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1949年中国内战及1950-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装备低劣的中共军队往往别出心裁地开发“临时武器”,令国民党军及西方军队饱受“非正规战”之苦,其中用汽油桶改装的“没良心炮”尤为出名,一度有“土飞机”和“小原子弹”之称。
“没良心炮”的发明者
回顾历史,为中共武装研制“没良心炮”的聂佩璋出身于国民党军队,只因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南京当局奉行“不抵抗政策”而转投中共武装。聂佩璋读过军校,且熟悉工兵和炮兵专业,因此他在部队里颇受重用。
1947年,聂佩璋随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转战河南,部队一度因缺乏重武器,难以打下坚固工事。聂佩璋注意到国民党军丢弃在战场上的美国造废弃汽油桶,理论上,给油桶底部装上足够的推进火药,在上面放上炸药包,利用火药瞬间燃烧产生的冲击力,既可以点燃炸药包的导火索,又能同时将炸药包抛出去,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没良心炮”.与正规火炮相比,“没良心炮”因结构强度实在有限,完全是一次性用品,但因投掷弹药威力巨大,若在战场上集中使用,足以令当面之敌闻风丧胆。当年9月,4纵首次在攻打一处要塞时试用“没良心炮”,结果只打了一发就将城门主碉堡炸塌,死里逃生的国民党军俘虏抱怨说:“你们打就打,为什么用那么厉害的炮弹呀,巨大的爆炸声把我们的五脏六腑都震碎了。”
1948年底,国共双方在淮海平原展开决战,将“没良心炮”用得炉火纯青的解放军决定在双堆集再创辉煌,当时国民党最精锐的黄维兵团就被围困在这片方圆不到几千米的区域内。解放军先是通过土工作业,在对方工事前几十米处挖出埋设“没良心炮”的战位,等12月6日总攻发起时,解放军位于前沿的180余门“没良心炮”交替进行3轮发射,按照每门炮每次射击20千克炸药量计,解放军在20分钟之内向方圆1万平方米的黄维兵团主阵地抛射了差不多1万千克炸药,这几乎与美军的地毯式轰炸没什么区别。
果然,仗着坦克重炮护身的黄维兵团在“没良心炮”的弹幕攻击下顿时失去章法,许多简易工事飞上了天,连美式卡车排成的“车阵”也顿时宣告崩溃。尤其是解放军步兵冲进敌阵地后才发现,许多看似没有被弹片打伤的国民党士兵根本没有反抗能力,原来“没良心炮”所投射的炸药包爆炸后产生强力冲击波,国民党士兵也许外表是完好的,但其内脏基本都被震得无力承受,早已拿不动枪了。此战之后,国民党军内部纷纷风传“共军手里有‘土飞机’和‘小原子弹’”.
在朝战中吓住英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聂佩璋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而当年擅用“没良心炮”的老部队也不例外。
1951年,中朝军队和“联合国军”围绕“三八线”展开惨烈的拉锯战。当志愿军因补给问题暂停“礼拜攻势”后,李奇微指挥的“联合国军”发起反扑,再次跨过“三八线”,经过中朝军队殊死抵抗,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形成战略对峙。在5月21日志愿军各部全线后撤之际,第189师566团是整个志愿军最靠近敌方的一个团,当时他们已被美军第9师、英军第28旅和部分韩军缠住。关键时刻,参加过淮海战役的第566团团长朱彪想起老办法--“没良心炮”.据说仅仅两轮“没良心炮”发射后,第566团对面的英军28旅居然沉寂了半个多小时,估计是给吓着了。
英军第28旅上尉参谋诺斯·汉克斯在《1951年朝鲜夏季作战》报告中曾提到,当天遭到中国军队从纵深打来的大口径炮弹的攻击。看来,采取抛射方式的“没良心炮”的确能迷惑当面之敌,居然被当作纵深打来的大口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