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废弃的幼儿园教室
玉门废弃的电影院
玉门油田
新中国第一口油井
没有来玉门的时候,准确的说应该是玉门老城(当地人为了和新城区分)。我对这里的概念其实是非常模糊的,之前就知道中国的第一口油井在这里,中国石油工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王进喜是玉门人,我也有幸到了王进喜的家乡玉门赤金。2010年具体的日子我记不得了,我看到一篇关于玉门空城的报道,被文章中仅有的一张配图深深吸引,我当时就在想,这张配图的后面是什么,要是能够去看看就好了。没有想到正在我思量的时候,甘肃舟曲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这个事也就搁置了。
8月底,正打算休个年假,上海的朋友却跟我提到了玉门,心立马就痒痒了,我决定将年假内容定为玉门老城的独自旅行了。我想把这座即将消失的城市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来。
说走咱就走,说拍咱就拍,我向来做事干脆利索。打定主意,我就开始收拾装备,最重要的武器当然是我的宝贝相机。9月3日晚,我从兰州上火车,前往1000公里外的玉门,火车上,老婆短信追问“你什么时候回来”,“拍不完片子不回来”我坚决地说,然后,她就不搭理我了。回来后,我把拍摄的片子给她看,她说“看着像鬼片”,乍一听,我有点郁闷,毕竟这是我将近一周独自孤寂游走的收获啊,居然不给点儿鼓励,不过转念一想,这是句褒奖的话,如今的玉门老城已经是空城废都,如果看着像鬼片,那么,至少凄凉的感觉被我的镜头抓回来了。
行和住
“换票,小伙子你到站了!” 我被列车员从睡梦中叫醒,看时间已经是9月4日早上6点了,我拖着两个又笨又大的包在车厢门口等待下车。
趴在火车的玻璃上向后望去,在天地交接处有一道浅浅的红色,太阳要升起来了。居然偶然邂逅了戈壁滩的日出。
看风景让我忘掉了旅途的枯燥。不久,火车在玉门镇车站停靠了。“5块进城,小伙子去哪里!”刚一出站,就被出租车司机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不停摇手拒绝,总算冲出重围。等人潮过去,一个出租车师傅又执著地走向我,我说要去玉门老城,“150,最低价,路不好走要70多公里呢。”价格还算公道,我把装衣服和食物的大包扔进了后备箱,而装拍摄器材的包,我抱在怀里,然后上了车。
因为路远,就和司机师傅聊天打发时间,司机姓于,当过兵,祖辈是支援大西北过来的,来了就扎根这里了。于师傅听说我要去玉门老城旅游,有点惊讶,“那有什么好玩的,就一个老君庙”,不过,他沉思了一会,又说:“不过去看看也好,那里快成空城了!”
“难道一个人都没有了?”我问,于师傅哈哈笑道:“有啊,你去吃的住的都有地方,就是晚上别出门,10万多人的城市,现在也就1万多人了。”
上午9点左右,我终于到了玉门老城。我下车的地方叫三三区,很有意思的名字。一块钱上了一辆当地的面包车,我和面包车司机杨师傅谈好价钱,10块钱就可以拉着我,绕着老城区转一圈,杨师傅一边开车一边给我简单介绍,说这是公园、这是老市政府、这是幼儿园。不过,如今,这些地方都已经基本荒废了。
在往南坪区的路上,我看到三三两两穿红色工作服的石油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还有就是到处封闭的大门。此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语言很匮乏。一栋栋的住宅楼被封了,很多单位的大门不是封住就是上锁,在远处,还有几个拆迁工人在工作。杨师傅说,现在这里的平房全拆了,楼房先留着,整个城市现在最繁华的地方也就是在解放门、北坪,其他地方的人基本上全走了。
