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印度14个关键词

时间:2011-12-29 00:51来源:环球 作者:赵伯乐;韩旭东;马 点击: 载入中...
大国心结

    新世纪刚刚开始,执政的印度人民党领导人阿德瓦尼便一语惊人:“21世纪是印度的世纪。”他说话的口气是大了些,但却代表了印度独立以来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心声。

    早在印度独立之前,后来成为印度首任总理的尼赫鲁就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写下了他对国家的憧憬——印度要成为“有声有色”的一流大国。而当印度终于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之后,“大国”更成为社会精英们的一个心结。

    他们认为,印度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战略位置使之具备了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客观条件,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对周边地区的长期影响,更使印度拥有了登顶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

    但独立后的40多年里,印度的发展之路相当曲折,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慢于预期,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升反降。上世纪80、90年代之交,一场严重的财政危机把经济带到崩溃的边缘,印度成了一个“无声无色”的地区性国家。直到1991年,大幅度的经济改革扭转了颓势,印度在较短时间里走出了慢速发展的怪圈,一度跌入低谷的大国梦想重新燃起。

    今天,大国梦想已不再是一小部分印度社会精英的专利,而是广大民众的意志。大国的目标也由模糊变得清晰,那就是经济总量占据世界前列,产业结构步入后工业化时代,政治体制民主化,民族文化影响扩大,国际地位大大提升,等等。

    然而,太过强烈的大国追求也使一些人变得迫不及待,一些不明智之举不断出现:为谋求所谓大国地位,不顾国际社会反对进行核爆;难抑急迫之情,与日本捆绑“争常”;自戴“世界最大”的高帽子,过分夸大发展成果;视“发展中国家”名号为羞,追求“超级大国”虚名;等等,不一而足。客观地讲,尽管印度确实有了快速的进步,但并没有脱离发展的初级阶段。

多元并存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印度社会的话,多元化大概可作为首选,因为在这个国度几乎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这一特点。

    从人种构成来看,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种都生活于此,形成了100多个民族。此外还有数百个分布于各地的部落族群。他们使用着700种正式登记的语言(千人以下的方言不在此列),主要的语言有18种之多。从宗教来看,这里既有产生于本土的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也有从其他地区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锁罗亚斯德教等。从文化艺术来看,印度各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民间艺术。从政治力量看,印度有多达1000个以上正式登记的政党,其政治主张五花八门,组织结构千差万异。

    这份名单还可以列得更长,但比多元现象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它的态度。一般来说,印度人对自己的文化抱有强烈的自豪感,但并不会因此就蔑视甚至排斥其他文化。与某些地区多元文化碰撞交汇、最终融为一体的情况不同,印度极为多样的文化并没有完全合而为一。印度教文化虽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远没有形成垄断地位。各种文化同时并存,虽然也相互学习吸收,但基本保持了自身特征。在印度,完全不同的文化现象共存一处的现象十分常见,从而使它拥有了“人种博物馆”“宗教博物馆”“文明万花筒”等名声。

    多元并存反过来也影响着印度的民族性格,使这个社会体现出一种包容、开放的氛围。当然,不同文化之间也避免不了矛盾和冲突,有时甚至会导致大规模的流血惨剧。尽管这些冲突最终会平息,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冲突的双方之间形成一个微妙的鸿沟。

导弹与反导

    印度绝对是世界上试射导弹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自1988年首次试射“大地”导弹以来,印度就没有停止过导弹试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试射新型导弹,在试射常规弹头导弹的同时还试射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导弹。

    印度的导弹开发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后因研制经费和科研力量不足而被迫取消。1983年初,印度政府又制定并开始实施“综合导弹发展计划”。目前,印度研制的导弹类型主要包括“大地”近程地地导弹、“烈火”中程地地弹道导弹、“蓝天”中程地空导弹、“毒蛇”反坦克导弹、洲际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

    今年2月7日,印度试射了一枚可以携带核弹头的“烈火”-3型中程导弹。3月5日,印度又成功试射了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1型短程弹道导弹。与此同时,印度导弹的射程不断延伸,目前已能覆盖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印度与俄罗斯共同研制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还是世界上最快的导弹。

    上世纪90年代,受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的刺激,印度开始谋求建立自己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一方面,印度不断发展自己的弹道导弹防御技术,另一方面,它也引进了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的导弹防御技术。近几年印度成功试射拦截导弹,标志着其已经加入了“反导精英俱乐部”。

班加罗尔

    班加罗尔是印度卡纳塔卡邦的首府,人口约为700万,是印度第五大城市。从自然地理来看,班加罗尔海拔900公尺,凉季不冷,热季不热,气候非常宜人。作为一个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整个市区草木葱茏,四季鲜花盛开,环境十分优雅。

