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下一个姚明

时间:2011-12-23 17:08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2011年7月20日,这一天应被命名为姚明日。”上海“明谢”发布会开始前,火箭队总经理莫雷说了这样的话。
  这真是一个奇迹。早在7月20日前姚明的离去尚未正式宣布,整个世界的观众已经开始了怀念。铺天盖地的纪念字眼里,姚明当然值得这样一个庄重的仪式。他三十年的生命里,走向NBA的九年是这样短暂然而意味深长——这是一个人与他的国家所产生的最默契互动:一个人的梦想,推动的是13亿中国人的自信,一个人腾挪跳跃间洒落的汗水,润滑的是一个国家与整个世界的咬合。
    篮球之外,姚明给了这个时代太多的惊喜,也带给中国外交更为长远的启迪,是他让中国形象与一个具体面孔划上等号,也让中国外交在政治之外有了符合这个时代的新载体。
  感谢姚明,祝福姚明。同时也忍不住追寻:对中国和中国外交而言,下一个姚明在哪里?

姚明:民间大使这九年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梅菊发自北京 带着他嵌有一斤重钢板铆钉的“阿喀琉斯之踵”,姚明迎来了他的谢幕。7月的上海,天气很热,他穿着西装,一个无意中擦汗的动作被多情的媒体解读为“泪洒现场”。
  一切猜测都已尘埃落定,最先动情的总是局外人,而此时的姚明,或许正吃着烤鸡,喝着啤酒,套用他自己以前的一句玩笑是“这并不是一次葬礼”。
  这是姚明的幽默,是过去九年里,他在NBA学会的最重要的交际方式之一。从一个青涩少年到超级巨星,NBA给他的当然不止于此,而他回赠这个世界的也绝非一次谢幕。过去九年,他出色地融入西方但又不让自己淹没其中,他个人形象的塑造如此成功,以至于从某种程度上整个中国的面孔都与“姚明”密不可分。这是姚明的个人奋斗史,也是中国民间外交一堂生动的案例课。

 

大块头的大智慧

  伴随一场深具中国特色的发布会,姚明的NBA生涯就此结束。上海体育局官员在致辞中有一句难得的深情告白:姚明,欢迎回家。
  回到家的姚明,看上去有几分拘谨,备好的演讲辞听上去细致周到而又中规中矩。他没有流露自己的风趣与幽默,但正是这一优点,让他在过去几年里受到西方青睐。而一切也许只是因为身在中国,他知道这样一场发布会需要的只是一个稳重成熟的姚明——曾如此频繁地切换在CBA篮球场和NBA篮球场、中国体育制度和西方体育制度、东方语境和西方语境之间的姚明,这些年最深刻的感受,恐怕就是差异。他的出色在于,能够从容而巧妙地应付两种节奏。
  时间切回到2004年全明星期间,艾斯潘问姚明最喜欢听什么样的美国歌曲。姚明回答:“当然是美国国歌了,你知道的,我一年起码要听82次。”(因为一年要打82场,每场前都要唱国歌。)
  美国《Slam》杂志曾这样记录关于姚明的一个片段:“斯台普斯中心的客队更衣室,11名来自中国的记者围着姚明。有人用中文问了个问题,姚明用中文回答了,引起一阵笑声。另外一人也用中文说了句什么,姚明马上回应了一句,又是满屋子的笑声。气氛炽烈非常。”很显然,这一幕让在场所有的美国记者颇为感慨,他们看得出来,姚明和这些中国记者之间没有矫情,中国记者喜欢姚明,姚明也尊重他们。“这种触手可及的亲近感,在一个拥有如此巨大名声的明星身上,是极少见到的。”
  他跟奥尼尔的交往被视为以东方人的善良与智慧化解争议的典例。两人第一次交手前,奥尼尔放出狠话,“我第一节就可以把他搞定。”姚明听了这话,虚晃一枪,笑呵呵地说,“如果是这样,杰夫(范甘迪)一定伤心死了。”说完,他补充一句,“我和奥尼尔只是在球场的那48分钟之内是对手,其余的时候我们是朋友。”
  加盟NBA的第一个圣诞节,姚明给所有成名的现役中锋,包括奥尼尔都寄了圣诞卡。奥尼尔的父亲看到贺卡后告诉儿子,“把你对那个人说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给丢掉。”他给奥尼尔看姚明寄去的贺卡,上面写着“SHAQ,你是我最喜欢的大个子,我想在几年后变得像你那样出色。”
  这些年来,无论是初到NBA时与好友诺克巴的冷板凳岁月,还是后来如日中天的领袖时刻,姚明始终保持着他的种种美德。他在训练态度上堪称典范。“他永远是第一个到球馆的。”海耶斯这样评价姚明,“我想很多人也许并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对一个球星来说,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他永远是第一个开始训练的,在比赛那天永远是第一个到球馆开始投篮热身的。他对比赛和这支球队的投入无人能比。”
  姚明的大身板中,到底蕴含着多少东方的谦逊和智慧?美国人一方面疑惑他的美德,一方面深深地喜欢着姚明。而这种情感,十分自然地在同理发酵中,转移到对中国的认知上。
  这使得他在中美交流领域所起的有形和无形作用,往往令人难以置信。2009年,休斯敦华裔社会向市中心赫曼公园捐赠一尊孔子青铜雕像。休斯敦市园林局官员和专家在验收孔子泥塑像时,对于孔子真人像的2.21米的身高发生了质疑。尽管华裔侨领和雕塑家王维力引经据典,说《史记》里记载孔子身高9尺6寸(约2.21米),但对方怎么也听不进去。直到记者告诉他们,孔子和姚明是同乡,他们的祖籍都在中国山东,那里自古就出彪形大汉,对方才不再坚持。
  学者许子东认为,姚明是一个活着的“功夫熊猫”,“我是中国人,我非常强大,但我很安全,你们不用怕我。”这正是世界对于崛起后中国的潜意识里的期待,姚明在国家形象宣传上的作用,远远超过官方花巨资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打广告。而在姚明个人的智慧和奋斗史中,东方人特有的韬光养晦和骨子里的不卑不亢保护并帮助了他,而谁又能说,这一点不是中国长久以来在外交上所小心翼翼秉持的原则?

