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成晏家坪发展“桎梏”

时间:2014-07-17 16:4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谈应霞 点击: 载入中...

正在建设的晏家坪住宅小区项目之一

  在七里河,或许再没有哪个区域比晏家坪特殊。之所以说它特殊,最主要的是坐落在高坪之上的它不仅仅衔接着繁华的城市与发展脚步十分迅速的农村,而且在晏家坪很多地方,都是城市包围着农村,农村包围着城市,那种分布状况或许连居住在晏家坪的人们也难以分清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就是这样一个区域特殊的地方,在七里河“五坪”开发的大背景之下,这个亦城亦村的地方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走进晏家坪,你会发现这个近在城市之南,却遥望着城市繁华的地区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迅速的让人瞪目。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取代了低矮破败的棚户区,使得城市面貌得到了良好的改观,城市形象日益提升。就在晏家坪人们兴奋之余,他们发现,欠缺而滞后的基础设施成了这个“城中之城”的“内伤”。居住在这里的3万多居民更期待在“面貌”城市化的同时,这里的基础设施也能早日被城市化。
  
  据了解,有着2.91平方公里的晏家坪只有3条主次干道,即晏中街、晏北路、兰临高速路入口段,而晏北路早已担负起了城市出境公路的重任,致使晏家坪时常陷入出入两难的境地。由于城市自来水尚未通往晏家坪,生活在这里的3万多居民中的80%只能饮用地下水,有的区域还时常陷入断水的尴尬困境。不仅如此,承载着3万多人口的晏家坪只有晏中街1条与城市管网接通的450毫米的排污管道,居民们排污只能依靠明沟,严重影响了辖区环境。
  
  拔地而起的住宅小区取代了破旧的棚户区
  
  虽然都称之为坪,但晏家坪又独具特点。首先在地势上,她比正在改造中的兰工坪、五星坪、彭家坪、华林坪都要高,就好比大海中的岛屿,融为一体,却又具有自己的优势所在。晏家坪特有的地势似乎让她更像是城里的“城”。穿过铁道,步入241号路,城市的喧嚣便在这里消失了。不宽的马路两边浓荫蔽日,除了偶尔开过的汽车外,很少能见到行人。掩映在半山腰浓荫的小二楼间或露出一角,很美,很舒服。穿过241号路,记者来到了晏家坪的中心区——晏中街。狭窄的马路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朝阳穿过两边行道树洒下斑斑驳驳的光影烙在路面上,一些中老年人在街上悠闲地踱着步,马路两边的小商店,小饭馆敞开着店门等待着顾客的光临,这里没有喧嚣,没有噪杂之音,很安静,很悠闲。
  
  “原来这里是一条小巷道,自从建院的家属院盖好后,这条路才被稍稍拓宽了一点,两边的市场逐渐自发形成,这里才红火了起来,越来越像个街道了。”在建院家属院前的小路上与晏中街的交叉路口,居住在晏家坪的王女士介绍说。只见不宽的马路两边多是席地出售或者是在三轮车上出售的蔬菜、水果等。或许是上高峰已经结束的缘故,路上的人极少,偶有一两辆309路中巴车开过。“这是信用社,这是我们晏家坪最好的餐馆、这是建投的新小区,那是二建的高层,这边的25佳园,那边还有......“热心的王女士一一向记者介绍晏家坪的“亮点”。顺着王女士手指的方向,映入记者眼帘的除了街面上的小店面外,更多的是矗立在周边的高层住宅小区。“以前,一走上大坡,眼前一片都是灰暗破旧的棚户区,那种荒凉的氛围让人的心情都会一下子变的灰暗起来。这两年,我们晏家坪的发展还是非常快的,你看,山上到处都盖起了高层住宅小区,首先从街貌色彩上就有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最起码人一进晏家坪,眼前就有亮点出现,更别说我们的生活居住条件改善多少。”王女士兴致高昂地说。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七里河区“五坪”改造工程的启动,如今,一幢幢高层住宅楼在晏家坪拔地而起,辖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不断竣工、开工,晏家坪正在奋力改变原来落后的城市面貌。甘肃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扩建项目、省建总投资公司晏家坪小区项目、陇亨经济适用房项目也陆续启动、建设、落成。一个个大规模的小区在晏家坪落地,势必将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居住生活,而严重滞后的城市基础与公共设施也成了晏家坪的一大诟病。
  
