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国家重视华侨利益

时间:2014-07-24 09:44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近日,福建省档案馆收到一件收藏家捐赠的珍贵文物--上世纪50年代的侨批转运箱。


  这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箱,大约30厘米长,22厘米宽,高度约14厘米。铁皮箱的顶部是箱体的盖子,箱子两边穿着一根麻布背带,正面挂着一把锁。锁的两侧各贴着一张白色标签,右侧写着“厦门”,左侧已经模糊不清。


  捐赠这个转运箱的是侨批收藏和研究专家黄清海。


  “这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他介绍,新中国之初,祖国非常重视保护、照顾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利益,根据他们特殊情况,及时、稳妥地解决与之相关的许多重大问题。侨汇政策,就是其中一项。1950年,全国侨眷福利会议上定下了一个惠侨政策:为方便华侨和祖国亲人通信往来,侨批在国内互寄实行免费,而且可以不经过邮局。


  此时,一个名为“侨批派送处”的独立机构承担起侨批免费转运的功能,而这个转运箱,就是侨批派送处使用的信箱。


  “这个转运箱是厦门与泉州两地之间运送侨批时使用,箱子有两把钥匙,一把在厦门,装好侨批后把锁锁上,另一把在泉州,送到后开锁。”黄清海描述起侨批寄收的过程:国外有许多华侨商店,除了出售商品,还有收寄华侨信件和汇款的功能。这些华侨商店的信件集中了以后,便被运到较大的埠头,如马尼拉、新加坡、雅加达等,用轮船转运到厦门。侨批在厦门被分拣后,目的地是泉州的侨批便被装进转运箱里,通过班车运达。而班车到达时,早有人在终点站等候,以将侨批送至居民家中。


  “厦门到泉州有好几个箱子,包括送往永春、石狮、安海等地区的,这只是其中一个,但目前留存下来的极少。”黄清海说,20多年前,他撰写泉州涉侨史料,正在搜集资料。当时,并不是很多人知道侨批,就算听说过也不了解其价值,更何况是与之相关的实物。一天,一位原侨批派送处的老同志告诉他,宿舍区仓库里有个用来点蚊香的转运箱,快要扔掉了,问他要不要。当时黄清海一听说,觉得可能用得着,就收藏起来了,但并没觉得多有价值,就放在自家的储藏室里。但如今侨批成了“世界记忆”,与之相关的实物极少,这个转运箱显得弥足珍贵。


  “我放在储藏间里保存肯定不好,‘委屈’了这个宝贝,档案馆保存条件非常优越,所以就捐赠出来了。”黄清海说,“这件转运箱的意义在于,反映了中国政府从解放初期开始,就对华侨非常重视,并实施了切实的优惠政策。应该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档案新揭秘,爱家爱乡情

 


  自从福建侨批入选世界记忆遗产,侨批的解读、研究工作就在加速进行。而新揭秘的华侨故事,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这几天,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刘伯孳刚刚录完新加坡国家电视台的两期节目,又将马不停蹄地赶到晋江电台,为听众讲述福建华侨史。


  “从去年6月侨批申遗成功开始,平均每月都有四五拨人来找我谈论侨批:收藏者来鉴定,普通民众叫我帮忙翻译解读,大学老师和我谈华侨历史,媒体请我去普及知识。”刘伯孳的办公室位于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内,他的书架上、办公桌上,摆满成堆的侨批书籍和资料。


  他从办公桌上拿出一个纸盒展示给记者看,里面装着厚厚一叠材料,有主管部门涉及侨批的文件、批示,媒体的报道,还有他最新撰写的侨批论文。“侨批研究的资料,我这儿最齐啦。”刘伯孳告诉记者,他已从事侨批研究20多年,帮助档案、文物部门鉴定过上万封侨批,也是申报“世界记忆”的全程参与者。


  最近,刘伯孳醉心于解读菲律宾华侨黄开物与亲人往来的侨批,关于黄开物的第四篇论文也即将面世。“研究侨批的人,都会对黄开物有兴趣。因为与他相关的侨批数量极大,有450封左右。他的活动范围广,支持辛亥革命、经营布庄,还为家乡捐建学校。从他的信件讲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大量的历史信息,以及华侨对家乡的担忧、对亲人的关切。”刘伯孳介绍,黄开物生于1878年,是漳州角美锦宅村人,他在马尼拉经营恒美布庄,同时是同盟会会员,为同盟会在菲律宾的机关报--《公理报》撰稿。他还在家乡发起兴办锦宅华侨公立小学校,后来回到家乡主持该小学日常事务。


