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有人曾经这样说过,说中国军队当中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韩先楚,开国上将,以勇猛果敢,敢打硬仗恶仗著称,在对手眼里,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旋风司令”,而在战友眼中,他是有勇有谋的“好战分子”。有人曾经问许世友,说在中国众多的将领当中,你最钦佩的是谁呢?许世友回答说,韩先楚,再问为什么,许世友回答,说,他有勇有谋。
凤凰卫视2010年5月1日《中国记忆》,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有人曾经这样说过,说中国军队当中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韩先楚,开国上将,以勇猛果敢,敢打硬仗恶仗著称,在对手眼里,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旋风司令”,而在战友眼中,他是有勇有谋的“好战分子”。有人曾经问许世友,说在中国众多的将领当中,你最钦佩的是谁呢?许世友回答说,韩先楚,再问为什么,许世友回答,说,他有勇有谋。今天我们就请到了韩先楚将军的儿子,韩卫平先生,来讲述他父亲的军旅传奇。
美军上将探访韩先楚家乡 叹穷人也能干大事
韩卫平:这个范佛里特原来是在朝鲜的时候,是接替李奇微的,也算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将军,他是跟老爷子当过对手的,他非常好奇,他说中国有一个叫韩先楚,这么一个将军,我一定要到他的家乡去看一看。
解说:范佛里特,美国西点军校的科班生,在朝鲜战争期间,他曾担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是韩先楚的手下败将。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范佛里特到访中国,他点名要去韩先楚的家乡,韩先楚的家乡是湖北黄安县,1913年,韩先楚出生在黄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打过短工,少年时代的艰辛经历,使他很快接受了“官逼民反”的革命思想,1930年10月,他参加了孝感地方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韩卫平:我父亲他们是被仇恨所激荡着的一代军人,他们并没有经过正式的训练,但是这些人是非常聪明的人,他们经过几次战斗,他们就变成了成熟合格的军人,甚至超过了那些受过黄埔军校,受过西点军校正式训练的那些军官的素质,为什么?没有框框,没有书本的束缚,他们就是可以说就是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战争的问题。
解说:1931年,韩先楚所在的游击大队,到鄂东北农村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同时也为主力部队筹集粮款,当地的地主武装聚集起数百人,向红军游击队发起了攻击,这是韩先楚第一次参加斗争,这个放牛娃出身的游击队员,在队伍溃退时,竟然做出了惊人之举。
韩卫平:我父亲他们当年刚参加红军的时候,第一次战斗的时候也没有经验,但是他却知道,这个时候绝不能后退,绝不能被敌人的气焰所压倒,因此,他就看到兵都败下来了,然后他就用他的枪把大队长的脑袋, 指着大队长的脑袋,说,你要负责,叫他们不能再这样逃跑,大队长也是跟着败兵一起跑下来,就是被他拿枪指着脑袋,结果大队长说,大家都不要跑了,这时候因为没办法啊,因为这个人很厉害,最后他就指挥大家,趴下,然后瞄准敌人开枪,射击,他自己一开始就射击,最后影响了大家,最后制止了这次溃败。
解说:第一次战斗后,大队长就称赞,韩先楚是个“勇敢分子”,此后,这位“勇敢分子”,身经百战,九死一生,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韩先楚奉命出关,率领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学员到达东北,纵横在白山黑水之间,韩先楚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在这片土地上,他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好战分子”。