  园子沟明渠排放晏二村臭气熏天
  
  如果不是亲历,或许没有人会相信,承载着3万多人口的晏家坪只有晏中街有1条与城市管网接通的450毫米的排污管道,居民们排污只能依靠明沟,严重影响了辖区环境。不管是从241号路进入晏家坪,还是从晏中街大坡进入晏家坪,我们总能看到两边的山腰上往下渗出的污水。不仅如此,由于仅有的排污管道口径小时常被堵,遇雨天,雨水直接顺路而流,致使路面时常被泡坏。更令晏家坪人无奈的是位于上游的园子沟多为牛羊家畜的养殖户,每天冲洗家畜圈厕的污水直接明渠排放,致使晏二村是臭气熏天,加之地势较低,遇大雨天气,常有雨水灌进居民院落。
  
  家住晏家坪二村42号的范师傅告诉记者,近两年当地洪水较多,而园子沟通向西津坪村的道路成了园子沟及以上地区的泄洪道,为了自身安全,他特意在自家门口打起了高约五六十厘米的挡水墙。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去年有一天夜间的暴雨致使洪水迅速上涨,眼看倾泄而下的洪水即将翻过自家的挡水墙,他和家人不得不找来饮料箱等东西应急。“住在这里,一下雨就担心啊,要是在园子沟设个排洪道,进行合理分流该多好啊。”范师傅期盼地说。据了解,园子沟泥石流是威胁晏家坪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由于沟内没有排洪道,每遇大雨,洪水便顺着马路倾泄而下,口子上正对着的是晏家坪二村,这里的防汛形势极为严峻。
  
  昨日,当记者沿晏家坪中街前往园子沟时,在园子沟与晏家坪二村的交接处,数名当地居民正挥着铁锹、扫帚清理道路两侧明渠里的淤积物。越往前走,山势越高。一路前行,记者发现,不宽的马路两边散乱地分布着一些民居和作坊式小养殖场。生活垃圾、牛粪等肆意地堆在路边,虽然设在马路边的排污明渠不过三四十厘米宽,但就连这样一条日常用于排污的渠道也被扔满了垃圾。“污水流了好几年了。”在丁字路口附近做生意的一位先生说,最近两三年来,丁字路口常年被污水浸泡,到了冬天全是冰,常有行人摔倒,而到了夏天,这里便成了臭水积聚的地,阵阵恶臭让人实在难受。尤其是暴雨过后或高温时,晏二村到处都可以闻到污水的臭味。“这里没有地下排污管道,用来排水的明渠都被堵住了。”马先生气愤地说,“陡坡上方的园子沟有数十家私人养殖户。每当冲洗牲口圈时,冲洗过粪便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便直接排到马路旁的水渠中,长此以往,水渠被污水中的杂物填平,污水就直接流到了马路上。”
  
  3万人的晏家坪2个公厕没有垃圾箱

  
  走进晏家坪,要想找到一个可供扔废纸、果核的垃圾箱那可算得上是一大难事。因为从241号路到晏中街,记者没有找到一个垃圾箱,手中的一个空饮料瓶没处可处理。直到走到晏中街时,才找到了桶身上喷着“中院社区”的蓝色塑料垃圾桶。“我们都多少年再没见过像城里的那种垃圾箱了,以前,我们坪上没有垃圾箱,人们手里的垃圾都是随手扔到街上,前两个月,为了让街上的垃圾少些,中院社区买了些桶子放上了。”说起垃圾箱的事,正在打扫街面卫生的一位清扫员如是说。这让人很难想象,在这个有着2.9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生活着近3万余名居民群众,竟连最基础的垃圾箱都没有配套,垃圾“随手扔”不仅脏了环境,也让社区的清扫员们头疼不已。
  