  每一封侨批,刘伯孳都会临摹抄下,以便集中解读。他从盒中选出几张临摹的黄开物侨批给记者看:“今岷中之生理与昔大相悬殊,市面萧条,银根日困,获利实难。愚职者之,由心特忧之。是以时有接薪之忧愿。贤内当以我心为心,节俭为一,是愚所深嘱也,在家玉体自爱……”这是黄开物布庄生意萧条时写给妻子林氏的侨批:“至汝放足一事,切当实心而行。”这是他劝妻子不要再裹小脚而写。


  “在侨批的翻译、解读工作,让我越来越感觉到,百年前的华侨身上,实在有太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了。”刘伯孳感慨道,“比如最近解读出的颜文初家族侨批,这位华侨教育家、抗日烈士身上所体现出的爱乡之情让人感动。黄开物家族侨批所体现出的他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是我们许多人所缺失的。还有侨领李光前在经营橡胶业、银行业及侨批业务时体现出的风险意识、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远见都值得现代人好好学习。”


 

 

让“世遗”侨批“活”在当下

 


  “侨批档案虽然已经成为‘世界记忆',但是侨批的搜集和研究工作还要继续进行。”黄清海告诉记者,“现在侨批影响大了,收藏者认识到其价值,档案部门搜集的难度会增加,因此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另一方面,现在仍有许多人并不了解侨批,侨批应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吸引更多的关注。”


  刘伯孳建议:“目前福建已搜集到大量的侨批档案,但很多还没有公开出版,研究者使用时会碍于版权问题,使得侨批难以充分利用,因此我们呼吁将侨批尽快结集出版,以更好地挖掘出其价值。而且,目前侨批的解读、研究工作还处于零敲碎打阶段,研究者手头上有哪封侨批就研究哪封,难以形成合力。主管部门应该把全省研究侨批的专家队伍整合起来,组成课题组,以进行系统研究。”他还建议,应发挥侨批的社教功能,做好宣传推广,以华侨的精神鼓舞现代人。


  “虽然已退出历史舞台的侨批,如何借助’世界记忆‘的光环,激活其生命力,将其积极意义传递给当下的人,这是值得我们应该努力的。”刘伯孳说。


  去年底,一场“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档案展”展览在印尼雅加达和泗水成功展出。展出现场,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副主席吴重洋见到了其父亲吴序山1948年写给家中兄长的侨批时,欣喜万分,赶忙把这个信息告诉给一同前来观展的好友,并立即把喜讯告知家住泗水的弟弟。主办方省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侨批入“世界记忆”后,省档案局在海内外举办多场巡回展览,这样的场景,每场展览都能见到。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福建侨批文化研究中心”在福建省档案馆揭牌。据省档案局副局长马俊凡介绍:“成立’福建侨批文化研究中心‘是省档案局在保护、开发侨批档案这一世界记忆的重要举措。我们将通过中心的建设,构建我省侨批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侨批档案的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进一步推动侨批档案抢救、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我们还将推动侨批档案研究成果的应用,积极融入到我省华侨文化建设,为我省侨务工作服务,在侨务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推广侨批文化。”


  据悉,我省现有目可查的侨批有4万多件。近年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了对侨批档案的征集、整理、保护力度,并对全省侨批档案进行普查,整合相关机构收藏侨批档案信息,编印了《福建侨批档案目录》,还向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发出广泛征集侨批的倡议,开展散存于民间侨批档案的抢救工作。我省申报的“世界记忆视野下福建侨批档案的整理与开发研究”课题已获得2014年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


  “福建侨批承载着闽籍华侨华人和国内侨眷共同的集体记忆,反映了他们一百多年来参与世界近代化、国际移民等重大历程,具有鲜明的世界意义和时代意义。保护好、传承好侨批档案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省档案局将继续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遗产保护的要求,做好侨批文化的保护开发工作,更好地传承弘扬侨批这一珍贵的世界文化瑰宝。”马俊凡说。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新中国首例征婚广告
  • 1950年新中国第一支空降旅诞生记
  • 杀害刘胡兰的凶手是怎样伏法的
  • 新中国外交趣闻:为何女同志宁离婚也不出国?
  • 买飞机还是造飞机?印度空军为何眼红新中国成
  • 董必武“罢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