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半城芦苇半城塔”的美景——张掖发展生态经济纪实

时间:2014-08-21 18:10来源:大西北传媒-鑫报-张掖日报 作者:杨重琦俞晨元姜玉 点击: 载入中...
  
  八月初,在一个细雨濛濛的早晨,大西北传媒一行来到了被称之为“城市加湿器”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清风中摇曳的芦苇、细雨中戏耍的野鸭、碧波中倒影的小桥、乌云……别有一番韵味。在微风中,雨点越来越大,不得已记者一行躲进了景区中的茅草亭,在亭中遇到同样是避雨的两位当地小伙。
  
  “这里景色特别好,所以早晨出来散步”;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张掖人纳凉、休闲的胜地了”;
  
  “你不知道,我在北京的时候坐出租车时只能听到广播中介绍张掖湿地,你不知道我有多开心”
  
  “这么美丽的地方,这么好的旅游胜地……有些人还反对湿地的建设,他们就应该在这里来好好感受感受”……
  
  从进入亭中伊始,记者听到的都是两位小伙子对湿地的赞美之词,对张掖生态经济建设的肯定。
  
  确实,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张掖滨河新区,从一片戈壁荒滩、不毛之地起步,变成加快张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强劲引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一片沉寂多年的北郊湿地,曾经在保护与开发中被争论不休,如今已“成长”为面积3万多亩的生态“氧吧”,成为张掖最美丽的“后花园”和拱卫城市的特大“加湿器”……
  
  这些跨越式发展的奇迹背后,有一个自始至终的力量在推动,那就是生态建设。
  
  张掖人发现:
  
  生态经济给城市带来无限活力

  
  张掖雄踞河西走廊中部,地势低平,形如盆地,南依祁连山,北靠龙首、合黎二山,天赐黑河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就是坐落在湿地之上的一座城市,曾享有“一城山水、半城塔影,苇溪连片,遍地古刹”的盛名。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张掖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养育了勤劳朴实的张掖人民,孕育了“丝路明珠”灿烂的历史文化,谱写了“金张掖”的传世美誉,铸就了“金张掖”的“金”字招牌。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曾几何时,张掖水乡泽国风光不再,戈壁荒漠日益侵蚀着这片美丽的绿洲。特别是上世纪以来,生活在湿地的人们对张掖“水乡泽国”的优美环境熟视无睹,填湖造房,埋池造路,连片的苇溪被蚕食,成片的湿地被开垦,地下径流梗阻、堰塞或破损,城市排水不畅,城区水位上升;工业生产中污水、污物随意排放,形成一条条臭水沟、一片片垃圾塘……千年古城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拯救湿地、保护绿洲成为迫在眉睫的严峻形势。
  
  要生存,就要保护生态;要发展,就要做强做大经济。为经济发展而牺牲和破坏生态环境固然是不可取的,但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停滞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同样也是不可取的。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再一次考验着决策者们:如何用更高的眼光、更早地建立起有创见的整体解决方案,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是关乎张掖乃至整个黑河流域、整个西部地区生存与发展成败的最为迫切的首要问题。
  
  2008年初,新一届张掖市委市政府领班子成员,在经过几个月不畏艰辛马不停蹄的市情调研和科学分析后,以全新的视角、敏锐独到的眼光指出:“甘肃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这种自然性难以改变。而张掖有大自然的恩赐,有黑河,有黑河水,这是亘古不变的亮点和优势”,“保护黑河湿地,应该会成为我们推进张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
  
  同年7月10日,中共张掖市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强调“举特色旗,打湿地牌,作水文章,立生态市”,将“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张掖,塑造张掖新形象”作为首要之路、重中之重。其立足点就是要以黑河、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引领城市建设,进一步强化张掖在黑河流域中的生态地位,使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2008年12月31日,黑河之滨,戈壁滩上,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滨河新区项目开工,黑河湿地保护工程由此拉开序幕。
  
  2009年3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开工建设。这一工程旨在盘活张掖北郊3万亩湿地资源,加大湿地植被恢复与保护,再现“甘州城北水云乡”的诗意画卷。
  
  2009年4月,高台县北郊黑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示范区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此后,各县区生态恢复保护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整个张掖进入了热火朝天的生态工程大会战阶段。生态保护,一时成为张掖街头巷尾、干部群众的热议话题。
  
