姆今后走进富裕家庭,这不是为少数人群培养高级佣人吗?


  类似的质疑,一直存在于我国社会。比如,多年前,有培训机构(注意,还不是大学学历教育),针对“富二代”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这种培训其实很正常--“富二代”也有自身的教育需求--可却遭来质疑,认为这种培训是为富裕家庭量身定制。这种质疑毫无道理,但却颇有市场,令培训机构左右为难。


  最近,又有一条消息称,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斥资千万元,开办“宝马班”,每年仅培养二三十名学生,对于这条消息,网友大多一边倒质疑,认为这是用国家教育资源去为少数富人服务,助长奢侈消费等等。


  这些质疑源于对教育的“一元化”认识。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标准极为单一,无论是大学、中小学都存在千校一面的问题。教育要进一步发展,满足所有受教育者的需要,就必须打破单一的教育发展体系,形成多元教育格局,开展个性化教育。这其实也是老百姓对教育发展的期待。


  可是,当真有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时,大家又用“一元”的视角来评价,觉得办学者的办学追求有问题,太另类。最终在舆论的压力下,办学者难以坚持这类教育。这种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必须改变。


  不独职业教育领域的探索如此,就是基础教育的探索,也因某所学校与其他学校不一样而遭遇非难。大家一边抱怨目前的教育太单一,学生的选择空间太小,成才出路太狭窄,可却容忍不了学校突破单一,创造多元的举动,这显然是作茧自缚。


  我国已提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要让职业学院也办出一流,也“高大上”,就需要政府和学校办学者、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取消一系列对职业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政策,给各类教育、各类学校平等的发展空间。鉴于职业教育过去长期不被重视、投入不够,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


  对于办学者来说,应该立足办出一流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狠下工夫,以一流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树立学校的品牌,同时吸引受教育者选择。在这方面,职业学院不必贪大求全,开设过多的专业,而应该努力做好某一个专业、行业领域。


  在多元教育环境中,对于一流的保姆学校,学校里的“宝马班”,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富二代”培训项目,大家应该去问学生的感受,他们是否学到真本事,是否对学校的教育满意。有教育需求的教育,就是有价值的教育,只要能更好满足受教育者成长需求的教育,就值得尊重。


  另外,对于我国的传统行业、职业,也需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能总是用老眼光看待厨师、司机、保姆、木工这类职业,总把其定位为“低端”,是“低级”劳动者就能完成的工作。如果这些行业、职业的劳动服务水平就维持在低水平,整个社会的服务水平怎么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大目的,就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通过这些高素质的劳动者去改变传统行业的落后局面,一个不但拥有一流科学家,还拥有一流厨师、一流餐厅服务员、一流保姆、一流司机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