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均为出土古生物化石)
玉门鸟化石的发现曾经震惊世界,让世人惊叹,玉门由于古生物化石丰富,被学界称为我国“古生物化石故乡”。在去年开馆的甘肃地质博物馆,玉门就展出了昆虫类、三尾蜉蝣类、鸟类、龟类化石23件,甘肃鸟作为国宝级精品镇馆。近日,玉门博物馆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了这些古生物化石挖掘历程及散发的历史信息。
早期古化石
甘肃地质年代从18亿年前到距今1万年可以分为元古代(18亿年—6亿年)、古生代(6亿年—2.25亿年)、中生代(2.25亿年—7000万年)、新生代(7000万年—1万年)。早在早、中奥陶世(5亿年),华南型生物群的地区是北祁连山地区。该区玉门市南山阴沟早奥陶世的三叶虫群中的刺尾虫、幻影头虫、舒马德虫、小副美女神虫、粘壳虫。
甘肃早、中志留世生物化石(4.4—4亿年),玉门肮脏沟、泉脑沟出现玉门奥世笔石,还有蜂巢珊瑚、古巢珊瑚;手腕足动物古石燕、无铜贝等。
早二叠世2.7亿年化石产地不多,在玉门五华山发现网格长身贝。
晚二叠世波罗蜥和恐头兽
晚二叠世2.3亿年,在玉门市地层中出土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20世纪80年代,在玉门市大山口附近发现了一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后经数次采掘,采掘到一批两栖类及早期爬行类的化石。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援助。这一动物群是我国晚二叠世脊椎动物继新疆和华北地区之后的有一次发现。最典型代表为波罗蜥和恐头兽。波罗蜥为一类非常独特的小型爬行动物。玉门大山口发现材料为一件带有完整齿列、其上保存有10枚精美牙齿的右上颌骨,和一部完整的右下颌骨,齿列长度均为35mm。这是波罗蜥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和生物地理意义。在玉门大山口古动物群中,有一件较大的头骨化石——恐头兽类化石,这不仅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肉食恐头兽类,也是我国第一件较完整的恐头兽头骨化石。研究者将它定为——玉门中华猎兽,这是我国目前层位最低的四足类动物群,中华猎兽(新属)在玉门的发现,使甘肃西部成为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南非之后又一重要的分布地区。
始巨鳄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始巨鳄是一类具大而重头骨的原始兽孔类,这是此类动物在中国,也是在俄罗斯之外的首次发现,这一发现丰富了大山口动物群的组成。这一发现更进一步证明了大山口动物群与俄罗斯二带动物群之间的联系。
中生代:旱峡煤矿形成
中生代(2.25亿年—1.35亿年)早中期,是一个成煤期,玉门旱峡煤矿就在这一时期形成,煤层中有时含有“煤黄”,也叫琥珀,具有定惊安神、活血化瘀、利尿通淋功效,被历代药物学家列为药苑上品。玉门火烧沟遗址也出土有琥珀,大小不一。在史前不仅仅是装饰品,可能还是史前先民作为礼仪活动的圣物。琥珀有其独特与奇妙之处,握在手中感觉温暖;对着太阳又是透明的;在兽皮上摩擦,又能吸附灰尘;易雕刻,又能点燃,燃烧后会发出树脂的清香。远古的先民以为有魔力,因而可能作为圣物崇拜。
三叠纪:玉门湖翼龙
翼龙是与恐龙同时代的会飞的爬行动物,它不是恐龙,却是恐龙与鳄类的远亲。在我国,有8个省份发现翼龙化石,是翼龙种属最多的亚洲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甘肃玉门曾发现翼龙化石。
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并正式命名的翼龙有7属7种,甘肃境内发现了2属2种,即庆阳环河翼龙和玉门湖翼龙,接近于全国发现的30%。由此来看,甘肃是这种会飞的爬行动物的主要生活区域之一。
白垩纪轰动世界的玉门鸟
甘肃白垩纪最重要事件,是在玉门昌马公社沈家湾村西北的下沟组中部灰黑色泥岩中,采获到一件罕见的早期鸟类左后下肢骨骼化石,带全部趾骨和爪,呈自然状态连在一起,时代为早白垩世,发掘出我国少有的中生代鸟类骨骼化石、大而完整的鳄鱼化石和只有羊羔大小的恐龙化石。这标志着鸟类祖先最早生活在我国。
