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沆瀣(hàngxie)一气”,原指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典出自宋朝钱易所著的《南部新书·戊集》,讲的是唐僖宗乾符二年,中书侍郎崔沆被委派为主试官,主持朝廷考试事宜。在应试的考生中,有一位姓崔名瀣,一经录取,很快就走马上任了。别人见他不但任官快,而且所任官职待遇也明显与众不同,因此不免产生怀疑:“崔瀣和崔沆崔大人怕是有特殊关系吧?”更有人拿二人的名字凑趣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按照唐宋时期的习俗,主试官被称为座主,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试官的门生。而恰好“沆瀣”二字都指夜间的水气或露气,也有人说是夏天半夜里上升的地气。例如《楚辞·远游》中有“餐六气而饮沆瀣”,王逸注:“沆瀣,夜半气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应劭注:“沆瀣,北方夜半之气也。”《列仙传》描写仙人陵阳子的神话故事也说:“春食朝霞,夏食沆瀣。”可见“沆瀣”一词,原来并不是贬义词。“沆瀣一气”就是说沆也是气,瀣也是气,沆瀣本是一气,是个中性词,可作意气相投解。“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在《南部新书》中语境的意思说是老师和学生,都是一回事啊!也只是流露了二人同姓,名字又都是水雾“同气”,感到实在巧合得有趣!并没有明显的褒贬,反倒是调侃的意味颇浓。
但是后来直到现在,“沆瀣一气”一词却被当作贬义语,用来形容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看来词义的变迁,有时真是神奇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