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震英生前曾主持修复黄河第一桥,毕生致力于兰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开栏语阅读他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一本书,需要阅读,需要感悟。日落月升,每天,都有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纽约时报》前总编辑豪威尔·雷恩斯说:“很多人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但知者甚少,如湮没不彰,对死者本人和读者来说都是不公平的。”诚如斯言!对一个逝去生命的最大尊重,莫过于记录下他或者她曾经鲜活而生动的生命轨迹。从今天开始,本报将推出讣闻报道,以这种形式,记录下曾和我们共呼吸、同生活的一个个生命。在此,希望读者拨打本报热线8119000提供线索。任震英字漫星,1913年4月14日出生于哈尔滨市阿城一个教师家庭。自小,他便对古汉语、外语、历史、地理、文学、词曲、绘画、书法等都有浓厚的兴趣。1929年,16岁的任震英考入中苏工业大学(今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城市建筑及城市规划专业。九一八事变后,他和所有不愿做亡国奴的爱国青年一道,走上街头,开展抗日爱国活动。1937年1月,任震英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被授予工程师学位。随后,他和妻子来到兰州,担任甘新公路的工程师,名声渐响。2005年8月3日凌晨零点1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设计大师,兰州市人民政府顾问,总建筑师,原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任震英因病医治无效辞世,享年92岁。他的离去,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
作为专家,他被称为“城市规划领域中获得全国设计大师称号的第一人”;主持规划建设,他被誉为“兰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主持修复过黄河第一桥;兰州初建时,参与制定了首版兰州市总体规划。
任震英,城市规划专家,毕生致力于兰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组织领导了我国窑洞及生土建筑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验试点工作。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大师”只设一名,任震英便是这个尊贵荣誉称号的拥有者。作为一个哈尔滨人,却生活在西部,他把一生中60多年的岁月献给了他所热爱着的国家和事业。8天9夜修葺黄河第一桥在从事革命工作的同时,任震英亲手设计和督建了驰名中外的兴隆山别墅和兰州第一座楼房——西北大厦。解放兰州时,任震英受命修葺现今的中山桥,他找了4位工程师,集结200多名工匠,以短暂的8天9夜时间修好了被炮火炸断的兰州大铁桥(即黄河铁桥),为保证西北野战军的及时西进,立下了汗马功劳。1954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任震英主持编制的“兰州市1954—1974年总体规划”。这是解放后我国批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独辟蹊径兰州市分区布局在他第一次正式主持兰州市总体规划时,任震英提出了利用黄河优势、开辟东西主干道、铁路沿南山走向形成城市骨架和对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进行功能分区,形成组团式城市布局的主张。他不仅亲自绘制规划图纸,而且亲自撰写了规划说明书。随后,他还把原来只有6棵树、一座白塔的白塔山,设计改建成了一座6500多平方米的古典式绿色公园。周总理1959年10月视察兰州时,专门去看了任震英新造的白塔山公园并大加赞赏。首提建“黄河风情线”1975年,任震英着手编制第二版兰州市总体规划(1978—2000)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兰州黄河风情线的独特理念。新规划中的兰州城,是一个组合式、多层次、大小中心结合、自然地势与艺术处理兼顾的带状城市形象,这在国内城市设计中是独具特色的。无论从艺术美感、自然生态、技术处理、现代化超前性上来讲,都是国内外专家们所称道的。1979年10月29日,国务院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个批准了兰州市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使它又一次走在了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前列。任震英两度主持,两度拿到“全国第一”。为众多城市规划出谋划策任震英除长期主持兰州市的规划建设工作外,还十分关心甘肃省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1954年,他亲自主持了白银市总体规划(1955—1975)的编制,还先后具体指导或主持了金昌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城选址、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等工作。晚年为中国寒窑召唤春天1980年,任震英组建了中国窑洞及生土建筑调研组(后改为研究会,任震英任会长),成为我国窑洞及生土建筑学科研究的奠基人和带头人。1984-1990年,任震英担任兰州市人民政府顾问、总建筑师,并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设计工作会议,大会授予他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城市规划)设计大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