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岁月里的喀什水磨

时间:2012-09-26 09:05来源:新疆日报记者 作者:朱明俊 点击: 载入中...

 

岁月悠久的喀什古老水磨


  过去,在南疆农村凡是有河流的地方,基本上都有规模大小不一的水磨。规模大的水磨坊就有七八个石磨盘,规模小的水磨坊只有一个石磨盘。南疆的水磨有自己的特点,一般都设在村落水渠河道的落差之间,这样的水磨动力大,磨盘旋转速度快,磨面的质量好、数量也就多。


  在喀什这块绿洲,过去水磨遍布每个乡村田舍,水磨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喀什市老城区,至今还有一条街道叫“塔西巴扎”路(即石头市场路)。这里曾是专门加工经营水磨石盘的地方,这条专门买卖水磨石盘的街道有数百米长,可想而知当时的水磨数量对石磨盘的需求之大。

 

  水磨是重要生产工具

 

  今天,在喀什市和疏勒县之间还有一个叫“八盘水磨”的地方,是因为这里曾经有八个水磨坊。


  水磨曾经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农耕时代,它是一种先进的机械设备,遍布大地。在新疆的南疆绿洲,没有手推磨,但是水磨到处都有,由于地形的不同,水磨的样式不尽相同,但基本构造大致相同。


  乡村里遗留的水磨,除了给人以历史沧桑的感觉之外,还有一种神秘感。绿树浓荫下,湍急的河水被引导到通往水磨的渠道里,当平静的河水流淌到水磨的木槽口,水流顺着木槽突然急速而下,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冲击,巨大的木质叶轮被这股水流冲击着高速旋转。镶嵌在叶轮中间的中轴跟着转动,带动连接上面石磨的旋转,发出轰隆的鸣响,让人感到震撼。  


  水磨坊地下全是木板铺成的,走在上面,同走在楼板上一样。每个磨盘中有一个磨眼,石磨的上面放着一个木制的方斗,是盛粮食用的,方斗呈倒金字塔形状,一根小木棍一头伸在方斗下方的小口,另一端放在旋转的石磨上,随着水磨的旋转,小木棍不停的抖动,粮食顺着方斗的小口均匀地流入磨眼里,通过石磨的运转,上面流进洞口的粮食在两块石磨之间就变成了面粉,顺着上下石磨的边缘刷刷流到磨板上。

 

  水磨磨出的是岁月痕迹

 

  每每走进石磨坊时,我都会为人类的智慧感慨,生活在绿洲的聪慧的人们,利用自然财富为自己的生活不停的增添色彩。


  如今,在现代生活高速发展的时代,远古流传下来的水磨,仍保留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喀什周边乡村,仍能找到这种具有远古色彩的水磨。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水磨,莫过于英吉沙县芒辛乡亚吐格曼村的七八个水磨坊。


  芒辛乡亚吐格曼村,被当地人称之为“晾台”,三个村子都围绕在一个巨大的深土沟周边,相对这个深沟,村子就像建立在几个平台上,因此,村子得到了“晾台”这个名字。


  这里的水磨之所以如此集中,是因为它的北面有一个水库。过去这里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流,每年从帕米尔高原流下的雪水,就顺着芒辛乡亚土格曼村旁流过,由于土质原因,久而久之,在水流的冲击下,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沟壑。


  巨大的沟壑又造成了巨大的落差,这就给建造水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周围的村民利用地势在这里修建了水磨。现在,已经没人能讲清楚这里的第一个水磨是什么时代修建的。


  水库建好后,水库的闸口仍有一个出水口流经这条沟壑,到目前为止还有七八座水磨保留并维持着运转。


  在喀什周边像这样保持运转的水磨还很多,之所它还能运转,是因为水磨还具有一定的市场。


  南疆的水磨并没有因为历史在前行而完全褪去,虽然它们的作用越来越少,但是,仍然很难抹去人们对它的眷恋。


  水磨磨碎了乡村的粗糙,磨长了乡村人的岁月,磨出了乡村的精华。


  每每下乡遇到水磨坊,我总喜欢多呆一会儿,看着湍急的水流“哗哗”冲击着叶轮,听着“吱扭!吱扭!”的转轮声,慢慢欣赏着转轮溅起的水花,空气中弥漫着水汽。看着茫茫的水雾,透过太阳光折射出绮丽迷幻的五彩霓虹,带着我渐渐进入一种梦幻境界。


  在干旱的绿洲,走进水磨坊就好像走进了大自然的天然氧吧,深深吸一口包含着泥土气息空气,似乎心肺都得到了净化。


  在现代喧闹繁杂的生活里,走进乡村的水磨,你会立刻感觉到身处世外,少了几分平日里的喧闹繁杂、浮躁,多了的是一份纯净和宁静。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