  昨日上午,当记者来到晏中街时,几名身着黄色马夹的清扫员正在清扫道路。其中一名清扫员告诉记者,虽然他们每天随时都在街上清扫保洁,但由于居民已经养成了“随手扔”的习惯,他们前面刚扫过去,后面就有人扔垃圾。“这都比以前好多了,中院社区还在这条街放了一些塑料垃圾桶,沿街店面里的垃圾都进了垃圾桶,就是路人随手扔纸屑等小垃圾,我们只能一遍遍地扫。”一名社区清扫员如是说。
  
  一座漂亮的城市,当然大家都喜欢。但大家都希望它首先是座方便的城市,是座以人为本的城市,是座公共效率优先的城市。不然,再美的城市也是空中楼阁,一场大雨或者一次自然灾害,就能将华而不实的城市打回原形。“我们的路少,但可以走人,我们没有自来水,但能喝到井水;我们的公交车少,但只要用力去挤也能挤上,最受不了的就是偌大一个晏家坪上连一个垃圾箱都没有,垃圾收集点离我们几百米远,有空的时候,我们会把家里的垃圾提到收集点去倒,没空的时候哪里没人就往哪里倒,至于手里随时用过的塑料袋或者是纸屑有时就随手一扔,有时候也会装到包里带到山下找到垃圾箱再扔。你千万别以为这是笑话,我们晏家坪的人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环境。”在晏家坪生活了5年的许女士如是说。
  
  “多少年都没有垃圾箱,人们随手扔已经成了习惯,我们刚放上垃圾桶的时候,大家还不习惯,满街乱扔的情况比较突出,现在看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人们吃完牛肉面擦嘴的纸不再随手扔了,娃娃们吃完零食的包装袋不再随手扔了。”一清扫员如是说,“你们能不能呼吁一下,让把大坡上的那个公厕给打开?我们这么大的坪上只有两个公厕,一个在309路公交车的那一块,一个在铁路院,还是个旱厕,大坡中间的那个公厕从修好到现在几年了门都没开过。”
  
  配套均衡发展让晏家坪真正成为城外“城”
  
  其实,说到晏家坪的基础设施,远不止地下排污管道不够用、没有垃圾箱没有公厕这么简单。记者了解到,虽然晏家坪与七里河的繁华区——西站仅有一条铁路专运线的距离,但这里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有着2.91平方公里的晏家坪只有3条主次干道,即晏中街、晏北路、兰临高速路入口段,而晏北路早已担负起了城市出境公路的重任,致使晏家坪时常陷入出入两难的境地。由于城市自来水尚未通往晏家坪,生活在这里的3万多居民中的80%只能饮用地下水,有的区域还时常陷入断水的尴尬困境。由于供热管道尚未铺设到晏家坪,这里的居民除了单位自供暖外,棚户区居民依然采用小煤炉供暖。由此可见,在基础设施的配套上,补上晏家坪的欠账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2011年8月18日,由甘肃建设投资总公司总投资约16亿元、用地面积166.6亩、拆迁面积68905平方米、拆迁户数2350户的七里河区晏家坪住宅小区建设正式奠基。这一规划新建地上面积50万平方米、新建5000套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列入2011年兰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拟分期交付使用,至2014年12月全部竣工。该项目的开建,不仅将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且拆除晏家坪破旧平房,消除安全隐患,改变市政设施落后现状,使晏家坪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提升。
  
  而总投资2.5亿元,占地61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扩建项目,也已完成近90%的拆迁量,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教学楼、公寓楼、图书馆、实训楼等。总投资1.5亿元,建设用地32.4亩,总建筑面积为43730平方米的省建二公司综合楼项目小区的540套经济适应房已落成入住。还有包括陇亨经济适用房项目改造小区、兰州市国资委经济适用房小区、省工业总公司食品库经济适用房小区也逐渐竣工。显而易见,这些项目对加快晏家坪城市化步伐,改善晏家坪城市面貌,提升晏家坪城市形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滞后的基础设施以及匮乏的公共服务设施成了晏家坪更进一步城市化的桎梏。而城市基础设施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仅从它的概念上来看,可以说基础设施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社会的的发展水平,不仅如此,在现实之中,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也成了晏家坪美好愿景前的绊脚石。改善当地基础设施,连通城市道路,使晏家坪早日融进市区,在市区南伸的同时,方便居民生活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