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女律师曾是第一女杀手

时间:2014-10-20 08:30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郑毓秀

 

天性叛逆,五六岁坚拒缠脚,13岁自己写信退婚

 


    郑毓秀1891年出生于广东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户部的官吏,家庭礼教观念很浓。她的母亲常常教她诵读经文。然而郑毓秀天性叛逆,对“三从四德”的规训置之脑后。当时裹脚的风俗依然盛行,但是任凭家人软硬兼施,年仅五六岁的郑毓秀坚决不让缠脚。


    郑毓秀13岁的时候,祖母为她订了一门亲事,婚约对象是当时两广总督的儿子。郑毓秀对此颇为不满,甚至还自己写信给自己的未婚夫,申明解除婚约。此举一出,一片哗然。此后郑毓秀迫不得已离家出走。1907年的时候,她与姐姐去日本留学,接触到当时在日本活动的同盟会,十分认同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思想,认定只有彻底打破腐朽的秩序,才能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过了一年,经廖仲恺介绍,她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不久,郑毓秀回国从事革命活动。


 

 

革命女侠,第一个刺杀目标就是袁世凯

 


    作为同盟会的精英,郑毓秀多次参与了革命党人暗杀清廷要员的活动。郑毓秀第一个刺杀的目标,就是后来成为民国总统又复辟为皇帝的袁世凯。为了能够成功杀死袁世凯,郑毓秀等革命党人事先安排志士分成几组,准备在预定地点向袁世凯投掷炸弹。


    1912年1月15日,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郑毓秀突然接到同盟会驻北京支部的紧急命令,放弃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因为最新情况表明,真正阻碍南北议和的是良弼为首的宗社党,而不是袁世凯。郑毓秀连夜行动通知战友,但部分未接到通知的战友已经开始按原计划实施刺杀行动,郑毓秀无奈之下也只好赶去现场。


    由于计划有变,刺杀以失败告终,参与行动的有十余人被捕。郑毓秀凭借自己的才智,巧妙躲过了追捕。后来去找当记者的外国友人,以他们的名义将其中7名战友保释出狱。


    后来在制定行刺良弼的计划时,郑毓秀吸取了此次教训。由于事先准备充足,这次行动终于成功。


 

 

“以玫瑰为枪”,反对在巴黎和会的条约上签字

 


    郑毓秀的刺杀行为激怒了袁世凯。1914年,袁世凯决定要暗杀郑毓秀,在这种情况下,郑毓秀被迫出国。郑毓秀进入法国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大学学习,1917年获得硕士学位。1924年,她在巴黎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法学女博士。


    郑毓秀在法国的留学生涯可谓多姿多彩,特别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她的义举成为她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巴黎和会上,本以战胜国身份与会的中国,最后却落了一个战败国的待遇,特别是将原本被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划归日本所有的消息传开后,在法华人一片哗然,此时正在法国留学的郑毓秀被人们推举为代表,前去与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谈判。6月27日晚,300多名留法学生和华工包围了陆征祥的下榻地,要求他不要在和约上签字。然而此时,陆征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示意,准备在和约上签字。郑毓秀急中生智,在花园里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顶住陆征祥,声色俱厉地说:“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最终,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后来,郑毓秀还将这根玫瑰枝带回中国,在客厅里悬挂多年。


 

 

涉足禁区,成为第一位中国女律师

 


    在法兰西,郑毓秀也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也是后来的丈夫--魏道明。


    1926年,魏道明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回国,不久郑毓秀也返国,年底他们的联合律师事务所就开业了。当时在上海,由于洋人享有领事裁判权,华人与洋人打起官司来十有八九要吃亏,一般律师都不愿意接这样吃力不讨好的案子,但是郑毓秀和魏道明二人不信这个邪,不惜与英法等国领事力争,几番为华人争得权利,于是魏郑律师事务所名声大噪。1927年,郑毓秀与魏道明在杭州结婚。


    在当时,虽然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已有所提高,可以从事各种自由职业,但律师这个职业,一直是女性的禁区,比如1915年司法部颁布的章程,其中明确规定律师应为“中华民国之满二十岁以上之男子”,从法律专业的角度讲,法律规定中的“应该”其实就是必须的意思,如此明文规定的“性别歧视”,可见当时社会风气之传统。


    虽然规定如此,但总有办法。在仔细研究了中国的司法制度后,郑毓秀发现,作为一名取得法国律师牌照的中国人,她可以在法国租界的法庭出现。于是,郑毓秀成为涉足这一禁区的第一个中国女性。


    随着经手的案件越来越多,郑毓秀逐渐成为当时数得着的大律师。郑毓秀不畏政府权威。1926年,知名民主人士杨杏佛被捕,郑毓秀出面担任杨的辩护律师,她利用自己的关系向政府不断施压,法庭上慷慨陈词,影响甚大。经过郑毓秀等人的努力,杨杏佛成功脱险。


    郑毓秀1959年12月16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终年68岁。夫妇俩晚年漂泊异乡,无论走到哪里,郑毓秀都随身携带着那根法国的玫瑰枝。早已干枯的枝干,被她镶进画框里,悬挂在客厅的墙上,一直到她逝世。有人说,这个在上流社会浮浮沉沉的民国女子,仍然在怀念那个“以玫瑰为枪”的历史瞬间,和那些早已逝去的快意恩仇的时光。据《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遵义会议的前奏
  •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国史”点校往事
  • 中国食用冬虫夏草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海昏侯时期
  • 庚子赔款中国支付了多少
  • 古代中国购物指南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十大美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