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百般解释,毫无效果。
一个小时后,大妈又来了,满脸的不好意思。她看着滴水观音说,“的确比超市便宜,我还能换吗?”王威拿出环保试题,一边提问,一边教,等大妈掌握了几十道题后,大妈搬走了花。
现在,这位大妈成了“绿芽”忠实的志愿者。在现场,玩得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小游戏,在寓教于乐中,传递着垃圾分类等理念。
两年间,王威和“绿芽”已经在北京建立了67个定点活动中心,活动点覆盖近300家社区,并同时与179个社区、多个写字楼、全国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们还走出北京,去江苏、四川等地联合开展了百场现场兑换活动。
“绿芽”也慢慢有了合作伙伴,中国再生资源公司以市场价格回收他们的废品,“他们也是在做公益。我们回收的废品,数量少,人家拉一次货,还得搭上油钱。”
公益组织也得生存。这是王威最近想得最多的问题。
他筹划着,把“绿芽”办成一家公益性的社会企业。“绿色兑换”的商品,不再局限于绿植,而是食用油、洗发液等居民生活必需品。这几年,也有企业找上门要求冠名,“我们为了保证公益本色,拒绝冠名。”
如果能把“绿芽”持续做下去,王威说,还是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同时扩展宣传渠道,叫更多的人认可理念,最近他的想法是,走进大型写字楼,传播“绿芽”的理念,提倡垃圾分类。将绿色环保通过写字楼的推广活动引起更多的组织关注,共同来参与到快乐环保的行列中来。
无论走到哪里王威都有这样的习惯:蹲在地上,用手扒拉几下垃圾桶,“这些废纸,就这么扔了,多可惜。”
“你们动手分类,我和你们换东西。”王威常对旁边的人说。
《 中国青年报 》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