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女杰秦良玉(一)

时间:2011-12-21 21:38来源:鑫报综合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当年秦良玉北京驻军地

当年秦良玉北京驻军地

女将军秦良玉雕塑

女将军秦良玉雕塑

    我们一行五人随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拍摄长江沿岸相关石柱县的人文景观,历史上明末清初的巾帼女杰秦良玉,是我们将要采访拍摄的重要内容之一。采访和拍摄秦良玉的守墓人(后人大常委会关秦良玉的历史人物遗存,古建筑遗址,演兵、练兵、屯兵的环境场所,真实和传奇般的文化背景故事,我们无不为这位女中豪杰所叹服。

    美丽的土司夫人——秦良玉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女子习武者较少,在这较少的习武者之中,作为一军统帅,驰骋沙场,建立战功者更属罕见,以至在一般人心目中往往以穆桂英为我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代表,却不知穆桂英本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历史上确有其事的真实史事。应该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真正是一军统帅,确实有战功传世的巾帼英雄,首位当推秦良玉。这位不为众多人所知的女中英杰,是明末四川地区(现属重庆市)的一位女土司,她在明末的沙场上,曾是大名鼎鼎的女统帅。

    秦良玉,子贞素,明朝万历二年出生于四川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城西的鸣玉溪畔的儒生之家。其父秦葵曾是一个岁贡生,所以秦良玉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读书不少,能诗善文。这位书香之家的姑娘同三个兄弟一道跟着父亲练武,娴熟骑射击刺之术,并认真学习兵书,青年时就逐步树立了从戎率兵的志向。

    明神宗万历25年(1597年),秦良玉21岁。由于她的文武全才,早已名扬乡里,所以石柱宣扶使马千乘慕名前来求亲。石柱是山区,而且是少数民族地区,石柱宣扶使就是当时被称为“嵠峒蛮”(今天土家族的祖先之一)的土司,在当时是有一定经济军事力量的地方势力。秦良玉为了实现自己“掌兵柄”的抱负,毅然答应了这门亲事,从江北嫁到江南山区,成了石柱土司的夫人。这一次出人意料的婚嫁,成就了秦良玉,也成为了她一生军旅生活的开端。

    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原来早已拥有一支军队,由于是属于土司掌管,当时称为“石柱土兵”。石柱土兵虽然有一定战斗力,但长期以保境安民为目标。秦良玉嫁给石柱土司后,多方激励马千乘开阔眼界,力争“树勋万里”,于国家有所作为。就在秦良玉出嫁前后,国内社会危机严重,宦官专权,矿监税吏四出,激起各地的“民变”、“兵变”和少数民族的叛乱。更严重的是在日本屡犯朝鲜、辽东之后,东北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和北边蒙古族首领顺义王率军屡犯边境。特别是努尔哈赤在统一了女真族各部之后,建立后金汗国,誓师伐明,成为明王朝的第一大患。

    由于秦良玉的文武全才,她很快在石柱军民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并得到马千乘的支持。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和训练石柱土兵,土兵中还有一部分女兵。不久,石柱土兵的面貌大有改观,战斗力大为增强。根据山区的特点,石柱白杆兵的主要武器是用当地坚而硬韧的白腊树去皮作枪杆,皆白木为之不装饰,在杆的顶端安矛,矛后带钩,末端安小铁环,每逢爬山过水,行军打仗,可前后勾连,称之为白杆枪,这种白杆枪成为了石柱土兵的象征,故而其军亦被人们称之为“白杆兵”。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去世。按“嵠峒蛮”土司制度的传统,当土司死后,若儿子年幼,则由妻子袭替土司的职务。于是,经历形式上的上报批准,秦良玉就正式承继了石柱土司,即石柱宣抚使的职务,成了石柱土兵的正式统帅。就在秦良玉实现其年轻时“掌兵柄”的愿望后不久,东北边防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秦良玉白杆兵上京勤王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正式起兵反明,向明军大举进攻,一举攻克抚顺。次年,后金军队在萨尔浒与明军主帅杨镐决战,大败明军,接着攻陷开原、铁岭。明廷上下震动,一方面改派熊廷弼为辽东主帅,一方面征调四川和湖广的各路兵马驰援辽东。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又专门下令,特调石柱土司秦良玉率兵援辽。秦良玉为了在家组织军队,遂让她的哥哥秦邦屏率石柱土兵3000人赶赴辽东。明天启元年(1621年3月),后金围攻沈阳,石柱土兵奉命抵前线救援,在浑河与后金大军交战,在四面被包围的情况下作拼死战。后因寡不敌众,增援不至,秦邦屏与部下千余人壮烈牺牲。浑河之战被史家称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明通鉴卷77》);“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柱、酉阳二土司功”(《明史·秦良玉传》)。

