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齐白石的陇右弟子韩不言

时间:2011-12-28 11:49来源:兰州晨报 作者:王文元 点击: 载入中...

 

讲述人:岸波 西北民族大学教授

 

齐白石和韩不言珍贵的合影。

 

韩不言(左一)与岸波1966年摄于白塔山顶。

  这是一段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故事,如今却成为画坛上的不朽传奇。齐白石是一代宗师,在其众多的弟子中,有一位聋哑人,他就是韩不言。

  韩不言原名韩致中,北京人,3岁时患病而聋哑。6岁时,开始学习书画。7岁时,进北京后海北河沿聋哑学校读书。1935年秋,北平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图画比赛,一举夺得第一名“大银盾冠军奖”。18岁时,韩不言考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后又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为他取名“不言”。从此,他以韩不言为名作画写字。1955年春,韩不言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内地建设,先迁到了宁夏银川。后在省长邓宝珊的帮助下,调入甘肃省工艺美术厂任专职画师。从此,韩不言扎根甘肃,留下了许多故事。

  韩不言是如何拜齐白石为师的?他又是如何离开北京来到大西北的?11月15日,西北民族大学美学教授岸波讲述了韩不言的故事。

  1964年孙家台的一次聚会

  说起韩不言,知道的人非常多,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一来他听、说不便,和别人交流受到限制。二来,他做人谦和低调,不喜欢张扬。

  我和韩不言认识是在1964年,算起来也快50年了。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兰州市豫剧团当专职编剧,剧团在现工人文化宫附近。剧团要排演新剧,自然少不了道具,他时常给我们画道具。一来二去我们就很熟了。后来,我又把我的挚友赵毅明(医生)介绍给了他。

  韩不言那时的名气就很大,一来因其是齐白石的弟子,二来因当时的邓宝珊省长曾派人从宁夏专门商量调动他来兰并安排在甘肃省工艺美术社。和他交流,简单的可通过手势,复杂一些的意思我们就要用笔谈了。他经常随身带着纸和笔,纸叠得四四方方,我们就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出来。

  其实有些时候,这种表达方式是不需要笔和纸的。那就是一同听音乐、赏画、赏鱼、赏花的时候。好友毅明擅长小提琴。上世纪60年代初,他住在孙家台,这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从雷坛河桥下车后,穿过兰新铁路火车桥洞后,往前走上200多米,就是他家了。那里梨树众多,春天梨花开的时候美极了,秋天金黄的梨挂满了枝头。

  我记得有一次,毅明在拉小提琴,大家都静静地听着。我们似乎忘记了韩不言是聋哑人。韩不言自然听不到琴声,但他可以看琴,坐在距离毅明很近的地方,看着毅明拉琴动作的起起伏伏,也就体会到了音乐中包含的意思了。

  老师李苦禅将他的学生推荐给了齐白石

  时间久了,我们也就熟悉了他的一些事情。他一生经历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三岁时,因为猩红热而导致聋哑,到了6岁时,放学回家的他,从蒸笼里取馒头时却被蒸汽熏伤眼睛。以后,他视力一直不好,一度戴着3600度的近视眼镜。又一次,还得了很严重的伤寒症,差一点没有抢救过来。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没有了听力,视力也严重受损,这使他能静下心练字学画。那时,他每天都要坚持临习一遍《兰亭序》。这为后来他在14岁时夺得大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8岁时,韩不言考入了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

  在学校里讲课的老师中有李苦禅。1937年北平沦陷后,李苦禅辞去了日伪公立学校的职务,还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抗战活动。1939年5月14日,被日军以“勾结八路军”的罪名关押了28天。出狱后,李苦禅就靠在私立学校教画和卖画为生。

  他跟着李苦禅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国画的创作上打下了坚实的功底。一次李苦禅在他的习作上写道:“致中弟,天资绝伦,观其作品,令人惊叹,弱冠作画既如此,将来执艺坛之牛耳。”

  两年多后,李苦禅就将他推荐给老师齐白石。当时,齐白石已经78岁了。那时,拜师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不像现在所谓的拜师,口头说一下,师傅不当回事,徒弟也不当回事。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一代战神——19岁的平凉市长名垂青史
  • 朱绣:身中七弹的一代名士
  • 朱绣:身中七弹的一代名士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