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红军长征翻越雪山那些可歌可泣的事

时间:2017-01-24 08:01来源:大西北网-华兴时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近期大家都在关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活动,媒体都有大量报道。特别是央视重磅推出的八集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第六集《跨越极限》和“焦点访谈”2016年10月4日说不完的长征中《生死翻越》,都对长征中最艰苦的一段行程--过雪山草地做了详尽的报道,令人震撼。


    关于红军长征究竟爬过多少座雪山,一直没有准确的数据。人们一般把红军翻越的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称之为雪山,这并不是指主峰的海拔,而是红军所翻越的垭口的海拔。这也是一些报道对这些雪山的海拔高度说法不尽相同的原因。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都经过雪山草地,有的雪山几个方面军多次翻过,如夹金山。纪录片《长征》访问了好多位经历长征的老红军,大多已到百岁高龄,对过雪山几乎所有老人都谈到空气稀薄,呼吸困难,极度疲劳,绝不能坐下或停下,否则就再也站不起来了。他们对路上一座座战友身躯铸成的雪雕记忆犹新。新长征路上,我们都应当记住红军长征途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夹金山的生死翻越


    位于宝兴县境内的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红军攻克宝兴,翻越夹金天险,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故事,在壮丽的红军长征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1935年6月8日晚,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9日顺利过宝兴县城,由陈光率领先遣队的红二师四团开始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进军。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位于宝兴县的西北、阿坝州懋功县以南,主峰海拔4930米,红军翻越的垭口海拔4114米。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当时正值盛夏,但一到雪山脚下,朔风呼啸,雪花满天,温度骤降。


    6月12日拂晓,身着单衣、脚穿单鞋的红军战士喝了一些烈酒、姜汤、辣椒汤,就顶着严寒,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透骨的晨雾向山顶进发。战士们爬上山顶已是中午。他们用镐开路,后续部队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进。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像刀割一般。草鞋裹满了冰雪,脚冻得失去了知觉。当天,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就这样经过生死考验,翻过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到达阿坝州懋功县的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了。


    中央红军过夹金山后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为左路军和右路军过草地。但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实行错误的南下行动。毛泽东等所率领的右路军过草地后,张国焘却借口噶曲河涨水,过不了河,欺骗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南下,提出“打到成都去吃大米”的口号,致使红四方面军和留在左路军中的原中央红军的广大指战员又返身南下再次过雪山草地。1935年10月27日红四方面军红八十八师从小金县再次翻越夹金山,南下西康。几个月后,张国焘南下碰壁,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去康北,其中红一方面军中的部分战士已三次翻越夹金山。再次翻越夹金山,指战员们对这座山已不陌生, 但是,在红军最后一次通过时它却换了面孔,前两次翻越时是在夏、秋季,而后一次却是在狂风呼啸的冬季。红军将士不畏严寒和艰险,付出很大牺牲还是把夹金山踩在了脚下,继续向前挺进。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雪山有几多


    1936年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又相继翻越了梦笔山(主峰海拔4470米,垭口海拔近4080米)、长板山(又称亚克夏山、马塘梁子,主峰海拔4743米,垭口海拔4460米)、仓德山(又称昌德山、昌德梁子,主峰海拔4280米,垭口海拔4164米)、打古山(又称拖罗岗、施罗山、塔鲁岗,主峰海拔4752米,垭口海拔4484米)等雪山。雪山地区的行程约31天、1350公里。


    1936年4月至7月,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翻越了雅哈雪山,雅哈雪山是红二、六军团从云南渡金沙江后北上西康甘孜途中,于1936年4月翻越的一座大雪山。雅哈雪山海拔5300米,雪峰林立,高耸云端,金沙江、澜沧江的激流不断冲涮的峡谷陡峭异常,很难通行。尽管雪山陡峭险峻,道路崎岖,气候严寒,行走时呼吸困难,许多战士牺牲在雪山上,但是红二、六军团战士们凭借顽强的意志,终于翻过雅哈雪山,于4月30日先后到达中甸县城休整。5月,红六军团作为右路又先后翻越了翁上甲子小雪山和翁水咱浪大雪山,这三座雪山均在云南境内。红二方面军接下来还翻越了茨布腊山、扎拉牙卡山藏巴拉雪山、东隆山、米拉山等8座雪山。


