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
今年是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30年前,即1984年6月16日,我的父亲高宪岗作为西安黄埔军校同学会甘肃组代表(甘肃黄埔同学会于1989年成立)赴北京参加了由全国政协和中央统战部举办的黄埔军校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纪念大会上,宣告成立了由徐向前、聂荣臻两位开国元帅领军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将全国尚健在的黄埔军人团结起来,组成一个以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为宗旨的爱国统一战线。这是自1949年建国以后,在中国大陆黄埔师生聚集最多的一次。年近80岁的蔡文治将军是父亲同期同学,曾是蒋介石身边红人。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他对蒋政权失去信心,便长期定居美国。1984年初,他发起成立了“黄埔同学及其家属促进中国统一筹备会”,得到了全球黄埔同学的热烈响应。老同学相见,父亲为他送了我先生岳志东教授的书法大作,令蔡文治颇为高兴。
父亲是黄埔九期生,后又深造于陆军大学参谋班,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原国民党76军少将军参谋长。父亲生前在甘肃省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任职、政协委员、是享受厅局级待遇的离休干部。他是甘肃省黄埔同学会理事,多次参加甘肃省黄埔同学会的活动,但作为他生活在内蒙古家乡的子女,却经常应邀参加内蒙古黄埔同学会的活动,父亲的子女多在兰州长大,但因为学习和工作原因相继都离开兰州了。父亲去世后,由于黄埔的情结,甘肃省黄埔同学会还与我们这些异地的二代有联系,特别是姚惠真秘书长,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对我们关爱有加,我现常住日本,她也经常与我网络联系,最令我们感动的是,她几经周折,将父亲荣膺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交到了我们子女手中。在内蒙古,我父亲虽是甘肃同学会的理事,但内蒙古黄埔同学会的前任秘书长高启柏和后任秘书长云丽华也是对我们二代很重视和关切。
我多年担任《中国环境报》驻内蒙古记者,身为黄埔后代,理应为同学会全力服务。自1989年黄埔军校内蒙古同学会在呼和浩特成立,他们每次开会和举办活动,高启柏秘书长都请我参加并帮助邀请新闻媒体予以报道,而大多电视台的文字稿及平面媒体的稿件都是我提供发表的。我还在《黄埔》、《老年世界》等媒体发表了《缅怀侯镜如会长》《文强将军塞外行》《修书告慰在天灵》等专访文章。文强先生两次到呼和浩特,第一次是代表北京黄埔同学会前来祝贺内蒙古同学会成立,第二次是随全国政协委员到内蒙古考察,我都随行采访过。他对内蒙古黄埔同学会工作很关切,希望我们二代也多作贡献,他还专为我寄来上海黄埔同学会发展二代联谊会的有关资料和文件,为此我还找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当时分管统战工作的千奋勇副书记,他本人对成立二代联谊会也表示支持。
当时内蒙古的黄埔老人大多六七十岁,都很活跃,他们不愧是行伍出身,开会从不迟到,且军人坐姿,开会前必唱黄埔军歌。许多人多才多艺,会后还表演一番,我印象最深的是京剧演唱,黄埔17期马维德先生自己就唱得有板有眼,内蒙古的京剧名角鲍绮瑜女士是黄埔二代,她也即请就到。那几年,每参加黄埔同学会的活动,我都给他们摄影留念,我还征集了他们的老照片,在《内蒙古画报》整版予以刊登。内蒙古黄埔同学会会长田绥民是十期生,父亲总称他为小田霖(笔名),他常住乌海市,每到呼和浩特开会,都要打电话约我见面。田叔叔命大福大造化大,如今98岁了,依然健康,会长总是他,后来只是换成名誉的了。
人们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找领导好见,当时北京黄埔同学会的白兴武副秘书长来内蒙古考察,想与百忙之中的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云布龙会面,最后还是通过我的帮助使会谈成功。
云布龙主席的父亲云蔚叔叔与我父亲是黄埔同乡同学同队,云叔叔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他在考上黄埔军校离开家乡赴南京的列车上特别带上自己心爱的鸽子,这只家乡的鸽子在南下漫长的旅途中给他们带来不少乐趣,一直陪伴他们到了南京城。因为是塞外来的,他们多被分在骑兵队。云叔叔与父亲有着深厚的情谊,他的后代都很孝顺,个个都很优秀,耐人寻味的是云叔叔对我父亲的评价是:高宪岗是个“人”.他的二儿子云布霓说,这是他父亲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
我的表姐贾美美,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工作,在移居呼和浩特之前我们从未见过面。我母亲李沂和她母亲李浈是姐妹,他父亲贾子义是继我父亲之后考入黄埔13期的。她与我相认后就急切地想打听亲生父亲的消息,她从小失去父亲,家里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由于黄埔老人们年事都已高,找到同期的很难,但我还是为她找到了健在的闫秉心老人,我陪他们见面,真如同一对失散多年的父女般抱头痛哭,互诉衷肠。通过与闫老的多次访谈,她为父亲出了一本书,树起了父亲的抗日英雄形象。
我年轻时就听父亲讲过孔令晟叔叔(现年98岁),他是黄埔军校15期生,曾赴美国陆战队指挥参谋学校深造,后赴台湾,相继任蒋介石总统中将侍卫长等职。他在《孔令晟谈家世、乡土风情和求学过程》回忆录中深情地谈到我的父亲:“我于1942年陆大参谋班结业后,被分发到陕西陆军第二十四师参谋处担任上尉参谋,这是我生平中第一次在师级幕僚阶层和部队获得实际的接触。师长廖昂将军,参谋长张汝弼上校,参谋主任是高宪岗上校。高主任是军校先期学长,他非常爱护我,也认真指导我,并不断付与我重要的幕僚工作。因此,使我有机会和师幕僚业务以及部队实务有较深入的实际接触,回想当时这种患难生死与共的袍泽情感,真是非常的纯真和高贵”.孔令晟后来多次来内地出访,为两岸文化交流作出贡献。1997年,我的先生岳志东率内蒙古书画代表团赴台访问时还见过他,赠送给他书法作品。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我们作为黄埔后代,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一直力求成为优秀的黄埔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