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当90后大学生遭遇中国难题

时间:2013-06-09 18:43来源:新京报 作者:肖锋 点击: 载入中...

  家庭给90后的经济压力并不大(他们父辈是相对混得不错的60后),没有好工作宁愿呆着。确切说,现在的大学生非就业难,而是择业难。

  《中国合伙人》“奋斗”的主题为其赢得不菲票房。而在新生代们的词典中“奋斗”正成为一个日渐消失的词。

  电影详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实现美国梦的故事。意在向当前年轻人炫耀他们那理想主义的80年代,白衣飘飘、吟诗作赋、散步游行,大家高谈阔论理想和奋斗。而那句“我爱我的祖国”是发自内心的。

  两代人的对比是,父辈们在年轻时为理想而奋斗,而后辈90后们却在努力找工作。

  这已不是一个做梦的年代。出了电影院,人们还得面对中国式难题。请看2013年就业数据:699万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3%(截至6月初,北京),职位总量下降15%,薪水普遍下调(行政类职位从2200元下调至1800元),政府出台鼓励到基层的优惠就业政策……

  今年毕业生数量比去年仅增加十万,所谓“史上最难就业季”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90后不是另一代人,而是另一种人”(《新周刊》)。他们与父辈的追求大不同:他们是网络原生代,他们接受全方位国际化,要发展更要平等。一句话,他们要的不是一个饭碗。

  家庭给90后的经济压力并不大(他们父辈是相对混得不错的60后),没有好工作宁愿呆着。确切说,现在的大学生非就业难,而是择业难。

  媒体描绘90后的理想:月薪5000,不加班,公平竞争,体面工作,等等。这种好高骛远有夸大的成分。平心而论,90后就业遭遇无法逾越的难题,即中国式难题。这些难题让90后单独来扛是不公平的。

  首先,这是教育制度逼出的就业难。十年来,大学一味扩招,一味求效益,一直在向社会推出“适销不对路”的毕业生。专业设置和社会市场需求不对接,如今隐患集中暴发。

  其次,这是社会不公问题。社会板结,拼爹盛行。原有的阶层上升渠道拥塞,社会板结使人们不得不找关系才能找到满意的职位——据相关调查,41%的人找工作要靠关系。还有性别歧视和户籍歧视问题。厦门某女研究生投三百份简历,只有一家回信。而北京签约率低是卡在户口问题上。

  最重要的,是中国产业升级未跟上,未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处于国际分工链底端,经济危机时期成为牺牲品,而这一代是“社会新人”牺牲的承担者。

  当今世界,产业全面自动化、机械化,对人工的需求越来越少,服务业对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了。而中国尚未从工业社会转型升级到服务型社会。

  面对“暮气重重一代”(《人民日报》)的年轻世代,我们只有忠告:年轻人,毕业只是开始。

  好工作是慢慢找的,好人生是慢慢经营的。不能因为一时找不到称心工作就在家里啃老,找个工作干起来是最重要的。

  建议找一个多接触客户的岗位,多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也同时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消费者是未来你成功的必备素质

  不要嫌弃工厂,今天的工厂未必全是流水线,也需要大学生去升级换代。

  有观点认为,毕业之后五年是决定人生的关键。你要充分试错,找到未来方向。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突尼斯举办“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
  • 孟加拉国举办“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
  • 第三届大学生“双创”大赛启幕 增设文化创意服务参赛项目
  • 甘肃省今年选拔万名大学生服务基层
  • 西安晚报:“大学生告父母”缺的何止是学费
  • 羊城晚报:大学生不一定要比农民工“金贵”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