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历史上专有的特定称谓“朕”,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那不是古代帝王的‘专利’吗?”是的,“朕”确实是古代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不过,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平民百姓也有过一段自称“朕”的历史阶段,也即说,中国古代的老百姓也曾扬眉吐气地自称“朕”!
中国古代的皇帝专权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号令天下,莫有不从。“朕”,便是他们自己规定的“专利自称”.
其实,“朕”,最初的字义指自己(自身),是第一人称代词,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着《尔雅》对“朕”的解释是:“朕,身也”.《说文》中则解释为:“朕,我也”.《诗·大雅·韩奕》中有“无废朕命”,《楚辞·离骚》中有“朕皇考曰伯庸”的记述,都是第一人称代词。东汉蔡邕在《独断》中则阐述得更为直接:“古者尊卑共称朕。”因此,“朕”最初就是第一人称“我”、“我的”代称,不论尊卑,人人都可自称“朕”.
“朕”的分水岭出现在秦朝。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秦始皇嬴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天子自称日朕”.自此,“朕”便由大众普遍使用的自我代称而变成了皇家的专用代称,染上了“唯我独尊”的色彩,平民百姓谁再敢自称“朕”,那便要获罪杀头了,普天之下只有皇帝一人可以使用“朕”这一称谓。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
先秦以前的平民百姓也曾自称“朕”,秦朝以后老百姓便被剥夺了这个“待遇”.这也给今天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和演员们提个醒: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可“戏说”,一定要尊重史实,不能一“朕”到底。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