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福建警方在莆田市湄洲岛成功解救一名被拐儿童。2011年,中国公安部门在“打拐”方面收效显著。 本报记者 姚大伟/摄
“此次打拐行动或许能让178户家庭重新团聚,但还有成千上万的父母仍在寻找失踪的孩子,因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谢来、邹伟、郑良发自北京、福州 “这是一个好消息,哪怕只有一个孩子获救也是好消息,更不用说救出178个孩子,逮捕了600多名嫌疑人贩。所以抛开其他而言,这条新闻十分值得庆贺。”美国自由撰稿人查尔斯·卡斯特在博客上如是写道。让这位长期关注拐卖儿童问题的中国媒体观察者为之叫好的,是中国有关部门近期的打拐行动。
11月30日,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下,四川、福建、山东、云南等10省区公安机关联手作战,成功摧毁了两个危害极大的拐卖儿童犯罪团伙,共解救儿童178名,抓获犯罪嫌疑人608名,这是中国警方自打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取大的最大战果。今年以来,中国政府打击拐卖儿童的一系列重拳出击受到外媒的广泛关注。报道打拐成果的同时,海外舆论同样热议的还有如何根除拐卖现象根源,调动全社会力量根除这一文明社会的恶疾。
对领养缺乏管理导致的“市场繁荣”
日前,卡斯特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强调说,值得一提的是,此案中警方是在调查一起交通事故时偶然发现拐卖儿童犯罪团伙线索的,得到了最初的线索之后,开始全力侦查:集中情报,跨区域、跨级别合作。从当地警察对最初线索的重视,到了高层的协调指挥,各级部门通过合作最终破获了大案。
英国《卫报》称,参与此次行动的有全国各地10省区约5000名警察。此案表明中国人贩卖网络的覆盖面之广和复杂程度,人口贩子常跨越大半个国家把拐来的儿童贩卖到很远的地方,这样他们的家人就很难找到。
关注全球范围人口贩卖问题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CNN)网站“自由项目”博客上,也关注了中国打拐的最新战果:中国警方将被解救的儿童安置在收容所,同时开始寻找他们的家人,警方还增派了女警照料这些孩子。公安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公安机关将继续贯彻对拐卖儿童犯罪的“零容忍”政策。
过去两年来,中国警方加大了打击拐卖儿童的力度。《卫报》指出,从2009年4月至今,警方共摧毁7000个拐卖儿童犯罪团伙,解救18500名被拐儿童和34500名被拐妇女。政府还建立了一个全国打拐DNA数据库,用以帮助那些在婴儿时期就被拐的儿童和父母确定亲子关系。
英国《每日电讯报》在梳理近年来中国“打拐”行动时指出,中国当局多次大力打击人口拐卖,但这个问题依然严重,对领养儿童管理的松懈导致拐卖儿童的地下市场繁荣。
埃菲社在今年5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在中国,“儿童市场”的存在是儿童被拐卖这一悲惨现象的真正根源。很多夫妻不能有自己的孩子,也无法合法领养,或者因为传统观念作祟,希望要个男孩,这才使一些家庭从人贩子手中购买儿童。这些情况主要发生在贫困地区。尽管如此,不能谴责中国警方在解救失踪儿童方面无所作为。2009年中国政府部署“打拐”专项行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鉴于中国拐卖儿童问题的严重程度,中国警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微博打拐”到“零容忍”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指出,拐卖犯罪的成因十分复杂,既有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有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漠等方面的原因,短期内难以根除。
一些地方农村地区“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了需求旺盛的买方需求,这是拐卖犯罪屡打不绝的根本原因;部分地区群众反拐防拐意识淡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滞后。村民对介绍、收买儿童现象习以为常,认为是“积德”、“做善事”,不认为是违法犯罪。
为了打击买方,公安机关将对查明的被拐儿童一律解救,全部送往福利院妥善安置,不得由买主继续抚养。陈士渠解释说:这就是通过让买主“人财两空”,表明公安机关对收买被拐儿童违法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政策,逐步压缩和消除买方需求。
陈士渠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打拐反拐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公安机关将继续通过刊播新闻、公益广告、警情提示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群众反拐意识。同时,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打拐“人民战争”。把专业打拐警力与民间反拐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微博、QQ等互联网平台,广泛发动群众举报犯罪线索。
实际上,陈士渠本人已经把发微博当成一项工作,一有时间就更新。记者在他的个人微博上看到,被转发得最多的就是一张张天真孩童的脸庞。每天对于各地网友在微博上发布的寻亲信息,陈士渠都会回复并转发“已督办此案”。据悉,公安部打拐办发往各地警方核查的1500余条拐卖犯罪线索中,不少是留在陈士渠的个人微博里的。
中国的打拐“微力量”也受到外媒热议,《印度教徒报》网站称,中国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互联网为动员人们对国家机构未能应对的挑战作出反应提供了一个平台。网络打击贩卖人口就是一个例证。有学者指出,鉴于这个问题范围广,政府应对能力有限,互联网恰好成了弥补缺陷的关键。社交媒体可以即时传播信息,影响力已扩大到中国的边远角落。
在今年年初拐卖儿童问题再次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也有赖于社交媒体的作用,法新社称,当时研究农村发展问题的于建嵘教授发起了通过微博帮助父母寻找失踪子女的行动。于建嵘的这一行动得到了希望找到孩子的父母们的热烈回应,他们将孩子的照片发布到网上,寻求其他网民的帮助。这最终促使政府作出了新的打拐承诺。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舆论界期待民间发起的这场微博打拐行动,可以营造一种政府部门与社会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与运作,并且围绕解救儿童这一具体目的,来试探行政部门、执法部门、社会精英与公民群体合作的可能,建立官民互动、发挥社会影响的正面例子。
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卡斯特看来,对于四处寻找孩子的被拐儿童父母而言,多一条信息渠道意味着多一份希望。
过去大半年来,这位美国人正在中国各地跟踪拍摄一部讲述被拐儿童父母寻子经历的纪录片,也因此接触过许多被拐儿童家长。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对我们认识的父母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全都没有放弃寻找。”卡斯特说,此次打拐行动或许能让178户家庭重新团聚,但还有成千上万的父母仍在殚精竭虑地寻找失踪的孩子,因此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卡斯特认为,警方的及时干预对于解救被拐儿童尤其重要,许多家长都反映说,警方要求他们在孩子失踪24小时后再报警,但是如果孩子被拐,最初的24小时尤为关键。此外,一些失魂落魄的家长每天花很多时间四处寻找他们的孩子,但他们不知道哪种方式、哪些工具最好,因此警方最好应当给家长们提供获取信息或资源的渠道,如提供一份指南,告诉家长他们应该怎样借助互联网搜索,怎样避免被骗子利用他们寻子心切的心理骗钱,如何与其他被拐的父母组织起来互相帮助等等。
事实上,根据当前的拐卖犯罪形势和特点,2009年以来中国公安部正陆续推出一系列打拐新机制。陈士渠告诉本报记者,从今年6月起,在全国实行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打破警种界限和常规做法,调动一切警务资源,快速查找失踪儿童。
为了查找解救更多失踪、被拐儿童,回应群众的新期待,全国公安机关还从今年6月1日起,开展为期半年的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行动,对实有人口中来历不明、疑似被拐人员一律采集DNA信息输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
当然,打拐工作离不开各相关部门携手合作、共同应对:2010年,公安部分别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全国妇联建立了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妇女儿童信息通报核查机制。下一步,公安部将继续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全面抓好国家反拐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逐步消除滋生拐卖犯罪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