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二)

时间:2011-12-27 19:48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王淑芳 耿莉萍 点击: 载入中...
三、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1、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1)古城遗址遗产保护与开发--以陕西汉长安城大遗址为例
  古城遗址是人类的历史家园,对其的修复、保护和利用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有助于我们研究古代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丝绸之路上分布着众多古城遗址,有的被高楼大厦所包围,有的被沙尘黄土湮没,这其中就包括丝路起点之一的汉长安城遗址。
土地功能适宜性开发
 
动态保护
观光农业
遗址公园
目标
保障
作用
保护
发展
分析与决策
直接受益对象  和  间接受益对象
进行有序移民


  a:分析过程。对土地功能进行适宜性开发,对决策进行保护性的控制和开发性的引导。
  b:决策过程。从保护和发展入手,在保护方面倡导动态保护,使文物的历史价值得以延续,实现了保护的目标;发展观光农业,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收入的提高为保护提供资金保障;建设遗址公园使遗产的公共性得以提升,正好发挥了保护的作用。在发展方面以居民、文物遗迹、历史环境互相之间的发展关系展开决策。
  c:实施过程。进行有序移民,为决策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空间上的可操作性。
  (2)石窟遗产保护与开发--以甘肃敦煌莫高窟为例
  对文化遗产地进行旅游开发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为长久保护遗产地赢得经济收入,并对游客起到教育作用。作为遗产景区,接待游客是其经济来源,游客成为遗产地的“主角”。游客的到来可以遗产地知名度,通过游客的旅游花费可增加遗产地收入,用来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投入。游客过多及其消极行为也可能会造成遗产地资源和生态的恶化。因此,进行游客管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要。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现有735个洞窟,壁画面积超过4500平方米,彩塑2000余尊。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得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莫高窟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现每年超过50万人前来参观,给莫高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如旅游旺季时,景区人满为患,过量的游客到访造成一些洞窟过度“疲劳”;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洞窟外,日积月累侵蚀壁画,加速病害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莫高窟游客管理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a.控制开放关闭时间。每年轮换开放洞窟,停止病害严重的洞窟向游客开放,雨天不开放。
  b.对游客进行调查。设计多项游客调查项目,其中包括游客人数统计、游客对参观设施的意见、游客满意度等,在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游客量做出科学预测,为加强游客管理、提高游客参观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c.研究景区承载力。莫高窟与国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对洞窟游客承载量的研究。以洞窟空间容量和游客参观时间为主要参数,计算出每日洞洞窟游客参观人数的最大承载量。研究游客数量与壁画损害程度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决定开放和关闭洞窟数量,以及哪些洞窟开放,哪些洞窟关闭。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真正的千面女郎!
  • 嬴秦的崛起
  • 四坝滩:史前东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中转站
  • 讲敦煌的“故事佬”:用壁画道尽世间真善美
  • 靑城:那座拱卫中原平安的要渡城池
  • 靑城:那座拱卫中原平安的要渡城池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