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烟甲天下(3)

时间:2013-10-28 08:47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对水烟吸用方法及其机理的研究


  长期过量吸用香烟,会使烟草中的有害物质积累危害人体。尤其是焦油,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还含有致癌物质。水烟吸用方法去除有害物质的机理十分科学。水有很好的溶解性,对微小固相物有吸附作用。吸用水烟时在烟瓶上部空间形成负压,使烟气穿水而过,与水充分接触,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较少,被水溶解。焦油是有机混合物,在烟气中呈分散的原子团或微粒存在,被水分子吸附留在水中。烟碱经过滤也大幅度降低。中国药物学会科普委员朱鉴明曾宣布:"经研究证明,烟雾经水的过滤,焦油、尼古丁?烟碱?、一氧化碳可减少三分之二以上".兰州大学生物专家于1980年对水烟与卷烟,进行了烟气对比化验,经水烟瓶过滤后的烟气,有害物较其它烟草产品较低,并得出明确结论:"水烟丝燃烧产生的烟雾经水过滤后,不含有自由基指标的致癌物".几百年来吸用水烟者中老年人居多,从未发现因吸水烟而生病或身体不适的情况。很多老年人长期吸用兰州水烟,却鹤发童颜,长寿健康。   兰州水烟的吸用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依据的是真空负压原理,应用的是流体力学技术,使烟气在水中经过化学物理作用,最有效的过滤了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其科学性至今世界领先,无与伦比。


  对水烟袋文化性的调查


  历史上水烟瓶多由苏杭、湖广和上海等地手艺人制造。黄铜铸成,打磨光亮,刻制山水花草图或名诗佳句于上。精品用景泰蓝工艺镶嵌了彩色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既是生活常用器具,又是文雅的工艺品,摆设于案头几桌,随时使用把玩。水烟袋、夜光杯、紫砂壶共同成为烟酒茶文化的载体,受到人们的喜爱。庐山、张家界、峨眉山等着名旅游胜地,文物古董店里均能看到古色古香的水烟袋。现代传媒播放的历史影视剧中,也常出现手托水烟袋的人物剧情。宋诗人黄庭坚有一联语为:"风浪井、博浪风,风自浪兴。"长时无佳对,后人从吸水烟中得到启发,对曰:"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还有一副写食品的联语为:咸月、甜月、五仁月、豆沙冰月,鹅油酥月;嚼烟、鼻烟、老旱烟、兰州水烟、云南卷烟。两副对联均巧妙地把水烟融入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兰州水烟配方的科学性、吸用方法的先进性、吸用器具的文化性,在中国烟草乃至世界烟草史上是空前的。这三大特性既是它兴盛300多年的秘密,也是它旺盛的生命力之所在。可以断言: 兰州水烟被人们重新认识之日,就是它复兴之时。

 

兰州水烟

 

  复兴兰州水烟的途径

 


  据市场调查预测,目前兰州水烟尚有100万人以上的消费群体,分布在10多个省区的农渔牧林区,消费对象主要为中老年人,年消费量约200万斤至300万斤。如果推动技术进步,改善吸用不便的缺点,使消费者便于携带吸用;加大宣传,让世人知晓它防病保健的功能;开拓各地市场,尤其是休闲旅游市场,兰州水烟的市场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恢复到年产销1000万斤以上,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税收1000万元以上是极可能的。为此,政府、企业和各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应针对目前生产销售的混乱状态,从种植收购、生产加工、市场销售进行全面整治。黄花烟列入《名晾晒烟目录》,已纳入了《烟草法》管理的范畴。省上确定的定点企业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意味着具有惟一的合法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履行执法职能,取缔各地其它无证生产销售活动,兰州水烟几百年来市场在全国各地,而苏浙闽是主要市场,沿海渔民是主要消费者,也是深受渔民喜爱的每日生活必需品。有关部门把兰州水烟限定在本地销售,是无视消费者的正当需求,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当行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反映社情民意,通过议案提案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纠正,准予运往消费区合法销售。


  其次,兰州水烟与兰州牛肉面、兰州百合共为兰州三大特产,闻名全国。让这样一张名片失去光彩,何尝不是兰州的一大损失。定点企业榆中县水烟厂,是1956年老字号烟坊公私合营组成的国有企业,已累计上缴税利1亿多,曾是县财政的主要税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但因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基础设施陈旧,亟须脱胎换骨,焕发新的青春活力。应尽快按市上国企改革攻坚计划改制,组建兰州水烟有限责任公司,运用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开拓新的市场,做大做强。徐守盛副省长曾在有关兰州水烟的一份报告批示中写到:"我作为江苏沿海的一位渔民子弟,可以证明,兰州水烟在江苏沿海一带有相当的消费群体。"体现出省政府对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复兴兰州水烟既有光明的前景,也非易事,还需各级政府给予必要的输血扶持。如税收返还,列入扶优扶强项目进行资金支持等。