  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
  
  2009年11月,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顺利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张掖成为坐落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绿洲城市。
  
  同年12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命名为甘肃唯一、黑河流域首家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2010年5月,张掖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为甘肃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2011年1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被甘肃省科协命名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同年4月,经国务院审定,正式批准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继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被批复命名后,张掖市湿地再次获取的第3个国家级殊荣。
  
  2012年1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数据显示:2008年-2013年,张掖森林覆盖率由9.17%增长到13.04%,湿地面积由21.04万公顷增加到25.34万公顷,湖泊面积由644公顷增加到1050公顷。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收入在增长、产业结构在优化。2010年-2913年,张掖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高于全省0.7和0.6个百分点,2013年分别增长10,3%和12.8%;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张掖却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之比是27.6:35.7:36.7,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和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率均超过50%,形成了服务经济带动的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张掖市委、市政府自觉秉持“立于生态、兴于经济、成于家园”的生态经济发展理念,抢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历史机遇,提出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资源禀赋,彰显“多姿多彩多优势”特色风貌,加快“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步伐的总体发展思路和把宜居宜游打造成首位产业的战略抉择,以超常规的举措开发特色旅游资源,使生态经济建设有了最佳的业态支撑,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明确了主攻方向,也使举全市之力建设旅游大景区、发展旅游大产业成为共识和必然。
  
  数据显示:张掖市境内外游客接待量由2010年的187.41万人次增长到2013年的752.37万人次,增长了301.5%;旅游综合收入由2010年的9.1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39.12亿元,增长了327.1%。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GDP增量中突破了50%,旅游业的产业发展优势日益显现,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地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商贸、文化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张掖人明白:
  
  生态旅游需要升级提速

  
  历史上的张掖凭借畅通的陆路运输,造就了丝绸之路上的辉煌。如今,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张掖借助已经形成的立体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工、区域服务为重点的通道经济,再次踏上了创新发展的征程。
  
  张掖连续几年开展“旅游发展年”活动,大力实施国家湿地公园、焉支山景区开发、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等重点旅游项目,努力争创4A、5A级景区,成功举办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中国·张掖首届祁连玉石文化博览会、“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焉支山等景区成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干线上的新热点,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区域性中心旅游城市正在形成,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了解,张掖市A级旅游景区由2010年的10家增加到24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11家,星级旅游饭店由2010年的17家增加到34家,旅行社及分社由2010年的18家增加到42家,全市旅游直接就业人数由2010年的1.3万人增加到2.6万人。
  
  旅游业的发展让张掖人尝到了甜头,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坚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成为了张掖人自上而下的共识。如何吸引更多客商、游人来到张掖呢?
  
  2013年,张掖市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具有雄厚资金优势的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强强联合,打造宜居宜游新型战略平台。当年4月,省公航旅投资40亿元建设的张掖丹霞游客服务中心、山丹皇家马场游客中心、赛马场和山丹焉支山游客服务中心等8个旅游项目,在闻名遐尔的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这是张掖市联手国内旅游企业强势打造旅游产业“航母”的一个创举,是地企强强联合的一个成功范本,也是张掖市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宜居宜游渠道的重大举措。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张掖市发展宜居宜游首位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同年,张掖市与华德集团签署了涉及华德集团生态城、华德乡村俱乐部、食品基地等4个项目,预计投资468亿元的协议。双方期望,充分利用张掖独特的旅游资源,与具有雄厚资金优势的华德集团强强联合,在张掖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项目,做强做大旅游景点,通过国际化旅游管理平台经营管理,把张掖最美的资源变成经济价值,把原生态打造成旅游的亮点,实现张掖高端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同时,充分挖掘利用张掖现代农业开发资源,使华德集团在张掖的投资实现多元化,助推张掖转型跨越发展。
  
  为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张掖抢抓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机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将能代表张掖旅游特色的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张掖大佛寺、马蹄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焉支山—山丹皇家马场、平山湖生态旅游景区西部影视基地及国际赛车城、张掖沙漠体育公园、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等12个优质旅游景区景点和张掖宾馆、张掖现代物流城2个开发项目作为经营权转让和产权转让的主体,将其经营权、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把旅游资源市场化,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开放开发力度,通过合资、独资、股份制、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出让旅游景区经营权,探索构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景区开发体制和经营管理体制。
  