    不过,班加罗尔并不悠闲,反而昼夜繁忙。它还有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名字,那就是“印度硅谷”。由于名声远播,尽管这座城市几年前就已经改名为“班加鲁鲁”,但人们仍然习惯地称之为“班加罗尔”。在这座城市里,每天24小时都有几十万人在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工作,并且为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从事“外包服务”。

    班加罗尔软件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印度政府的扶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印度政府就在那里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政府还在财政和税收等方面为技术园区的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现在,印度最著名的软件企业如塔塔信息技术公司、因弗塞斯、维普罗等均云集在这座城市。该市软件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国软件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出口额也在以年均30%以上的幅度增长。正因如此,世界500强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在那里设立了研究与开发机构,中国的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在那里进行了数量可观的投资。

Nano

    Nano在英语里表示“极小”。不过时下如果在印度提起nano,人们一定会首先想到塔塔汽车公司自行开发研制的那个号称全球最便宜的微型汽车——“塔塔Nano”。

    2008年,在新德里车展上,当这个外观如同带着辅助轮的烤面包机似的宝贝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其2500美元的超低定价立即赢得了全球媒体和业界人士的侧目。同样是在这次车展上,塔塔汽车公司总裁拉坦·塔塔介绍nano时,曾经描述了他最想改变的印度大街上普遍存在的一个场景:年幼的孩子握着摩托车把手站在前面的脚档上,父亲开车,母亲抱着婴儿侧坐在后面……2009年7月18日,塔塔先生终于实现了他的理想:生产一部国民车,使所有普通印度人的交通工具能够从摩托车或者电动车升级到更安全舒适的四轮车。那天,塔塔先生亲自将微型车及车钥匙交给了3个nano预定者,他们是从几十万预定者中被抽中的幸运儿。

    如果以汽车专利数来衡量创新,nano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其创新点就在于通过各种技术的重组使汽车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正如塔塔公司人员所表示的,nano微型车面世不仅表明了印度在信息技术以及工程方面的实力,还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今天的全球市场是由需求拉动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是由供应来决定的。难怪不少业界人士指出,nano的推出将会掀起一场革命。

中产阶级

    近代印度社会最大的变化之一是种姓制度的影响呈减弱趋势,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明显抬升。有人说这是西方资本在印度渗透的结果,也有人说这是印度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不管哪种说法更有说服力,以经济地位来划分阶层确实已成为印度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后果就是一个数量庞大并不断扩充的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据印度媒体报道,今日印度的中产阶级数量已经超过3亿人,在总人口中占到约30%,虽然还无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却居于领先地位。这个阶层具有以下特点:大多数人受过良好的教育;集中居住于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多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或在文化教育等行业就业;大部分中产阶级为中青年。

    印度中产阶级一个月几百美元的收入在美国只能算穷人,但是在物价和平均富裕程度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印度,这个收入已经足以达到小康了。有比较稳定的工作,有房,有家用电器,加上一部摩托车或小汽车,就可以使一个人跻身于中产行列。

    庞大的中产阶级给印度社会带来了许多影响。首先,中产阶级已摆脱贫困,又渴望进步,他们最不希望社会出现大的动荡,政治立场也比较温和,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其次,他们比较乐观,努力工作,又处于人生中的创造黄金时期,因此成为了印度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力量。第三,与传统印度人相比,他们的生活观很不一样,中产阶级赚钱努力,花钱也大方,他们成了消费的领跑者,这也就为拉动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第四,印度中产阶级更注重社会秩序,民主意识更加强烈,在政治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种姓问题

    种姓制度是印度传统社会的显著特色,其根源始自古代社会的“瓦尔那”制度。按照印度教的说法,人们的精神、道德、知识和能力生来有别,故而分属不同的社会集团,这种身份终生不变,而且世代遗传。

    “瓦尔那”制度将人按高下分为婆罗门、刹地利、吠舍和首陀罗四种。他们分别为精通宗教经典、执掌宗教事务的僧侣;掌握政权和兵权的王室贵族和武士;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被视为不洁的专服贱役的人。此外,还有地位更为低下、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贱民。

    种姓制度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行内婚制和顺婚制。也就是说,通婚一般只发生在同种姓之间,即便突破往往也是高种姓男子迎娶低种姓女子,否则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在漫长的岁月中,上述四大种姓衍生出了许多亚种姓,据大略估计有四千种之多。但是,种姓制度总体上的等级划分基本未变。

    印度独立以后,政府于1948年通过了废止种姓制度的法案,政府也为保证较低种姓的平等权益做出不少努力,但是数千年遗留下来的弊端仍然有形无形地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低等种姓仍然不能与高等种姓的人同饮、共食或并坐。

