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与丈夫吴文藻
其实聪颖如雪的冰心何尝不知道。一个所谓的才女,不知道自己也就罢了,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知道了,却端着那份心比天高的架子,如果拿捏不当,再遇上个心比天高的才子,两人的爱情不是悲剧才怪呢。
所以,尽管梁实秋当时也对她表示了好感,她也很欣赏他的才气,但是这样的男人,终究只能够远远地看着。她和他一交锋,心里便明镜似的透亮着。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吴文藻也给冰心写了封信。一来二去,两人慢慢地熟悉起来。
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的吴文藻生活非常简朴,他把公费生有限的钱都省下来买书、订杂志。他购书的范围越来越大,一边阅读,一边把重要的内容用红笔画上圈圈;读完以后,就精心包好,寄给在波士顿的冰心。冰心一收到吴文藻邮寄来的书,就赶紧看,而且读得非常认真,就像看老师指定的参考书,看完就写信,向吴文藻说读后的心得。
这天,恰巧波士顿的中国留学生演出《琵琶记》,冰心就写信邀请吴文藻来看演出。吴文藻是个典型的书生,接信后心里十分矛盾。他很想去波士顿,但一来一去要花好几天时间,于是给冰心回了一信,对不能来参加波士顿中国学生的盛会深感抱歉。信发出后他心里感到懊恼,又在《琵琶记》演出的当天赶到了波士顿。冰心见到他,感到意外的惊喜,悄悄对他说:“这次你来看我,我很高兴。”一句话让吴文藻明白了她深藏在心底的情意。
吴文藻走后,冰心内心的情愫开始发芽了。她为他写下了这样一首情诗:
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冷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
浓得化不开的思念别绪,像温热小窝的灯影,倔强、轻脆,让人心疼得只怕一松手,就会像枯枝一样支离破碎。
1925年冰心利用暑假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她到补习班时,惊奇地发现吴文藻已先期来到了这里。此时在这里读书的中国留学生,都到别处度假去了,这里只有冰心和吴文藻两个中国人。课余他们一起领略山光水色,到湖上泛舟。吴文藻终于鼓足勇气问道:“我们可不可以最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冰心的脸立刻涨得绯红,一句话也没说,低头回到了宿舍。这晚冰心夜不能寐。吴家与谢家门第是否相当,两人名位的高下,这都不在冰心考虑之列;她思索的是吴文藻的性格与自己不同,今后的家庭生活能否和谐。可是,性格不同,说不定反而可以相辅相成呢……
第二天,他们又到林中漫步。冰心坦言:“我思索了一夜,自己没有意见。但是我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最后定下来。”吴文藻喜不自胜。暑假结束,冰心回到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整理衣物时,她取出吴文藻送她的礼物细看:一支“理想”牌钢笔和一大盒印着谢婉莹三字的第一个字母的信纸。她细细品味着这份礼物的含意。
三年后,冰心乘上约克逊号邮轮回国,应司徒雷登的邀请,在燕京大学任教。
一天她的父亲谢葆璋忽然收到吴文藻从美国剑桥寄来的一封求婚信,信中说:“令爱是一位新思想旧道德兼备的完人。她的恋爱与婚姻观,是藻所绝对表同情的。我常觉得一个人,要是思想很彻底,感情很浓密,意志很坚强,爱情很专一,不轻易地爱一个人,如果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这种人的爱,可称为不朽的爱了。她虽深信恋爱是个人的自由,却不肯贸然独断独行。她这般深谋远虑,承欢父母,人格活跃,感化及我……”
把这样的一封求婚书翻译成文言文,差不多就是这首《菩萨蛮》了。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其实用不着发这么多的誓愿,一切已水到渠成。
谢葆璋说,从信上看,吴文藻是一个妥当人。
这一句话,预示着两人好事将近。
1928年冬,吴文藻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取道欧洲回国,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任讲师。他一回到北平,就将一个钻石戒指送给冰心。冰心微笑着低声说:“还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这戒指不能戴。”吴文藻到上海拜见冰心的父母后,这才和冰心订婚。燕京大学将正在建造的南大地60号作为他们婚后的住宅。
婚礼安排在1929年6月15日下午。主婚人是当时燕京大学的校长司徒雷登。
冰心与吴文藻“马”和“羽毛纱”的笑话发生在抗战前的北平,有一天他们同到城里去看望冰心的父亲,冰心让吴文藻上街去给孩子买萨琪玛(一种点心),孩子不会说萨琪玛,一般只说“马”。吴文藻到了铺子里,也只会说买“马”。
冰心还要送她父亲一件双丝葛的夹袍面子。吴文藻到了“稻香村”点心店和“东升祥”布店,这两件东西的名字都说不出来。
幸好那两间店铺的售货员和冰心家很熟,打电话来问。“东升祥”的店员问,您要买一丈多的羽毛纱做什么?
冰心闻之大笑不已,就说:“他真是个傻姑爷!”谢葆璋笑着说:“这傻姑爷可不是我替你挑的!”冰心也只好认了,写了这样一首打趣诗给吴文藻。
马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抗战后他们到了云南,有一次梅贻琦校长夫妇到冰心呈贡家里来度周末,冰心把这一腔怨气发泄在清华身上,哪知道梅校长笑着添了冰心的那首打趣诗两句: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
当时在座的清华同学看到梅校长巧妙地将冰心的怨气引向冰心自己,都会心地笑了,冰心只好承认自己“作法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