韩卫平:他的战友们,给他一个称号,叫“好战分子”,这个“好战分子”在我看来,是百分之百的褒义词,很多人好像觉得“好战分子”,这个好像是挺贬的,其实不是,因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好战首先是常胜将军得的名,如果您要是一天到晚都打败仗,你好战得起来吗。
解说:1946年2月韩先楚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第4纵队副司令员,5月,他打了出关以后的第一仗,鞍海战役,迫使国务党184师主力火线起义,10月,他参与指挥新开岭战役,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一个精锐整师的战绩,为此,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央军委嘉奖电报,在与完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交手过程中,韩先楚敏锐地意识到,这些现代化的装备应该为我所用。
韩卫平:东北野战军缴获了敌人,有一次缴获了敌人80门大炮,然后就分配给一个纵队,当时这个纵队司令,因为他对这个炮兵他不掌握,他就说那这样吧,一个部队20门,殊不知这个大炮是要集中使用的,它不能零散,这不是一支枪,一人一支,一人两支,后来听说野司,就是当时四野的参谋长,刘亚楼还批评,说呢,这个不是司务长发袜子,一人两双,这个是要集中使用的,就是传为笑话了,而我父亲对炮兵的重视,就是自从到了4纵当了副司令以后,走到哪里就把自己,当时一个炮团,就把这个炮团紧紧地攥在手上,到关键时候就把它发挥出它的作用来,其中在辽沈战役当中,在打义县的时候,和朱瑞,当时我们的炮兵司令,四野的炮兵司令叫朱瑞,这是从在俄国学习过的,就是懂得炮兵的人,我父亲跟他商量,义县是非常坚固的一座城堡,然后我父亲就建议炮兵同志,这个炮要打到围墙的上半部分,这样的话砖头就形成一个慢坡,步兵冲锋的时候就不用搭梯子了,后来朱瑞听了直点头,说哎,韩司令你这个主意很好啊,他说这样倒是很省事,而不像有些人好像就是说,比方说攻一个坚固的城市,城堡的时候,说那个炮往中间掉,掉到城里去,这往往掉到城里是把老百姓给打了,守军没有伤亡,那怎么行。
陈晓楠:东北野战军在黑土地上打过的好仗,可以说林林总总,争妍斗艳,而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每每,多少年讲到奔袭战例,据说只会讲一个,那就是奇袭威远堡,这一仗的要害呢,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有人说,这是典型的韩先楚风格,也正是这次战役,让韩先楚赢得了“旋风司令”的美誉。
解说:1947年春天的东北战场,随着“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结束,东北民主联军反守为攻,9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三纵的任务是歼灭,开原县威远堡至西丰间的国民党53军116师,此时,韩先楚刚刚由四纵副司令调任三纵司令,在三纵驻地小四平村,韩先楚听完三纵政委的情况介绍,他在作战地图前停下脚步,一个长途奔袭的作战方案,在他的脑海中构思成形。
韩卫平:当时敌人是一个师,它分三个团,师部在后面,等于把团,三个团在前面,我说的是一个概念,然后他就想,这三个团都在坚固的工事里面,你要来打我的话,你一上来就是攻坚战,你自己,你想想看,一个坚固的城墙,你来打,谁也不是傻瓜,我也有炮,我也有枪,装备比你好,那你来攻城,那就放着骨头给你啃吧。但是老爷子的办法不是这样,老爷子说三个团,你都在坚固的工事里头,这个师部他研究了一下,这个师部倒是在野地里,啥工事也没有,假如我先把师部打下来,这三个团都会从坚固的工事里面跑出来,我们在半路上围城打援,先打了师部,然后敌人出来的时候,我们再埋伏的半路上打掉敌人,这种效果肯定要更好。
解说:韩先楚提出的作战方案,大胆奇特,出人意料,但也比较冒险,三纵政委罗舜初提出了不同意见。
