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烟甲天下(2)

时间:2013-10-28 08:47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2.兰州水烟加工。加工水烟丝先用杠杆将烟叶压捆,再用推刨推出烟丝,这种手工作坊,19世纪初数量增至140多家,投资经营者多为兰州、榆中、皋兰人。由于利润丰厚,一些陕商也来兰投资经营水烟丝,如一林丰、协后成联号,资金达100多万两白银。榆中不但是最主要的烟叶种植基地,也是主要的加工生产基地。青城盛产烟叶,且因黄河水运的优势,清乾隆嘉庆时期,水烟生产就进入鼎盛期。大小烟坊达百家以上,名气较大的有永丰成、玉顺和、福丰泰等10多家。烟叶种植和水烟加工经营,使青城兴盛200多年,青砖绿瓦、雕梁画壁的高堂华舍比比皆是,求学出仕、舞文弄墨的社会名流层出不穷,成为名噪陇中的富饶繁华之地。宛川河地区主要是种植烟叶,向兰州的烟坊提供原料,加工烟丝起步稍晚。19世纪20年代,为了降低成本,兰州的烟坊向榆中转移,榆中成为新的加工中心,40年代水烟作坊发展到60多家。实力雄厚的大作坊有祖德泰、忠兴成、长盛荣等26家,资本约400多万银元。1956年兰州的22家烟坊公私合营组成兰州水烟厂,榆中的24家烟坊公私合营组成国营榆中县水烟厂。省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共用"甘、肃、合、作"商标。后来兰州不再种植烟叶,兰州水烟厂也停产转行。榆中成为兰州水烟惟一的种植生产地。


  3.水烟市场及运销。兰州水烟兴盛时市场东到鲁苏沪及东北各省;西达新疆、西藏;南至闽浙、两广、云贵川;北及宁夏、山西、蒙古大草原。基本覆盖全国,几乎各省都有市场。实力雄厚的大烟行在西安、上海、南通、苏州等要地设有分号。中等以上烟行都派经销人员在汉口、天津、包头、洛阳、太原、成都、重庆、北京等大城市驻庄批销。各地代理商不计其数,日杂店多有经销。   清朝时期交通运输还十分落后。南方河湖纵横,稍有木船水运便利。北方陆路运输主要靠马拉骡驮,运销线路主要有五条:一是东出平凉经西安达汉口,装船沿长江顺流而下,经南京、镇江到南通、上海,或从镇江走运河经苏州到杭州;二是南出天水经广元抵成都,或从宝鸡南经汉中,越巴山抵成都、重庆,再转运云南、贵州;三是用骆驼驮运沿河西走廊,经武威、张掖、酒泉、哈密直达乌鲁木齐;四是用皮筏子从青城装货,顺黄河漂银川到包头,再用骆驼运进张家口而达北京、天津;五是经西安运至洛阳,再分别北运山西,东运山东、苏北。当时东北销量很大,陆路经山海关运到沈阳,水路从上海、烟台、天津等港口装船,渡海运到营口卸货,再转运东北各地。


  4.消费群体。黄花烟种植需水肥多,用工多。烟丝加工完全依赖于手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同时,路途之艰,运输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自然奇贵无比。因此,起初的消费群体主要是社会上层人士。达官显贵、商家富豪才能享用兰州水烟。清末的慈禧太后、民国初的曹锟总统就是那个时期水烟嗜好者的代表人物。后乡绅地主、殷实商贩也加入消费主流。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运输成本的下降,市民百姓也逐步成为兰州水烟的消费对象。茶馆酒肆、书场戏园中手捧水烟袋者定是休闲贵客;登门探亲,入宅访友时若奉上水烟袋,必是敬上宾之礼。市场销售量最高时年销售水烟丝达1200万斤以上。30年代,城市中卷烟、香烟逐渐流行起来,水烟的市场重心转向乡间,渔民、牧民、农民成为主要消费群体。

 

兰州水烟

 

  衰落原因

 


  20世纪30年代后,兰州水烟开始逐步走向下坡路,解放后尚对榆中县财政支撑了四十年。目前,销量和价格降到了最低点。衰落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量的不稳定性


  烟叶的丰欠与气候关系密切。大西北自然灾害多。大旱之年,山泉枯竭,用泉水浇灌的烟田就会大幅减少。夏季暴雨冰雹频繁,常会给生长期的烟田造成毁灭性袭击;秋季如遇连绵阴雨,对烟叶生产造成不利,尤其是成熟期雨多,烟叶的干物质就会流失,影响产量和质量。尤其是收获前如遇降霜,严重时烟叶就会变黑流水不能用。另外,还因收购价等因素影响,种烟面积时多时少。烟叶产量的不稳定,使烟丝生产和供应也不稳定。兴盛期,虽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但断货时间过长,消费者就会因吸用其他产品形成新的习惯。


  第二,运输阻断失去市场


  因运输方式落后,运输路线长,途中遭受雨淋水冲霉变,贼偷盗劫受损,是常有之事。战火更严重影响运输。清时西线多次发生战乱,进入民国后东南线战火频繁,运输常受影响。1933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占领东北,出关运路中断,东北市场丢失。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东南运输路线时遭阻断。地上常有战火阻隔,天上时有飞机轰炸。因遭受巨大损失,烟坊纷纷倒闭。仅榆中烟商在运输途中遭飞机轰炸等意外损失烟丝168万斤,金额达100多万银元。十多年的战火,使兰州水烟元气大伤。更重要的是供货中断,消费者习惯改变,也就失去了市场。