    1935年6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先后翻越了虹桥山。虹桥山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有人考证红四方面军1935年5月下旬翻越的红军棚子才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红军棚子是个无名山,红军在上面搭了些棚子,后来当地人管此山叫“红军棚子”,垭口海拔4100米),虹桥山垭口海拔4556米,翻过虹桥山红军占领了懋功、达维,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巴郎山垭口海拔4410米,是小金、汶川、宝兴三县的界山。红一、四方面军先后派部队在垭口警戒。后来红四方面军南下曾翻越垭口痛击川军。夹金山王母寨垭口海拔4114米,程胡岭垭口海拔4400米,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都翻越过夹金山,红四方面军南下翻越此山,百丈关决战失利后再次翻越此山西进康北。梦笔山垭口海拔4080米,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翻越此山继续北上,红四方面军后来南下和再次北上都往返此山。长板山,红军翻越的垭口海拔4460米,长板山也是红军三次翻越的雪山。德昌山在黑水县境内,垭口海拔4164米,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共同翻越此山,红四方面军南下又两次往返此山。打古山垭口海拔4484米,也是红军三次翻越的雪山。红一方面军翻越的夹金山等5座雪山,红四方面军都先后翻越过,有的还翻了不止一次。除此之外红四方面军还翻越了虹桥山、鹧鸪山、格达梁子、党岭山、罗锅梁子、剪子湾山、卡子拉山、折多山等8座雪山。红一方面军翻越的5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翻越的13座雪山(与红一方面军有5座重复)均在四川省境内。而红二方面军翻越的8座雪山则分别在云南、四川等省境内。以上是红军长征共翻越21座雪山的统计数字,后来各地建设的长征纪念馆均认同,这次央视纪录片《长征》也明确了这个数字。


    但学界和民间还有其他说法,有说中央红军还翻越了甘肃境内岷山山脉的达拉山,毛泽东才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还有人考证21座雪山是红军翻越的“主要雪山”,不是“所有雪山”.红二方面军至少应翻越了23座雪山,红四方面军至少翻越了24座雪山,不重复计算,红军长征应翻越了40至45座雪山。总翻越次数应在50次以上。红军翻越的最高雪山,也有人考证应是红二方面军1936年6月5日翻越的藏巴拉山,垭口海拔4901米。当然这些说法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积雪中伸出的党证


    西撤的红军再向前走,竖起在红军面前的是折多山主峰--党岭山,它是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最大雪山。党岭雪山位于甘孜州丹巴县境内,山峰大半在雪线之上,山顶终年积雪不化。主峰海拔5470米,夏羌涅阿垭口海拔4810米,是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高雪山。山上空气稀薄,风暴、雪崩不断,就像一道噬人生命的鬼门关。冬天气温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雪崩骤然间会倒下一座冰峰。当地藏族群众把这座山奉为“神山”,冬天里没有人敢冒险翻山。就是在这隆冬季节,朱德率领脚踏草鞋、身着单衣的红军指战员扑向这冰山雪峰。


    在这漫天飞雪的高寒地区,将士们的棉衣毫无着落,有的指战员仍然穿着破烂的棕皮背心,有的把未经硝制的牛羊皮割下来披在身上。为了在中午前后登上顶峰,红军大部队一大早就赶到山下。部队上到半山腰,汗水已湿透指战员们的衣服。可快接近山顶时,气温骤降,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很快就冻成冰疙瘩。狂风突起,冰渣和雪粒飞卷,打在指战员们的“冰甲”之上噼啪作响。空气越来越稀薄,红军将士们都在大口大口地喘气。体弱生病的指战员有许多人倒在了雪中,再也没有站起来。