韩卫平:罗政委就提出来,就说我们跟敌人打仗,我们应该谨慎,对吧,一点一点打进去,这种打法就是太,也可能我觉得,罗舜初政委是一直,就是从山东过来的一支队伍,打了很多硬仗,他们也是很有战法的,正所谓啊,有的人打是先掐脖子,有的人是从后腰上打,反正各有各的战法,但是战法不同,当然想法也就不一样了,在这个事情上,老爷子的想法是,可以说是比较奇特,可以说是比较的,就是令人有点出其不意的那种东西。
解说:韩先楚和罗舜初就作战方案,进行了两次磋商,两人都坚持己见,争到脸红脖子粗,还未等与敌人交手,自己人先“打”了起来,谁也“打”不服谁,就“打”到了党委扩大会上。
韩卫平:我父亲因为是刚到3纵当司令,才三天,一个是人也不太熟,第二个就是说刚当司令了,反正人家对你也不了解,第三,也就没有多少权威性,结果最后,听说开了一个党委会,党委会上大概十个人,恐怕,有两个人支持他,还有八票是支持别人的意见,就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是铁嘴钢牙,咬住,要用我这个方案,然后就把两个作战方案都同时上报,上报给林总,就是四野的总司令,很快林总就回电,按照先楚方案实施战斗。
解说:1947年9月29日,按照韩先楚的方案,各师团开始向攻击和阻援地区运动,部队一天半夜急行军100多公里,与第二天拂晓陆续进入指定位置,韩先楚一行20多人,连夜赶到威远堡附近,登上距威远堡不远的东山,天色渐亮,在东山上能清楚地听到国民党军的起床号。
韩卫平:我也是访问了一些老同志,说战斗进程就像老爷子设想的一模一样,没有一点不同,就好像他事先做了功课似的,就是先打了师部,敌人从工事里出来,最后被打在半路上,这里面当然我刚才讲到的,一个很可笑的事情,不防在这里也跟你说说,我父亲在写这封电报给林总的时候,很多字都不认识,当写到一个不会写的字的时候,画一个圈,然后那个译电员就问他,说您这圈啥意思,他说我不会写这个字,你帮我写上,好,然后写完了以后还说一句话,你用括弧给我括上,后来那个译电员就说,那括弧的意思可有可无的,不是重要的,他说不,括弧是重要的,译电员说括弧是不重要的,为这些事情闹了很多笑话,这封充满着别字,这封到处画着圈的电报就这么发过去了,林总也不知道是怎么能看懂这些天书的,按先楚方案,实施战斗,就这么简单。
解说:威远堡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116师师长刘润川,在起床号声中醒来,接着就听到了枪炮声和紧急报告,据说,他的第一反应是,共军是从哪里来的,他甚至以为自己还没睡醒仍在梦中。
韩卫平:敌人的这个师长叫刘润川,他很不吝啬给解放军一个称号,就是说,三纵,就是解放军第三,就是四野战军第三纵队,他说真是旋风一样,哎,这不是在100多公里以外吗?敌人还,怎么一夜之间就转到这来了,确实令敌人丧胆,老爷子他们这支部队,在东北真是打出了威风,然后挥师南下,和平解放了北京城,然后作为老爷子他们这支部队,就一直往南下,叫南下先遣纵队,老爷子这支部队就一直,真的就是从北打到南,南到了海南岛。
陈晓楠:今年是海南岛解放60周年,6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40军和43军组成了渡海兵团,大举登陆海南岛,打响了解放战争史上的最后一战,谈及此战,罗荣桓曾经对陈云说,海南战役不大好打,但是我们打得很好,使用的部队是12兵团,15兵团各一个军,由15兵团统一指挥,但在战役指挥上,韩先楚同志起了主导作用。
解说:1949年12月,四野统帅林彪指示,由15兵团43军和12兵团40军,组成“渡海兵团”,统一归属15兵团首长指挥,相继解放海南岛,韩先楚时任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接到渡海作战的任务后,他率40军开进雷州半岛,积极着手解放海南岛的战前准备。
韩卫平:我父亲的一个老战友,叫徐国夫,他是40军,是119师的师长,徐国夫,他有一次到我们家来,他给我讲过一段话,他说解放海南岛,他说你父亲给我讲过一句话,我一直记着,他说,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哎哟,我说,我说老爷子还有这么浪漫的时刻,我说真是不可思议,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没有钱,我们也买不了登陆艇,那我们不解放海南岛了,所以要用帆船,要用渔船,照样可以解放海南岛,他很坚定的,这个信心。