这个标本一经公布,就引起世界学术界的的极大关注,人们的注意力已从海相沉积的始祖鸟转向陆相沉积鸟类,希望的目光也逐渐投向中国。打破了100多年来侏罗纪仅有德国鸟的记录。
此次发掘出的中生代鸟类化石,年代久远长达上亿年,但纹路仍清晰可见,保存十分完好。自1861年德国发现首块始祖鸟化石后,鸟类的起源成了生物学界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学术界为此争论不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生代鸟类化石发现极少。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侯连海教授在甘肃玉门发掘出了“甘肃玉门鸟”,此次发掘出的鸟骨化石印证了“甘肃玉门鸟”是我国第一件中生代鸟类化石的学术论断。这一发现对于玉门被称为“古生物化石的故乡”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为生物学界研究鸟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佐证。
新生代:獏鼠和甘肃孲兽
在始新世时,甘肃古生物化石比较稀少,仅在玉门附近找到被子植物花粉。距今4000万年的新生代,甘肃古大陆上生物再次开始活跃了,哺乳动物的种类增多,植物化石也常与古动物共生。最早发现化石在玉门市以北的骟马城附近,有两种动物獏鼠和甘肃孲兽。孲兽目前所知是亚洲特产的化石动物。另在玉门新民堡发现一种龟化石取名为嘉峪关甘肃龟。
玉门硅化木地质公园
目前,全省已获批准建立地质公园22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6处。在甘肃地质博物馆的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介绍中,玉门硅化木地质公园被隆重推出作了介绍。2005年9月省国土厅建立省级地质公园位于玉门市东南约40公里,面积37平方公里,主体地质遗迹为集中连片分布的硅化木。园区产有丰富的中生代化石,其中又以硅化木、鱼类、昆虫、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和叶肢介尤为丰富,具有重要的古生物研究价值。硅化木属古松柏类,质地坚硬,年轮清晰可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早期古化石
甘肃地质年代从18亿年前到距今1万年可以分为元古代(18亿年—6亿年)、古生代(6亿年—2.25亿年)、中生代(2.25亿年—7000万年)、新生代(7000万年—1万年)。早在早、中奥陶世(5亿年),华南型生物群的地区是北祁连山地区。该区玉门市南山阴沟早奥陶世的三叶虫群中的刺尾虫、幻影头虫、舒马德虫、小副美女神虫、粘壳虫。
甘肃早、中志留世生物化石(4.4—4亿年),玉门肮脏沟、泉脑沟出现玉门奥世笔石,还有蜂巢珊瑚、古巢珊瑚;手腕足动物古石燕、无铜贝等。
早二叠世2.7亿年化石产地不多,在玉门五华山发现网格长身贝。
晚二叠世波罗蜥和恐头兽
晚二叠世2.3亿年,在玉门市地层中出土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20世纪80年代,在玉门市大山口附近发现了一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后经数次采掘,采掘到一批两栖类及早期爬行类的化石。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援助。这一动物群是我国晚二叠世脊椎动物继新疆和华北地区之后的有一次发现。最典型代表为波罗蜥和恐头兽。波罗蜥为一类非常独特的小型爬行动物。玉门大山口发现材料为一件带有完整齿列、其上保存有10枚精美牙齿的右上颌骨,和一部完整的右下颌骨,齿列长度均为35mm。这是波罗蜥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和生物地理意义。在玉门大山口古动物群中,有一件较大的头骨化石——恐头兽类化石,这不仅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肉食恐头兽类,也是我国第一件较完整的恐头兽头骨化石。研究者将它定为——玉门中华猎兽,这是我国目前层位最低的四足类动物群,中华猎兽(新属)在玉门的发现,使甘肃西部成为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南非之后又一重要的分布地区。