  第三,利用电影、电视剧、新闻报道、电脑网络以及书刊杂志等各种可用的方式,大力宣传兰州水烟的优越性。进行原产地、水烟之乡、老字号、名优产品申报,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定。委托国家权威检测机构进一步作烟气化验分析报告。深入调查长期吸用兰州水烟高寿老人的反映,取得医疗机构检查身体的情况,提高宣传工作的含金量。


  第四,兰州水烟兴盛时期之长,覆盖地域之广,形成了一种民俗风情,休闲文化。作为一个工业产品,世为罕见,值得研究。一是文化层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化内涵上去发掘,为宣传扩大影响作后盾。可邀请政府官员、文史民俗、文物考古、作家记者中对水烟有兴趣的各界知名人士参加,定期交流信息,提出建议。二是技术层面的研究开发,推进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可成立兰州水烟研究所,挂靠有关部门或定点企业,以有关的技术人员为骨干,与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每年完成若干个课题。技术研发要在三个主攻方向上展开:首先,要针对吸用繁琐不便的问题,研制一次装烟就能过瘾的新产品,如小烟卷,进而研制不同功能的新产品,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其次,要针对水烟袋体大沉重,携带不便的问题,研制便于携带外出使用的水烟袋。还可开发各种造型?如动植物、历史人物等?、各种材质?如陶瓷、玻璃等?的水烟瓶,逐步建立长久的加工基地。试想:一个憨态可掬的陶瓷熊猫水烟袋,既实用,又是工艺品,可摆可藏;一个透明的玻璃水烟袋,可直观的看见烟气穿水过滤的情景及焦油使水变色的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市场效果﹖另外,还要对种子及烟叶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指导烟农种好烟,多受益。


  第五,苏浙闽沿海地区渔民,常在海上作业,吸水烟以除湿热;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宁夏气候较冷,农牧民肉食较多,吸水烟以消除滞胀;川陕甘晋山区农民吸水烟以防阴湿造成的身体不适。这些传统的市场已延续几百年,要巩固扩大。东北是最早的重要市场,满族人喜好水烟,入关主政把兰州水烟推上了顶峰,虽然中断了60多年,影响应该还有,应该努力恢复。两广、海南及云贵山区农民至今多保持着吸竹筒水烟的习惯,但用的是自产烤烟丝,应让他们尝试一下祖先吸的兰州水烟。湛江市把竹筒水烟作为民俗风情,摆放在茶馆酒吧、饭铺商店显眼位置,以引旅游宾客,是值得借鉴的。山东河北沿海地区也应是潜在市场。历史上港澳台也有销售,东南亚,甚至欧美华人也有消费。当今世界流行回归于自然,发扬传统的风气。兰州水烟所独有的无害防病的品质,出口前景也是存在的。


  第六,兰州水烟在兴盛时,全国不少客商参与经营,特别是陕商投入巨资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为发展兰州水烟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要恢复昔日的辉煌,应吸引苏浙闽甚至港澳台寻找投资机会的客商前来投资合作,借助他们雄厚的财力和灵活的经营头脑来发展我们的特产。以其几百年锤炼的品质内涵,广阔的市场潜力,做成有深度的项目,招商引资应有吸引力。


  兰州水烟既是一个驰名全国的甘肃特产,又属于烟草行业,要得到复兴,就要做好"保护、扶持、创新、宣传、开发"诸方面的工作。   兰州水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特产,也是一个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它先进吸用方法和科学配方形成的无害性、保健性功能,迎合现代人们追求健康的潮流;它吸用器具的文化艺术内涵,正遇当今人们喜欢在旅游休闲中欣赏民俗风情的时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甘肃高台:祁连山下万亩花海正缤纷
  • 【溯源甘肃】历史上的河西走廊
  • 《航拍中国》第二季之甘肃篇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 甘肃天水市两处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
  • 甘肃山丹:五万人分享 “牛娃子饭”喜过冬至
  • 美丽乡村·甘肃尕秀村:雪域藏地真诚感叹——这里真的很好!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