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
大西北网7月21日讯 7月1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省政府共同指导,兰州市政府、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兰州新区党工委、兰州新区管委会承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新区)发展高层论坛”在兰州宁卧庄宾馆举行。论坛旨在讨论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战略下,甘肃如何结合国家循环经济示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等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建设,以及如何发挥兰州新区向西开放战略平台的作用,为新区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创新发展等提出建议。
兰州新区将成为黄金段上耀眼明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新区)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指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应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潮流,既要长远谋划,又要务实推进,各地应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好,利用好。他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甘肃将向世界展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无穷魅力和巨大潜力,兰州新区也将成为这一黄金段上一颗耀眼的明珠。韩俊在演讲中呼吁,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规划,防止各省份以丝绸之路为名掀起新一轮投资和产业转移浪潮,一定要防止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同时韩俊表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需要破解四个难题,一是增强战略互信,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二是筹集资金,加快设施建设。三是要改善区域发展的软环境。四是西部五省区如何发挥地区优势,明确各自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笑虎表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为甘肃的改革开放和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甘肃省委省政府顺势而为,趁势而上,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甘肃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能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着力构建兰州新区东方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的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和战略平台建设六大工程,努力把甘肃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成为建设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支撑。最近,国务院已批准设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将有一批面向中西亚等出口企业落户兰州新区。以此为契机,我们将努力提升兰州新区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中药产业基地,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作用,为甘肃发展增添后劲拓展空间。据了解,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位于新区核心区,设有保税加工、保税仓储物流、口岸作业、办公区、普通仓储及配套居住等多个功能区。兰州新区综保区获批建设后,入驻新区综保区的企业也将得到一轮提升自身企业竞争力、跨越升级的历史机遇。凡到新区综保区投资的企业,除享受国家赋予综保区的各项政策,还将享受一轮省、市、新区政府优惠政策的叠加。
兰州的目标是打造黄金段的核心节点
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在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表示,兰州作为重镇,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焕发新的生机,也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十二五”规划把兰州列为重要开发的区域和产业基地,国家批准兰州新区建设就是要实现这些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的提出,把兰州新区进一步推向了向西开放的前沿,这些是兰州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兰州实现后发赶超的重大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通道经济,在甘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整体框架中,兰州的目标是打造黄金段的核心节点。袁占亭称,兰州将以开放包容、互学互建、互利共盈的精神,着力推动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构建通往中亚、西亚的通道,兰州机场升级为国际航空港,下个月要开通到迪拜,明年要开通到俄罗斯的航线。二是抓好设施建设。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国家国际港务区、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成为贸易集散中心。三是强化五个领域的合作。支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兰州投资创业,鼓励兰州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扩大与沿线国家的商贸合作业务,也吸引沿线国家的商品进入到兰州,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能源合作,提升原油和天然气的储运功能。在合作上与中亚西亚国家扩大合作,使兰州的黄河文化、高原文化走向沿线国家,在构建合作长效机制上尽快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结成更多的友好城市。
多种优惠措施以促进兰州新区发展
