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绿色经济”持续增长

这是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新华社贵阳电 一场雨后,来到坝陵河峡谷,横跨两岸的大桥被云雾缭绕,而一栋叫“匠庐·阅山”的民宿,则与这幅“水墨画”融为一体。美如仙境的感觉,吸引游客争相到此停歇。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发展的一大优势。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在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正涌现出一批有颜值、有流量的“网红民宿”.在即将迎来的夏季旅游高峰期,哪怕提前预订,也时常“一房难求”.

游客在荔波县小七孔景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全省民宿客栈总量达4500家,床位数约90000个。而从2016年至2019年三年间,民宿客栈总量较之前增长了5倍。
民宿产业只是贵州“绿色经济”中的一部分。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乡,茶农在采茶。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为了明晰什么是“绿色经济”,贵州早在2016年就提出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等四型15种产业,具体又细化为温泉旅游等400个条目。在编制目录时,贵州将“绿色经济”的内涵界定为: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不断提高自然资本在发展中的比重,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雪后的六盘水市盘州四格风电场。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在日前举办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表示,到2025年,贵州“绿色经济”占比将超过50%.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