解说:1950年1月,毛泽东曾经电示15兵团首长,指出要按照“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因此在2月召开的渡海兵团作战会议上,多数人都寄望于购买登陆艇,会议最终确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并且决定,渡海工具以改装机帆船为主,同时积极购买登陆艇,并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迟到6月份,对此,韩先楚持有保留意见,他的办法是悄没声地用行动说话。
韩卫平:他回到,当时回到军里面以后,做出两个决定,一,不传达兵团的作战会议,这是也是又一次违命用兵的一个典型,为什么呢?如果要是传达了兵团的作战这个命令,解放海南岛放到6月份以后,你想想看,部队就会产生一种松懈的情绪,所以根本就不能够这样子,所以他就不传达,告诉几个军里的主要的首长,就是说,这个不跟下面说,你们掌握一下好了。第二,积极准备,搜集渔船,一定要在3月份以前,做好攻击的准备。
解说:经过三个多月的准备,部队已经筹集到足够数量的木帆船,加上两批四次小股部队偷渡成功,韩先楚认为,大举登陆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韩卫平:当时我父亲非常焦急呀,给这个兵团,给四野,发了很多封电报,他们不同意,最后,4月7号这封电报起到的作用,真的是不可估量的作用,后来最后,还是由毛主席最后同意,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如果你们确实准备好了,就可以大举进攻。
解说:1950年4月10日,15兵团司令邓华主持召开了,40军,43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作出了两军主力实行大规模渡海作战的决定,但是,直到大举登陆的前一天,由于事关重大,邓华还在反复思虑,毕竟,他的决定将攸关几万将士的生命。
韩卫平:就是4月15号,邓华来到了前线,他们在一个,海边的一个大房子里头,他们两个就争论,争论非常非常激烈,可以说这是,就是,我听过一个叔叔说,当时他们两个的争吵的声音,就是很大,而且那个房顶盖都要掀掉了感觉,所以最后,可能是讨论来,讨论去,吵来吵去,最后终于回到这个原点上,把郑需凡叫来,当时郑需凡是四十军的侦察科长,这个侦察科长,他在15号的时候,他是14号已经坐着船过到了对岸,坐着帆船过去了,然后又坐着帆船又回来,他已经在这个水流上,他已经多次地这样地去侦察,所以他很有经验,这是一个,再一个呢,郑需凡科长呢,就是作为他是实践者,他经常这么跑来跑去,跑过几趟了,他有这个发言权,所以邓华当时就叫,叫他进来,劈头一句话,你保证明天渡海的时候有北风,错了杀你的头,后来结果郑科长回答说,这个我不敢保证有北风,但是我敢保证没有南风,这个错了杀我的头,这是我多次访问郑需凡老人,他跟我讲过很多次这个这句话,当时是承担着何等的压力,当时可以说,那命,几万人的命运就系于这一句话。
解说:1950年4月16日,邓华下令,40军和43军同时渡海,向海南岛发起大举进攻,韩先楚乘船同将士们一同渡海,顺利登上了海南岛,登陆部队迅速抢占滩头,一举突破“伯陵防线”,并向纵深运动,韩先楚靠前指挥,登陆部队与岛上守军,在美亭,黄竹地区展开决战,国民党军主力被歼,其余大部逃往台湾,1950年5月1日海南全境解放。
陈晓楠:海南岛解放两个月之后,1950年的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出兵抗美援朝,而韩先楚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副司令员,再赴前线指挥作战,他坐镇指挥38军,而38军打出了“万岁军”的声威,在第三次战役当中,韩先楚指挥部队攻克汉城,一直将联合国军赶到了“三七”线,他可以说是扬威异域,他的战绩据说也载入了美国陆军史。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前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的范佛里特访问中国的时候,他就特别提出来,要求到韩先楚的家乡去看一看。
韩卫平:后来他真的去了,去了湖北的红安县,然后呢,当时有个记者就访问他,说你看到了韩将军的家乡,有什么感受?据说这位范佛里特讲了一句话,说,哎呀,太不可思议了,因为红安县太穷了,他说这样韩将军诞生于这么一个贫穷的地方,哎呀,穷人也能干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