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敦煌壁画里的爱情,原来这么好磕!

时间:2022-02-14 14:17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甘肃省文物局 点击: 载入中...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些诗意又美好的诗词,描绘出一方属于爱情的理想国,让人们心向往之。
  
  其实除了古诗词,中国还有很多遗存下来的文化精华,能够让我们看见古人对于爱情的动人描绘,比如世界文化宝库莫高窟。不妨跟着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看看千年前敦煌人心目中值得铭刻的爱情,都是什么模样。
  
  0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持笏板追求莫高窟45窟南壁[唐]
  
  生命如花,爱情是蜜。在爱情面前,古人和现在的我们一样勇敢。
  
  莫高窟第45窟南壁有一幅根据《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创作的壁画作品,画面中男子手持笏板正在向一名绿衣红裙的娇俏女子,躬身求爱。
  
  壁画中有榜题云:“若多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主题本应为“离淫欲”,然而调皮的画师‍,却“偏题”画起了男子向女子求爱的画面。
  
  男子弯着腰,上半身向女子的方向倾斜,眼睛也紧盯着眼前的女子,不难看出对女子的爱慕。
  
  相较于忐忑局促的男子,女子的人物形象则看上去舒展自在得多。一袭绿衣红裙,亭亭玉立,身姿婀娜,不卑不亢,却又难掩娇羞可爱。
  
  对于这幅壁画的含义,有人解读为男子把手里珍贵的笏板当作礼物送给了画面中的女子,以此来表露心迹,追求女生。
  
  具体这幅壁画想表现怎样一个爱情故事,恐怕只有当初画下这幅传世之作的莫高窟画师才能解答。
  
  只是这个答案,已经随着那个画师和时代一起远去了,留下的只有后世传诵着的、千人千面的爱情赞歌。
  
  02.「爱情面前,男女平等」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沙弥守戒因缘[北魏]
  
  刻板印象中,在古代,爱情的主动权常常掌握在男性手里,然而莫高窟第257窟南壁《沙弥守戒自杀因缘故事画》,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大胆求爱的女性形象。
  
  壁画绘制了一个少年沙弥受师父所派,前往一居士家中收取供养,开门迎接沙弥的少女见沙弥长得眉清目秀,一念一眼间,便产生了爱慕之情。
  
  一见钟情的少女,大胆向眼前的这个沙弥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想法。然而佛国戒海,终难两全,两难之极,小沙弥只能选择自杀来结束这段不该萌芽的爱恋,以此来捍卫自己的信仰。
  
  壁画的高潮,当属少女示爱的画面啦。没有经典里“淫欲火烧,于沙弥前,作诸妖媚,摇肩顾影,深现欲相”的轻浮作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身着一袭清新青衣,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
  
  画面中最动人的一幕便是少女微微低下的头颅,眼睛甚至都不敢直视近在咫尺的心上人,只是轻轻地拉了下小沙弥的衣角,发乎情,止乎礼,用这种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
  
  佛是世间佛,情是世俗情。在这段感情以悲剧结尾的爱情中,我们似乎无法谴责其中的任何一方,沙弥的坚守,少女的示爱,身份不同,立场不同,对于爱情的取舍自然也不一样。
  
  但也许我们应该记住的是,爱情绝对不是男性的特权,它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前提是你越过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儿。
  
  03.「高山流水,情意相投」
  
  
  莫高窟第85窟南壁树下弹筝[晚唐]
  
  下面要出场这对“壁人“,大家可以放心磕糖,丝毫没有虐恋的成分。
  
  《树下谈筝图》描绘了古印度波罗柰国太子善友给利师跋国公主弹琴的画面,两人相视而坐,身后大树亭亭如盖,自由开放的盛唐气息扑面而来。
  
  善友作为波罗柰国太子,被其心术不正的弟弟陷害刺瞎了双眼后,流落到利师跋国,沦为利师跋国的果园看守人。擅音律的善友,一边看管果园,一边弹筝自娱。在《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佛经中曾记载,“善友善巧弹筝,其音和雅,悦可众心”。
  
  一日,恰逢利师跋国公主来到果园,一下子就被琴声吸引,顺着声音来到善友太子面前,看到了这位正在弹筝的盲人。公主看见在树下认真弹着筝的善友,还有从指缝中流淌出的动听琴音,她的心仿佛也被带走了。
  
  然而公主不会想到眼前这个看管果园的盲人,正是父母为他挑选的未来夫婿,只是善友现在已然是个无权无势的盲人,不可能与公主联姻。
  
  然而坚定的公主没丝毫犹豫,不顾父王和众人阻拦,依旧选择了和善友在一起,给了这段一波三折的故事一个圆满结局。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高山流水的佳话之所以动人,是因为能够互相欣赏,互相懂得。那些最初不被看好的爱情也不一定无法长久,毕竟爱情这件事本来就是一场私人的体验,听从内心的爱情或许更甜蜜。
  
  0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莫高窟第12窟南壁持笏拜堂[晚唐]
  
  任何时代,步入婚姻,都不是爱情的最终归宿,但仍然有不少相爱之人选择赌一上一把,用一纸婚约为爱情加冕。
  
  在古代,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婚礼甚至被称之为“合二姓之好,上事宗庙下继后世,君子之重”,与家国传承联系在一起,可见古人对婚礼的重视程度。
  
  莫高窟第12窟南壁,就有一幅婚礼主题的壁画,浓墨重彩地为我们描绘出千年前人们举行婚礼时的盛大场景。
  
  画面中新郎跪拜行礼,新娘则站立作揖,双手收于胸前,作揖行礼,是典型的入夫婚标志,若是新郎新娘皆站,双手敛胸作揖,或者男女皆跪拜,则为汉族传统的聘娶婚。
  
  壁画中还有二人立于新人身后,一人手拿礼盒,一人捧着钿盒,将敦煌地区的入夫婚礼仪与中原婚礼的钿盒传统结合在了一起。

 
  
 
  图片莫高窟第9窟婚礼奠雁图[晚唐]
  
  在敦煌文献里集中反映唐代敦煌婚俗的《张敖书仪》中,还将敦煌地区的婚礼过程归纳为通婚、成礼两大阶段。
  
  纳征是男女双方正式确立婚事之后,男方会正式向女方家送上大雁、羊、酒等6种彩礼。在《唐前期书仪》里,“六礼”被解释为“雁第一、羊第二、酒第三、黄白米第四、玄纁第五、束帛第六”。
  
  古代的彩礼中雁排第一,饱含了古人对婚姻含蓄又隽永的浪漫祝福,以雁传情,传递幸福,取吉祥、白头偕老之意。
  
  (来源:万象敦煌)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红色娘子军》中的“爱情戏”为何被剪掉了
  • 孙中山宋庆龄牵手十年的爱情
  • 徐向前的爱情信物
  • 路遥的爱情故事
  • 陈圆圆的爱情
  • 杜拉斯: 到死都是爱情动物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