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反拆迁:蒋介石暗阻结拜兄弟强拆民居

时间:2011-12-28 18:56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核心提示:唐少卿生性倔犟,并不屈服,亲自向蒋介石写信抗诉。大意是说,国难当头,前方将士正浴血奋战,戴季陶身居高位却在自己的家乡搞强制拆迁,以致平民百姓无家可归云云。蒋介石接到这封信后,并没有表态,而是直接转给了戴季陶。戴非常不安,训斥办事的人操之过急,要他们立即停工。此后又在1939年1月致信广汉县政府,愿将宅基地以及原材料捐赠地方,希望能够借此物资力量创办一所中学。

文章摘自《羊城晚报》2010年4月23日 作者:冯磊 原题为《抗战时的反拆迁》

花费了一整个晚上的时间来看《阿凡达》,直觉的印象是“很美”。

恕我直言,一直不喜欢美国大片,觉得那是商业化运作的产物。看了《阿凡达》才知道,仅仅靠金钱的堆砌,是成就不了好莱坞的。好莱坞的了不起在于,他们用金钱的力量推动了人类对人性、对良知的集体认知。

后来去豆瓣,在网上,看到有网友的影评,声称《阿凡达》是“一次伟大的反拆迁”战争,差点就笑出声来。不过,回头想想,确实也是如此。杰克·萨利们所反对的,不正是地球人的“暴力拆迁”吗?当然,影片里被拆迁的,除了土著们的家园,还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原住民的文化(不知道用“原住民”是否合适)以及万物有灵的信仰。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编者注:系蒋介石密友、义弟)为了避免敌机轰炸,曾经到成都吉祥街十三号购置了一处住宅。戴为之取名“百二梅花馆”,经常前去居住。不过,战事纷扰,成都并非绝对安全的地方。于是,戴季陶接受侄女婿叶佩琳等人的建议,在其广安原籍修建住宅。具体事项,由叶操办。

几经选择,叶佩琳等人在县城孔庙附近寻找到一块土地,准备破土动工。这块宅基地有七亩之大,具体设计为中式木质结构的房舍多间,厅堂、书房、花园俱全。对此,戴非常满意,并亲自为新宅取名“戴二礼堂”。

住宅开工不久,就出现了纠纷。原来在拆迁户当中,有一位名叫唐少卿的老秀才,曾与戴季陶同年参加过县试。面对威逼利诱,这位老先生坚决拒绝搬迁。无奈之中,叶佩琳等人仗势欺人,转而请警察局出面干预,并且明定限期,逾期就要强行拆除。

唐少卿生性倔犟,并不屈服,亲自向蒋介石写信抗诉。大意是说,国难当头,前方将士正浴血奋战,戴季陶身居高位却在自己的家乡搞强制拆迁,以致平民百姓无家可归云云。蒋介石接到这封信后,并没有表态,而是直接转给了戴季陶。戴非常不安,训斥办事的人操之过急,要他们立即停工。此后又在1939年1月致信广汉县政府,愿将宅基地以及原材料捐赠地方,希望能够借此物资力量创办一所中学。

至此,唐少卿这位老秀才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今天看来,戴季陶之所以让步,想来首先与时局有关。当其时,战事正酣。身为高官的戴强迫乡人拆迁,确实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其次,与唐少卿的态度有关。唐写信上告到蒋介石那里,蒋尽管没有明示个人的立场,但将信直接转给戴季陶,其中的意思,不言自明。

上述往事,来自于《巴蜀述闻》一书。关于戴季陶的“非常不安”,究竟是因为家人做了亏心事而良心上不安呢,还是迫于蒋的压力而困窘,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他及时阻止亲属的蛮横做法,还是值得称道的。

从唐少卿反拆迁这件事情来看,拆迁者与被拆迁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必然的利益纠纷。如何解决这种纠纷,或者说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利益,古往今来都是一件头疼事。在这个时候,强势的一方如果知道退让、知道保存弱者的体面,极有可能出现双方握手言和的局面。但是,如果强势的一方仗势欺人,甚至如戴季陶的亲属一样狗仗人势,则可能矛盾激化。当此之时,弱势的一方摆明决心要玉石俱焚。贪婪者固然可能凭借武力和权势得逞,最终却也往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清朝哪位“穷御史”毕生反贪 惨被毒死后终扳倒和珅
  • 雍正反腐:抄没贪官家产 实行养廉银
  • 溥仪反思蒋介石发家史得结论:没兵权一切无从谈起
  • 朱元璋反腐不靠谱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费来源
  • 唐朝人利用温泉栽培反季节蔬菜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