    为给部队筹集粮食,红四方面军总兵站部部长吴先恩奉命带领兵站部翻越党岭山。凌晨3点半,借着残月和星光,队伍出发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前卫营,随后是骑马的轻伤员和抬着重伤员的担架队,一个紧跟着一个,踩着刺透草鞋的菱角石,攀登着蜿蜒起伏的山道向前行进。第二天,走到头天前卫营宿营的山崖下,有许多冻僵了的战士的遗体,被埋在雪里。突然,吴先恩发现了露在雪外拳头紧握的一只胳膊,便跑上前去掰开手一看,里面是一张党证和一块白洋,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一九三三年三月入党。”在场的同志们感动地落下泪来。这是怎样的一个战友啊!为了崇高的革命信念,为了拯救千百万劳苦大众跳出苦海,他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并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里牢记的仍是党和人民。吴先恩取过党证和白洋,默默地低下了头:“志海同志,你的党证和最后一次党费,一定替你转交给党。”怀着对战友的无限敬仰和哀伤之情,部队继续行进在漫天飞雪的征途上。党岭雪山见证了红军长征中这一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


    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


    长板山,即亚克夏山,又名马塘梁子,海拔4800米,高耸云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终年积雪,气候多变。位于红原县与黑水县交界处的亚克夏山北坡的垭口上,距红原县剧经寺镇约13公里。1935年7月2日,由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各一部组成的北上先头部队,从康猫寺(今刷经寺镇老康猫村)出发,翻越亚克夏雪山进入黑水境内。这是中央红军于长征途中连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不少指战员在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留下了他们的铮铮铁骨。


    在亚克夏雪山的垭口下,有一座中国红军烈士墓,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烈士墓。1935年7月6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纵队,翻过了长征路上的第3座雪山--长板山。1935年6月至7月间,在翻越这座大雪山时,很多红军官兵永远地留在了山上,后续部队掩埋这些战友遗体时,为纪念烈士,随军行进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在长板山的垭口处,用木板竖起了一通墓碑,上书“工农红军烈士之墓”八个大字。


    解放后,当地的邮递员翻山送信时,发现了这座烈士墓。1961年7月,四川省政府将烈士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进行了修缮。烈士墓,静卧在群山之间,相伴的是疏落的黄花和皑皑的积雪。白云从脚下荡起,远处是相连成片的山峰。1982年,有关部门拨款由红原县政府重建。海拔4000多米的红军烈士墓地不通道路,但经常有人爬上山来祭奠烈士英灵。


    2次翻越夹金山的红军传奇


    胡宗林,藏族,藏族名仁钦索朗。1920年生,四川理县人,1935年加入红军。建国后任西藏自治区民政局局长,自治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就是这位藏族老红军,竟然12次翻越了雪山,创造了长征途中的奇迹。


    1935年胡宗林参加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后随红四方面军总部第一次翻越夹金山,在先遣军收容队,负责收容前面部队留下的伤病员和掉队的战士。仅三十一军1万多人就走了四五天,胡宗林牵着马,把走不动的战士驮过山,来回好几趟,一段段加起来算往返一次。胡宗林10月又第二次翻越夹金山。百丈关战役七天七夜激战失利后,红军转为战略防守,被迫撤出川康地区,回返时红四方面军8万大军只剩4万余人。红四方面军有五个军,总部命董振堂率红五军(原一方面军五军团),翻过夹金山,进驻丹巴,准备向炉霍、甘孜方面发展,但那里地广人稀,粮食短缺,总部指示三十一军组织运粮队,负责向红五军运送粮食。胡宗林被抽到运粮队当通司(翻译)。


    1935年底,上级要求把粮食、腊肉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春节前送到,这是大雪封山的季节,一般人绝不敢在这个时候过夹金山。夹金山在两个粮站之间,一个来回要翻两次山,胡宗林他们运了5次粮,翻越了10次夹金山。1936年春节前胜利完成运粮任务,受到军首长表扬,召开颁奖大会时奖给他一块油布。这块油布在后来过草地时遮风避雨、防潮防冻起了大作用。胡宗林12次翻越夹金山可以说是长征中的一段传奇,或许与藏族同胞在高海拔空气稀薄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有关,但最根本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弄清红军长征途中究竟翻越了几座雪山,一直是笔者的夙愿。酝酿已久,查了大量资料,参考、对比了多个视频和网帖,整理出这篇文字,以此感怀伟大的长征精神。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长征红军档案
  • 长征中被周恩来誉为“战略骑兵”的红九军团
  • 开国将帅中谁曾经在长征途中亲自为妻子接生?
  • 刘伯承婚恋生活:长征途中第一次写情书
  • 长征细节:红军中的高官不是那么好当的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