当面包车开到了这个城市的最南端,杨师傅指着一个不准地方车辆进入的闸口说:“那里下去就是老君庙,玉门油田就在下面。”说到这里杨师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后来,我取消绕城计划,打算先找个住处,一是把笨重行李放下,二是免得天黑露宿街头,运气不错,我找到这个老城唯二的宾馆——玉门迎宾馆(另一家宾馆据说是祁连山宾馆),房间谈不上好,但总算干净。
开始用相机旅行
放下行李,我就出了宾馆,此时是上午10点左右,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让我熟悉并拍摄,出门,我向右拐,然后在大街上四处转。一草一物,砖块封起来的大门,玻璃上的褪色广告……满眼的破与旧,感觉也跟着凄凉起来。
一座前苏联的老式建筑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建筑物的顶上有1956的字样。看来也是有历史的了。一条看门的黑狗,朝我狂叫,它被拴着,而且只有3条腿。
“小伙子,拍啥呢,前段时间北京来了几个学生也在这里拍。”听到狗叫,对面废弃的图书馆里走出一位老人。在这么荒凉的地方,看见人,我欣喜不已。“大爷,这个建筑是干啥的?”我问。
他是这里的看门人,今年60岁,名叫杨长云。杨大爷说,“这是苏联人盖的,是玉门石油管理局的第一栋办公大楼,1958年的时候,朱德还在这里住过,不过你看现在已经变成这样了。”“我再看一个月也就不看了,要到北京去带孙子了。管理局的人再找个人看吧。”杨长云说完,就背着手买菜去了,他边走边说:“现在买菜也要走很远的路才行,只有市中心的市场才有卖的。”老人不让我拍他,我尊重了他的意见,没有按快门。
离开这座大楼,继续往上走,就到了玉门体育场。偌大的体育场空空如也。我站在里面时,51岁的刘师傅从豁口处走了进来。我迎上去打了个招呼,顺便递上一支烟。
刘师傅说,他是土生土长的玉门人,父辈原在陕西秦剧团,后来到这里演出,觉得这里很有发展前途就留下了。刘师傅在这里上完小学上初中、高中,结婚生子。孩子现在已经远在重庆上大学了。刘师傅感慨道,以前他上学的学校现在都废弃搬走了:“人活着就是为了活人,现在这里连个人都没有,真不知道怎么生活!”刘师傅在银行上班,他已经在酒泉买了房子,准备一退休就和老伴儿搬到酒泉去生活。
告别了刘师傅,已是中午,肚子空空,开始抗议。我返回宾馆,准备在这里吃饭,宾馆服务员告诉我说:“这两天厨师不在,宾馆没有饭,到下面解放门就有饭馆了。”我出了门,最后找到一家饺子馆,里面坐了两个油田的工人。吃完饭,回宾馆躺下休息,没想到一觉睡到了下午4点,没有喧闹,没有汽车喇叭,加之旅途劳顿,居然睡了一顿饱觉。
下午没有走远,就在隔壁已经废弃的油田医院矿区分院转了一会。废弃的门诊大楼,废弃的大院,废弃的老办公楼,废弃的花室。到处杂草丛生,破旧不堪。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孤独而又害怕。
9月5日一大早,按照原计划去看玉门油田,看看中国的第一口油井。出门竟然发现起雾了。但我还是去了。拍不成就用眼睛看嘛。我还翻墙跑进了一家幼儿园;9月6日的时候,居然下起了雪,我虽然带了衣服,但是还觉得冷。拍摄基本没法进行了,我拍了几张,然后回到宾馆心疼地擦我的相机。7日的时候,天气转晴了,玉门油田和祁连山的皑皑白雪都看得十分清晰了。那种壮阔的感觉,让人心情豁达起来。这一天,我还去石油工人宿舍楼等处转了转,发现了难得的生活气息,晾晒的布娃娃,辉煌牌太阳能;8日,是此行的最后一天,在玉门迎宾馆附近拍了拍,这里是少有的人口密集区了,还能看见背着书包的小学生,算是这个城市的活力和生机的集中展现了。这几天里,我几乎没怎么说话,因为遇到的人少,吃饭集中于那家饺子馆,到离开的时候,我已经把他们饭馆各种馅的饺子都吃遍了。就要回去的时候,突然有点留恋,因为,很难再具体计划以后什么时候再来玉门老城了,也许这是对这座废都的唯一一次亲密接触吧。此次的旅行,不管怎样,对我而言,都是一次有意义的探访。在回玉门镇的路上,我让司机师傅帮我拍了张照,算是对这次旅行的常规留念。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