  第三,卷烟的冲击


  19世纪初外国卷烟?主要是香烟?销入中国,此后在东南城市建起了卷烟厂。山东试种烤烟成功,继而扩展到河南、安徽、辽宁、吉林,30年代在贵州、云南、四川大面积推广种植,各地卷烟厂越建越多,香烟广为流行。香烟携带吸用方便,随时随地都可吸用,产品有高、中、低档次,适应不同层次的人群,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首选。80年代以后,人们的消费观念更加时尚化。农村青壮年大批涌入城市打工,吸烟者也逐步转向香烟。因此,城市中吸用兰州水烟的人基本绝迹,农村中也逐渐减少。


  第四,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水烟是一个传统产品,吸食方法繁琐,需专用器具,携带不便,不利于劳动工作间隙随时随地吸用。人们的消费追求趋于时尚化,而水烟仍停留在传统上。加工工艺落后,效率低,产品更新换代迟缓,难免落伍于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五,政策环境因素


  香烟消费群体主要在城市,是中高收入人群,起码是有稳定收入者。而水烟现时的消费群体主要在农村,是收入较低的渔民、农民、牧民。特定的消费对象经济状况差异很大。香烟价格高,而水烟价格难以提升。但各种税收都一样,税赋不合理是显而易见的。2000年榆中县黄花烟列入《名晾晒烟名录》,进入《烟草法》管理范畴。省定点企业榆中县水烟厂取得了《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但有关部门又无视水烟市场在全国10多个省区,重点销区在江苏、浙江、福建,60%以上产品是供给沿海一带的渔民这一事实,限定在本地生产销售。烟丝生产盲目发展,市场销售无序竞争。无证加工、无人根治;假冒商标,时有发生。兰州水烟的生存环境的确不容乐观。   兰州水烟是这一方水土培育出的一朵奇葩之花,在历史上兴盛三百多年,把兰州的名字传遍白水黑水,天涯海角。是兰州历史最长、知名度最高的特产。在全国各地处心积虑挖掘地方特色经济的今天,眼看着让其衰落,实为可惜。

 

 

  复兴的可能

 


  世间事物,衰而复兴,枯而复荣的极多,就看是否具有生命力。兰州水烟有三大独一无二的特性不容忽视。


  对配方组分功能的考证


  黄花烟烟叶含糖量较低,蛋白质和烟碱含量较高,烟味浓,劲头大。北方农民用黄花烟叶作旱烟吸用的体会是:与香烟比有嘴唇不发烧、痰少的优点。兰州水烟加入了中药辅料,使烟草重阳之性得以温和,并且增加了对人身体有益的功能。   青烟辅料石膏:药性大寒,清热力佳,善清气分实热。功能清热泻火,能入肺胃二经,有清泄肺胃邪热之功。中医用于肺热咳嗽、气喘、胃火牙痛。煅后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湿疹等症。白矾:性寒、涩。寒以泄热去毒,涩能收敛湿气,泄热湿而化瘀浊,中医治胆结石多用白矾。槐籽:性凉,常用于清除湿热,可治肠风便血,痔疮等。紫花即紫葳之花,中医称凌霄花,性寒能除热毒,功能凉血祛瘀,泻肝抑阳,尤长于治疗疔毒恶疮。这些中医常用的寒凉之品加入后,吸用水烟就凉爽不燥,除热化痰,具有防治邪热疮毒,蛇虫咬伤等功效。   黄烟辅料姜黄:性辛散温通,中医常用于风湿痹痛,又可用于痈疡疮疔。现代药理研究得出:姜黄能降血脂,可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溶酶活性,从而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姜黄还能增加胆汁生产和分泌,并能增强胆囊收缩,从而起到利胆作用。此外,还有降压、抗菌消炎的作用。黄烟香料是由几十味中药组成。其中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利咽、理气解郁;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且止咳逆上气:白芷辛香,祛风止痛;陈皮味辛气温,上化痰养肺,肺得所养而津液贯输,下疏肝去郁,肝疏泄则畅水道;大黄性寒,泻下导滞、破瘀行积、泻火凉血、清热解毒,中医常用来治六腑实热积滞、血分实热、湿热下痢、黄疸瘕积、痈疮肿毒、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并通大便、利小便。由中药材组成的香料制成细沫后,在切丝前加入拌匀,在水烟储运过程中药性释放,温和烟草的重阳之性。在吸食燃烧时有效成分进入烟气,增加了防治疾病的功能。   这些辅料不但没有副作用,且大多起着一石三鸟的有益作用:一是在工艺和外观上或粘结或增色或增亮度;二是改进口味,增加香味,不使浓烈呛人;三是改善烟草性能,提升了烟草善壮胃气、祛阴浊寒滞、消肚胀宿食、除积聚诸虫,解郁结、止疼痛,行气散瘀、通达三焦的作用。增加了防治多种疾病、保健护体的功能。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甘肃高台:祁连山下万亩花海正缤纷
  • 【溯源甘肃】历史上的河西走廊
  • 《航拍中国》第二季之甘肃篇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 甘肃天水市两处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
  • 甘肃山丹:五万人分享 “牛娃子饭”喜过冬至
  • 美丽乡村·甘肃尕秀村:雪域藏地真诚感叹——这里真的很好!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