    这时,四川的永宁土司奢崇明叛明,攻占重庆、泸州,还建国号大梁。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秦良玉毅然率军向奢崇明发起猛攻。直至天启三年五月,秦良玉方与其他明军一道大败奢崇明,解成都之围,收复重庆。待蜀中稍平定之后,秦良玉遂亲率第二批石柱土兵3000人奔赴辽东。由于白杆兵在浑河之战中的声名远震,所以秦良玉被委以镇守前线咽喉山海关的重任。这段时间,由于著名将领袁崇焕固守宁远(令辽宁兴城),后金军队屡攻不下,努尔哈赤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忧愤而死。努尔哈赤死后,继位的皇太极绕开几座坚城,从北边取道内蒙古,以已经归附后金的蒙古兵为先导,从喜峰口入长城,攻陷遵化,直抵北京城下,时在明崇祯二年(1629年11月)。

    局势剧烈变化使明王朝朝野震动,一片惊惶,崇祯帝急忙下诏,要天下各路军马火速入京“勤王”。在这种时刻,立即入京勤王的军马并不多。秦良玉此时因为要组织更多的部队开赴边关,正好回到石柱。崇祯三年,她得到勤王的诏谕,立即与侄子秦翼明组织军队,以自己家财充作军饷,星夜驰赴京师,驻于城中,拱卫京师。在收复京师附近被后金占领的永平(今河北卢龙)、遵化、迁安、滦州(今滦县)四城的战斗中,战功卓著,名震远近,不少朝臣在崇祯帝面前为她请功。于是崇祯帝破格优奖,亲自在平台召见秦良玉,“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这四首诗是:“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露宿风餐誓不辞,呕将心血代胭脂。北来高唱勤王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平台赐诗,这在明代是一种殊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秦良玉不仅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誉,更重要的是还得到了北京城中百姓的欢迎。《明史·秦良玉传》记载:“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过秋毫无犯”。这种军队,较之当时明军的一般军纪来讲,简直是鹤立鸡群。明代末年,明军的军纪普遍糟糕,文献中多有记载。据史载,京师“闻白杆兵至,聚观者如堵,马不能前”(黄次书《秦良玉》)。不仅如此,秦良玉在京师驻兵之处,当时被称为“四川营”。清代嘉庆著名文学家李惺题北京四川营诗中写道:“当时勤王上王京,桃花马上请长缨,热天凶焰黄巾贼,震地威棱白杆兵。金印久传三世将,绣旗争看四川营。至今秋雨秋风夜,仿佛笳声杂纺声”。直到现在,北京仍然保存着“四川营”这个地名。今天到了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中段(现宣武区四川营居委会),一问老北京,就可知道了。在北京四川营的九条胡同附近,还有一条“棉花胡同”,其得名也来自秦良玉。因为秦良玉作为一员女将,随身的五百亲兵都是女兵。这些女兵白天和男兵一样戎装作战,晚上还要纺棉花织布,供作军衣,施行兵工政策,这些亲兵所住之地,就被北京人称为“棉花胡同”,一直叫到现代。在清代后期,四川籍在京人士所建立的四川会馆,就设在四川营,近代史上不少重要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现内里独祀秦良玉神位,馆门横匾为“蜀女界伟大秦少保驻兵遗址”。

    崇祯三年(1630年5月),后金军队因难以在关内久留而全部撤回。明王朝所受到的压力有所减轻,各路勤王兵马纷纷返回,秦良玉也率白杆兵回到四川。

    也就在秦良玉率军为拱卫京师而在京郊与后金血战之时,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大起义在陕北高原爆发了,不久即成燎原之势。作为一个忠君报国心态极重的明朝官吏,受庄烈皇帝平台召见,赐诗四首褒奖,官至一品,“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她不可避免地站在了农民起义军的对立面。在石柱及附近地区与入川的农民起义军(主要是张献忠农民军)有过几次战斗,但几次都被农民军打得大败,只有据险自守,无力主动进攻。张献忠在四川建国之后,秦良玉采取了不合作态度,张献忠也未予过问。张献忠牺牲于抗清战场之后两年,秦良玉病逝于石柱大都督府玉音楼,享年75岁。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像秦良玉这种文武全才的女性是不多见的,作为一位女性的统军主帅而又屡立战功,更是独一无二。特别是她几次率军从四川北上抗击入侵的后金军队的英勇果决之举,尤其受到时人与后世的高度赞扬,清代诗人严遂成诗中说:“石柱白杆兵,勤王万里行”。清乾隆余姚副贡生史钦义题《咏石柱峰》曰:“汉武易承仙掌露,龙门应笑凤楼桐,兀然卓立中流柱,保证东川一世雄”。这既是对石柱山峰的形象描绘,又是对女中豪杰秦良玉的赞颂;她还被称之为“上急公家难,下复私门仇,气甚壮”(《明史·秦良玉传》)的壮举。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巾帼女杰秦良玉(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