贫民窟与百万富翁

    在印度许多大城市的摩天大楼、豪华酒店以及高档公寓旁,总是可以看到成片的由破砖烂瓦甚至以麻袋搭成的棚户区。由于厕所设施不足,人们随地便溺;由于没有排污管道,污水顺着条条水沟蜿蜒流过。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由家庭作坊和破败棚屋构成的蜂巢般拥挤的空间里,全家老小一起生活、劳作、游戏。这便是闻名于世的印度贫民窟。

    2009年,一部讲述印度孟买贫民窟传奇人物生活与成长的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风靡全球,使许多人开始关注印度的贫民窟。如今,电影中所描述的达拉维贫民窟成了游客到孟买旅游的首选景点:达拉维贫民窟占地仅仅2.5平方公里,却居住了差不多100万人,平均每1500人才有一间厕所。据说如今孟买的1800万居民中有60%住在贫民窟或是大街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孟买不仅拥有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其所拥有的富人数量及财富也堪称印度之最。这种富足与穷困能够相安无事地共存于城市的现象,在全球数印度最为突出。在印度,十分富裕或富裕的中产阶级人数总和已达5000万,超过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总人口。2010年3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印度人在前5名中占据了两席。然而,这一切仍掩盖不住印度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它依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对于印度来说,如何缩小贫富差距,使更多的穷人能够在几十年内富裕起来,将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

尚谈与健谈

    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马蒂亚·森在《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一书中这样描述他的同胞:“对于我们印度人而言,长篇大论并不陌生。他们能够滔滔不绝地讲很长时间。半个世纪以前,克里希那·梅农(当时他是印度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所创造的在联合国发表最长演说的记录(9小时不停顿),迄今尚无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可以望其项背……我们的确喜欢说话。”

    其实喜爱长篇大论并不是印度人现在才有的习惯,早在几千年前,印度史诗《摩柯婆罗多》就已经赢得了人类历史上最长史诗的桂冠。这部长达十万颂(二十万行)的史诗所描写的核心内容并不复杂,就是两个部落之间的一场战争。但尚谈的印度古贤们却在其中加入了许多议论,从而使叙事本身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印度古代的梵文是一种很难掌握的“高雅”文字系统,今天印度民众的识字率也一直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因此口头语言成为古往今来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

    印度人讲话喜欢较真,什么事都要把前因后果说透,围绕一个简单的议题,人们可以引经据典、七嘴八舌地讲上半天。但印度人作为听众又很少轻易赞同别人的观点,知识水平越高,这种情况越明显。一旦发现别人的谈话中有什么缺陷,一篇针对这一瑕疵的高论就不可避免,而这篇新的长论又很容易成为一场激辩的序幕。

    在一些社会精英看来,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印度最可引以为豪的“民主”传统,所以,“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完全尊重你说话的权力”就成为印度人尚谈的社会条件。

    然而,尚谈走过头了就往往变成了空谈,就连一些印度人也批评他们的议会讲得太多,做得太少。

宝莱坞

    宝莱坞是印度孟买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也是印度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是世界电影生产大国,每年出品的电影多达千部,其中大部分出自宝莱坞。提起宝莱坞,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些情节曲折、场面宏大、画面唯美、音乐动人的印度电影,也会想到那些极富感召力的电影明星。

    经典的宝莱坞电影常常在曲折的情节之上伴之以大段的歌舞,几乎在所有电影中都有三首风格迥异的歌曲和三段优美的舞蹈。尽管近年来有一些导演试图打破这一传统模式,但观众的欣赏习惯很难改变,他们仍然喜爱那些歌舞升平的影片。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在印度的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对穷人来说,梦幻的东西可以带来一种超越现实的享受。一位制片商说,“人们需要这类电影作为调剂生活和逃避现实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有的电影人说得更为直白,“我们向观众出售的是他们想要看到的梦境。”当然,宝莱坞也出品了一些鞭挞现实的影片,对于印度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印度式民主

    印度自豪地称自己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其领导人坚持认为他们的民主制度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同质,甚至以此为由把印度放在美国“天然盟友”的位置上。

    的确,印度现行的政治制度全盘接受了从英国移植过来的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度以及相配套的行政体制。但是,源自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已经产生了变异,并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本土色彩。

    1947年印度独立后,曾经历过长达几十年的一党(国大党)独大的局面,虽然后来国大党衰落,初步形成了多党并立、执政党(联盟)和在野党分别执政的格局,但由一党独大发展而来的“家族政治”的影子仍挥之不去,尼赫鲁家族在印度政治中的独尊地位并未消失。

    印度是一个联邦国家,但独立后中央政府不断蚕食各邦的权益,在立法、行政区划、官员任免乃至财政支配等各个方面扣住了地方政府的“命门”,今天的印度已基本上成为带有明显中央集权特点的单一制政体国家。