  在这些政策的激励下,张掖市6县区立足当地优势,竞相发展宜居宜游首位产业:肃南县立足祁连山丰富的玉石资源和祁连玉良好的市场需求,投资10多亿元建设了祁连玉文化产业园,成为肃南打造转型跨越新平台、展示“山水肃南·裕固家园”新形象而建设的一个集玉石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综合项目;高台县坚持宜居宜游首位产业地位不动摇,以打造“黑河水乡城市”和“红色高台”两张名片为目标,以生态城市、黑河湿地公园和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建设为载体,狠抓红色旅游和特色文化发展,2012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19亿元;民乐县以打造“高原生态县城”为目标,将昔日乱石遍布、垃圾成堆的西城区改造成小桥流水、景色宜人的休闲娱乐去处,建设了滑雪场、汽车自驾营地等,承办了全国登山大会,吸引近10万人参加;临泽县以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把大沙河开发区建设作为构筑生态文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跨越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依托丹霞山和丹霞广场,建设彰显“七彩丹霞”魅力和“塞上江南”风情为一体的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精心打造集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多元富民产业、区域首位产业要素于一体的宜居宜游产业;山丹县着力打响“世博圣地,五彩山丹”文化旅游品牌,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张掖人知道:
  
  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是生态
  

  《爸爸2》播出后,武隆天坑、浙江新叶古村在网络上的曝光率极高,当地亲子游、体验游异常火爆。这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除了人们常说的“明星效应”外,更为重要的在于古朴、自然生态景观的吸引。如今,坚持把培育生态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张掖,经过近年来各界的共同努力,金张掖曾经“一城山水、半城塔影,苇溪连片,遍地古刹”盛景已初步显现,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新张掖的魅力不仅让当地人观念得以转变,更得到了省内外各界的高度评价。
  
  大气磅礴的滨湖广场与毗邻的南湖水天一色,相得益彰;集玉石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祁连玉文化产业园自项目落地之日起就前景广阔,风光无限;鳞次栉比的商用建筑与富丽堂皇的高档住宅错落有致,互为补充……“许多外地人对滨河新区慕名已久,推崇有加,不辞辛苦辗转数千里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一睹她的风采。”甘州区一位官员的一番话,道出了张掖滨河新区魅力所在。
  
  “来到张掖,彻底颠覆了我对西部的印象!”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政协原主席贾庆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兆国,财政部原部长金人庆在内的很多国家和部委领导同志,到过张掖后,都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不管是第一次踏上张掖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的过客,还是多次怀着探寻的心情来过张掖的嘉宾,走进这个堪称宜居宜游生态样本城市时,都会被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所震憾,也会被张掖决策者的大手笔所折服。
  
  如今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散步已成为张掖人的习惯,邀请亲友在此游玩也让张掖人倍感骄傲。这样的局面也让张掖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对于张掖生态文明建设更多坚定不移。正如记者采访中偶遇张掖小伙所言:“如今的张掖已经成为河西走廊最为璀璨的‘明珠’,只要持续坚持下去,张掖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张掖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区规划管理的意见》。会议强调,为降低城市密度和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口,增强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要严格控制规划指标和开发强度,在确保不突破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规划、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划的前提下,按低于国颁和省颁上限指标10-30%的标准控制市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充分体现山水古城的特色风貌。再次明确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张掖生态建设成效已经初显。一个富有南国风韵和塞上风情的新型生态文明城市,正在从时光隧道的深处一点点闪亮浮现,一步步化为美好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态文明建设将构筑起张掖发展的新高地,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金张掖“戈壁水乡、湿地之城、塞上江南”的独特魅力,将越来越迷人;金张掖水乡泽国、芦苇连片的生动表情一定会越来越灿烂!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张掖路街道——垃圾分类我先行争做时代好少年
  • 张掖警方告破“7·08杀猪盘”大案
  • 张掖市甘州区发生5.0级地震 林铎唐仁健分别作出批示
  • 张掖市总举办“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建新功”知识竞赛
  • 张掖路街道组织垃圾分类入户宣讲
  • 张掖:确保环保整改不留死角不留尾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