始巨鳄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始巨鳄是一类具大而重头骨的原始兽孔类,这是此类动物在中国,也是在俄罗斯之外的首次发现,这一发现丰富了大山口动物群的组成。这一发现更进一步证明了大山口动物群与俄罗斯二带动物群之间的联系。
中生代:旱峡煤矿形成
中生代(2.25亿年—1.35亿年)早中期,是一个成煤期,玉门旱峡煤矿就在这一时期形成,煤层中有时含有“煤黄”,也叫琥珀,具有定惊安神、活血化瘀、利尿通淋功效,被历代药物学家列为药苑上品。玉门火烧沟遗址也出土有琥珀,大小不一。在史前不仅仅是装饰品,可能还是史前先民作为礼仪活动的圣物。琥珀有其独特与奇妙之处,握在手中感觉温暖;对着太阳又是透明的;在兽皮上摩擦,又能吸附灰尘;易雕刻,又能点燃,燃烧后会发出树脂的清香。远古的先民以为有魔力,因而可能作为圣物崇拜。
三叠纪:玉门湖翼龙
翼龙是与恐龙同时代的会飞的爬行动物,它不是恐龙,却是恐龙与鳄类的远亲。在我国,有8个省份发现翼龙化石,是翼龙种属最多的亚洲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甘肃玉门曾发现翼龙化石。
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并正式命名的翼龙有7属7种,甘肃境内发现了2属2种,即庆阳环河翼龙和玉门湖翼龙,接近于全国发现的30%。由此来看,甘肃是这种会飞的爬行动物的主要生活区域之一。
白垩纪轰动世界的玉门鸟
甘肃白垩纪最重要事件,是在玉门昌马公社沈家湾村西北的下沟组中部灰黑色泥岩中,采获到一件罕见的早期鸟类左后下肢骨骼化石,带全部趾骨和爪,呈自然状态连在一起,时代为早白垩世,发掘出我国少有的中生代鸟类骨骼化石、大而完整的鳄鱼化石和只有羊羔大小的恐龙化石。这标志着鸟类祖先最早生活在我国。
这个标本一经公布,就引起世界学术界的的极大关注,人们的注意力已从海相沉积的始祖鸟转向陆相沉积鸟类,希望的目光也逐渐投向中国。打破了100多年来侏罗纪仅有德国鸟的记录。
此次发掘出的中生代鸟类化石,年代久远长达上亿年,但纹路仍清晰可见,保存十分完好。自1861年德国发现首块始祖鸟化石后,鸟类的起源成了生物学界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学术界为此争论不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生代鸟类化石发现极少。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侯连海教授在甘肃玉门发掘出了“甘肃玉门鸟”,此次发掘出的鸟骨化石印证了“甘肃玉门鸟”是我国第一件中生代鸟类化石的学术论断。这一发现对于玉门被称为“古生物化石的故乡”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为生物学界研究鸟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佐证。
新生代:獏鼠和甘肃孲兽
在始新世时,甘肃古生物化石比较稀少,仅在玉门附近找到被子植物花粉。距今4000万年的新生代,甘肃古大陆上生物再次开始活跃了,哺乳动物的种类增多,植物化石也常与古动物共生。最早发现化石在玉门市以北的骟马城附近,有两种动物獏鼠和甘肃孲兽。孲兽目前所知是亚洲特产的化石动物。另在玉门新民堡发现一种龟化石取名为嘉峪关甘肃龟。
玉门硅化木地质公园
目前,全省已获批准建立地质公园22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6处。在甘肃地质博物馆的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介绍中,玉门硅化木地质公园被隆重推出作了介绍。2005年9月省国土厅建立省级地质公园位于玉门市东南约40公里,面积37平方公里,主体地质遗迹为集中连片分布的硅化木。园区产有丰富的中生代化石,其中又以硅化木、鱼类、昆虫、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和叶肢介尤为丰富,具有重要的古生物研究价值。硅化木属古松柏类,质地坚硬,年轮清晰可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