    如今的印度政党数量众多,各种政治力量混杂,既有百年老党,也有新生力量,还有代表某一人群甚至某几个人的小团体。这些政党人数多者数百万,少者寥寥数人,其代表的利益诉求也五花八门。

    印度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选民群体,在2009年的全民投票的议会下院选举中,选民人数到达了7.14亿,实际参加投票的达60%以上。对于政治家来说,为争取更多选票,他们常常轻易许诺,但能否兑现则很难说。

    今日的印度,种姓集团和地方势力也在逐渐壮大。印度社会分层情况比较明显,因此出身某一种姓或某一地方的政治领导人很容易得到专属群体的支持,从而会出现一些低级种姓或地方政党在某些地区异军突起的情况。以至于有人说,选举已经成为“为种姓投票”的活动。

    很显然,印度式民主已与西方模式有了很大差异,它一方面至少是在形式上搭建起了百姓表达政治意愿的平台,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明显的不成熟,因而不得不与效率低下,腐败盛行等顽疾进行艰苦的斗争。

登月计划

    印度政府在2009年2月公布的“登月计划”中宣布,计划最晚于2020年实现宇航员月球漫步。它希望抢先于中国登上月球,争取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登月国家。这是印度航天蓝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其实现强国梦的一个重要举措。

    印度可谓世界上航天事业搞得最红火的国家之一。航天计划由政府总理领导,主管部门有航天局和航天委员会两个机构。

    去年11月14日,印度成功发射了首颗月球探测器“月船一号”,正式向世界各国显示了其在航天领域的雄心壮志,同时也确立了其空间开发竞争者的地位。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今年1月4日透露,印度科研人员正在研制新的无人探月器——“月船2号”,预计2013年上半年发射升空。据探月项目主管安纳杜拉伊介绍,“月船2号”的登月车和轨道飞行器都已设计完毕,很快便会开始建造。根据与俄罗斯的协议,印度宇航员将于2013年搭乘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进行训练。同时,印度还引进了俄罗斯的某些太空技术以加速太空发展步伐。

精英教育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印度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精英教育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印度现有350多所综合大学和大学级机构,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超过1000万人。印度精英教育获得成功的经验很多。

    首先,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印度总统兼任中央所属各个大学的校长,实际执掌校务大权的副校长可以随时与兼任校长的总统进行沟通。其次,经费得到充分保证。再次是适时进行改革和调整。印度政府削弱了与经济发展关系不甚密切的科类,增加了与市场需要直接有关的科类,来适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人才种类的不同需求。具体来说,就是继续适当削减文科的成份,稳步提高理工科的比重,明显增加商科的招生,充分保证农科的发展。最后是采用英语教学。印度曾是一个受英国殖民统治近200年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英语是印度教育的通用工具。儿童从小学开始就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到大学时其驾驭英语的能力与英美国家相比毫不逊色。这样的英语水平也使得大学教授可以指定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教材和参考书,便于迅速了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种理论。

    印度的精英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人才失业情况比较严重。从高等院校毕业后,很多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二是教育机构出现超规模扩张。上世纪80年代,印度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强力爆炸式”发展,大学数量明显增多,招生数量急剧膨胀,出现了不少学生人数超过10万甚至接近20万的“巨型大学”或“超级大学”。这种状况造成了大学管理不善、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下降等严重后果,引起了公众的广泛批评。

奥运冠军

    阿比纳夫·宾德拉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气步枪比赛的冠军。这个胜利为印度体育史书写了新的一页。因为在此之前,印度只有男子曲棍球队在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获得过金牌。在印度参加奥运会的108年历史中,宾德拉是首位获得金牌的单项运动员。

    近几年印度已经跻身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国家,然而,取得经济奇迹的印度在发展体育竞技方面却一直乏善可陈。每到四年一度的奥运盛会,印度媒体便不断地感叹:作为人口大国,印度为什么竟然培养不出世界冠军?宾德拉的金牌不仅让印度感到奥运冠军的梦想不再遥远,也让印度国民知道,世界上的体育运动除了有他们所痴迷的板球和曲棍球之外,还有射击、举重、足球、乒乓球。

    不过印度人能否长久关注奥运会是个问题。现在看来,印度仅仅是在短时期内掀起了一股宾德拉热,目前一切皆回归原始。不久前,曾有印度媒体报道,宾德拉因为与印度射击协会发生摩擦,已经表示要退出射击运动。这不由得让人猜测,在未来的奥运年,印度恐怕依然要被“奥运困境”所困扰。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成吉思汗为何惟独不取印度
  • 印度贫民真实写照:奥斯卡女星重沦红灯区
  • 印度媒体关注的七大国内问题
  • 纳萨尔派武装:印度崛起之碍
  • 猜疑中国,印度经济“向东看”
  • 印度底层社会有何特点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