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先生是甘肃省灯谜学会副会长,“沈志谦文虎奖”获得者。同我相契多载,谊在师友之间,不妨称忘年交。平生数十年,他倾心灯谜,为“伊” 憔瘁(按,此伊非彼伊。“伊”者,乃是他痴情的灯谜也),而今虽是银发飘萧,年逾古稀,却依然不改初衷,辛勤耕耘在谜苑,用“衣带渐宽终不悔”词句来作注解,略可仿佛。
话题还得从几枚印章说起。在李珍先生的“乐斋”书房,我曾见到多枚印章,既有我省篆刻名家骆石华,以及刘大奇等给他刻的石质印章,又有谜界名家郑百川赠给他的铜铸印章。其中有几方印,读来颇觉有趣。
第一枚印章,文曰:“陇右虎痴”。这方印,与其说是李珍先生的自况,是他自己内心的写照,倒不如说是纪实更贴切,应是他平生数十年钟情灯谜事业的有力佐证和概括而形象的比喻。
灯谜,属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慕寿祺《甘宁青史略》一书,就对兰州的制谜与猜谜活动作了专门记载,在“猜灯谜儿”词条下说,“夏历正月十四五六夜,于人烟繁盛之区,文人以诗隐物,粘条灯上,名曰灯虎,猜中者得奖。”又云:“甘肃沿旧习惯,上元前三日出灯虎,猜中者非惟得奖,亦可博名,洵韵事也。”
早在清代,兰州的灯谜已臻兴盛,商铺都要张灯结彩,搭设灯棚,共庆升平,还特请文人主持谜会,其中的绸布街(现酒泉路北段)、侯府街(现张掖路西段)、鼓楼南(现陇西路)的谜事活动,最为热闹。兰州进士孙尚仁就是个中高手,曾是北京隐秀谜社的成员,名扬京华。
抗战时期,易君左、冯国瑞等人联袂在《和平日报》开辟灯谜栏目,其中的谜作如:“韶华佳丽佩瑶琼”,射《红楼》人“妙玉”;“楚江烟绕九嶷高”射《红楼》人“湘云”;“从此渊明唯爱菊”,射商号“陶乐春”等,都为时人激赏。另外,兰州出版的《甘院学生》、《拓报》、以及《和平日报》、《兰州杂志》等刊物也竟相登载灯谜,吸引读者猜射。兰州大学学生还成立了灯谜团体,名曰“蔚风谜社”。
1950年春节,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邓宝珊将军,在省府西花园举办解放后的首次谜会,院内梨树上悬挂纱灯数十盏,邓宝珊、范振绪、冯国瑞、郭维屏等人制谜,奖品乃名人书画等(见李珍《金城谜坛纪事》)。
李珍先生早年是学医的,夙擅岐黄之术,职业是厂里的医生。因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小环境濡染,听祖父、舅舅、母亲讲谜语,养成看书嗜谜的癖好。来兰州上学之后,以至走上工作岗位,醉心灯谜。闲暇之时,广泛浏览文史野乘,不独记卡片,分门别类,细心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而且自编谜刊《乐斋谜丛》36期,免费向海内谜界同人赠阅,目前又在网上编了《雁庐谜页》多期,遍结海内外谜友。他积极创作灯谜作品,是兰州和省内各种谜会的主持人之一。还将自己珍藏的灯谜古籍文献资料,无偿捐献给了福建漳州“灯谜艺术馆”。尤其在中国灯谜史研究方面,多年来他凭藉深湛的学养,独特的见识,钩沉索隐,探颐发隐,写出了极具学术价值的文章,蜚声海内外谜界,博得赞誉,为中华灯谜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缘乎此,他多次受到表彰。1996年4月荣获“沈志谦文虎奖”,4月21日,《甘肃日报》第四版作了新闻报导。邓明先生写了《兰州谜人李珍先生事略》一文,刊于漳州灯谜艺术馆办的《虎啸》。
2004年1月由沈志谦文虎基金资助,出版了李珍先生的《乐斋探虎》(内部出刊),获该年 “全国十佳谜书”的荣誉,书中《元代灯谜大观》、《古代谜书钩沉》、《谜格的原始及沿革》、《涂竹居<北派聊目灯谜集>的发现与经历》等谜文学术价值颇高。尤其是《曹娥碑谜探微》一文,旁征博引,详加考辨,发千古之覆,论述之精到令人叹服。
第二枚印章,印文是:“五味瓜子”。依照甘肃地区的方言,将直脑筋的人,戏称为“瓜子”(痴呆傻瓜之意),非吃的瓜子也。早年李珍先生因爱读书,好灯谜,不理他事,故尔人们给他冠以绰号“瓜子”。他也善于自讽解嘲,近年来索性在“瓜子”一词前,加上前缀“五味”,略加修饰,请朋友刻了此方印章,人生之酸咸苦辣甜俱备之。其实,他平生中此类在一些人眼里“犯傻”的事,时常有之,且听分解。其一,他早年爱到各种谜会场所去猜谜。某次,他领着才几岁的大儿子到兰州文化宫猜谜,徘徊在灯影之下,踟躇于人海丛中。因过于专心,忘记身后的儿子在否?待他用手往后给儿子塞糖果时,却无人接,急忙转过身时,已不见儿子的踪影,丢了。这可急煞了他,四处寻找,无果,就用厂里的高音喇叭唤……最后找着了,原来儿子被一位画家朋友捡到,并暂时带回了自己的家。这与我看到某书所载的南京谜家俞涌因猜谜而丢过孩子的事,何其相似。其二,为了研究灯谜,李珍先生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节衣缩食,大量购书。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次,家中没有做饭的面粉了,他的夫人给他9元钱,让他去买面。李先生却在街上的书店看到了一本书,因为喜欢的不得了,就硬是花买面用的钱将此书抱了回来,面粉却没买上,令夫人哭笑不得。其三,有一年春节兰州城里举办灯谜晚会,而李珍先生的夫人却患病在床,需要人照顾,李先生因割舍不了谜事,一脸茫然。夫人看出了他的心思,还是坚持让他去参加谜会,晚上过了深夜他才回到了家。诸如此类,从另一侧面却反衬了李珍先生的执着可敬!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