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睿在演讲中表示,将会出台多种优惠措施以促进兰州新区发展。李睿说,兰州新区政策叠加优势比较突出,既享受西部大开发建设,国家级示范循环区政策等,同时甘肃省和兰州市也为兰州新区量身订作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兰州新区根据国务院的重要定位拟定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方面制定出台了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对于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短等项目将给予财税奖励政策、人才激励政策、住房保障等多种优惠政策。在鼓励金融业发展方面制定出台了兰州新区鼓励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设立了兰州新区鼓励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创新方面予以全面的奖励。在鼓励服务业发展方面制定出台了兰州新区鼓励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对入住新区的酒店、餐饮、公共交通、商贸会展、电子商务、批发、物流等企业分别给予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奖励和扶持。
相关新闻:
专家学者为兰州新区建言献策
大西北网7月21日讯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新区)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环保部等各部委的专家学者与兰州新区的干部、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为兰州新区的发展纷纷建言献策。
国研中心外经研究部部长赵晋平
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货物大通关
赵晋平在演讲中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际合作需要找到四个着力点,一、努力构筑东中西部联动发展新模式,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抱成团,连成线共同谋求发展。二、打造连接南北东西的国际大通道。三、打造贸易投资合作和开放新平台。四、推动加快促进国内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赵晋平特别强调,要推进内陆和沿边地区的开放,贯通经济大走廊,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都需要新举措。赵晋平称,“如果我们能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沿线城市之间实现大通关,那么货物在通过这个沿线的时候不会再增加新的通关成本,这对于促进这个沿线地区的流通、商贸和对外贸易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需要相关城市之间加强合作来实现的”。
国家发改委产业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胡春力
新区建设要产值创新规模齐头并进
“因为地利之便,兰州新区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在前面的几率很大。但从各地方新区建设经验来看,不能走产值第一、创新次之的老路。”胡春力在演讲中表示,“兰州新区的建设中,产值、创新、规模三驾马车应齐头并进。引进产品的产量作为指标,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是搞新区、搞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必然之路;其次,如何发挥企业的战略创新作用,战线太长以及主机、整机、零部件等都在一起,导致部分企业大而不强。应该主控整机技术,将零部件推向社会。”
国家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中心副主任房汉廷
防止新区出现废墟化现象
房汉廷表示,新区在开发之初,都采取大招商、大引资的方式,而忽略了本地化企业的成长,这很容易导致无根化。尤其大招商、大引资导致了迅速占领新区空间,致使后续无法进行产业升级。招商引资不仅要能招得来,而且重点要留得住,如果招来的企业无法根植于新区,很快再流失出去,就会导致新区出现废墟化现象;其次,新区建设要有领头企业、核心技术,如果缺乏了这些,新区会看起来很繁荣,但实质上没有领头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会形成空心化;此外,大量小企业长不大,大企业内部坍塌,没有技术、没有模式支撑,就成了“小人国”。虽然兰州新区地处甘、青、宁三地之利,做得好就可以利用这三地之利,用不好就成了三不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
考虑组建政策性新区发展银行
王军主要围绕金融创新对兰州新区的发展提出了七点建议。一,考虑组建政策性的新区发展银行促进新区发展。二,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发起设立民营金融机构,包括股份制银行、担保机构等融资性机构,重点面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保障;三,建立以发展开发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集融资机构,重点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四,发展地方的错层次市场,大力推进以企业市场来打造区域性的产权交易中心股权运营中心;五,加快新区股权投资中心的建设;六,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设立新区的能源矿产基金;七,考虑建议良性互动的矿产品交易中心或期货交易所。
国研中心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
兰州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侯永志称,中国已有三大增长极,长三角、广东及京津冀地区,而兰州新区有条件成为带动力强的发动机,然后由它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成为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增长极。侯永志提出兰州新区发展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发展需要引资。第二吸引新技术,发挥本土地区科技人员和研发机构的作用,第三,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王微
丝绸之路建设需高水平物流中心城市
在兰州的体制建设和定位上,不应该把它简单的放在地区层面的物流体系上建设,而是把它定位在整个经济带的,区域性的,能够连接国内的大的物流体系,特别是连接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非常密集的产业集群,同时又能对接欧亚大陆的市场,在这样的角度上构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城市。从这样一个中心城市的角度打造基础设施的体系、物流服务体系和相关的体制机制。“目前兰州的铁路是一大优势,铁路是下一个阶段中国打造先进物流的重要核心,这也是兰州对接中部及其他地区的重要物流流通方式。”王微表示。
国家农业部产业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赵长保
围绕节水生态循环农业做文章
兰州处在全国的几何中心,由于这样的地形地貌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应该成为这一个地区现代农业的基本方向。兰州新区农业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引领和示范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第一,一定要围绕节水农业做文章。第二,围绕生态农业做文章,要推行试用农业生产模式、建设生产基地、创造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第三,围绕循环农业做文章。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