 

一只篮球里的国家外交

  面对“中国民间大使”的称号,姚明在采访中说:我相信,中国这两字绝非任何一个人可以凭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但事实是,在新中国60余年颇为特殊的外交历史上,每一个外交重大转折点上,似乎都有个人的力量参与其中。
  1971年,日本名古屋,庄则栋主动招呼一位误乘中国车的美国选手,为尚未建交的中美两国撬开一条求和的门缝;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年仅14岁的伏明霞成为年龄最小的奥运跳水冠军,随后她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这是该杂志封面首次出现中国运动员的面孔……
  如今,姚明有足够的理由被添加入这一名单。他是一名球星,在更广大的球迷眼里,他更是一名中西文化交流的大使。
  10年间,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3任总统都曾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他,克林顿的金句“姚明是中国对美国最大的单笔出口”流传甚广。
  法国《回声报》副主编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在《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中写道,“这位来自上海的年轻人在美国已经成了中国整体形象的代表。他用自己的活力、自信、富有、集体精神和微笑赢得了公众的赞赏,几年之内,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象征。”因此也有人开玩笑说,姚明退役之后,最好的职业选择不是回上海做东方大鲨鱼俱乐部的老板,而是留在美国做驻美大使。
  事实上如果姚明做出这种选择也并不稀奇,全世界都看到了他与美国人打交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历史证明,由体育到政治的辐射波长并不短。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邓亚萍,退役后先是完成了11年求学路,之后在国际奥委会任职,2010年9月,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总裁。
  但作为一个并无政治野心的运动员,姚明与政治发生的最紧密联系,却仅仅发生在2008年奥运期间。那场小布什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之间围绕这个东方小巨人所进行的斡旋,被视为新时期的“篮球外交”。
  2008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利用出席八国峰会的空隙,和美国总统布什有过一次愉快会面,两人达成一系列共识之后说到奥运,布什很自然地开口向胡锦涛讨要中美篮球赛的门票。而那场比赛,正是由姚明领军的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第一场比赛。
  但此时,中国男篮在小组赛抽签中,被分到了“死亡之组”,美国、西班牙以及希腊等世界顶级球队都在其中。而当年2月在NBA的一场比赛中姚明左脚脚踝骨折,检查后获知需要修养4个月才能重回赛场。
    2008年7月23日,胡主席来到中国国家队的训练现场视察,特意询问了姚明的脚伤恢复的情况,姚明回答:“恢复得还可以。”新华社记者注意到,胡主席还叮嘱姚明,训练比赛时要多加注意。
    据新华社报道,接下来的8月3日,奥运开赛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奥运场馆时特意来到奥林匹克篮球馆慰问中国男篮,他关切地询问了姚明的身体,并鼓励中国男篮不管输赢,都要打出精神面貌。
  尽管在后来的比赛中,中国队并未能创造奇迹,但姚明的表现没让人们失望,他确实带领中国队打出了精神面貌。

 

外交在外交之外

  正如姚明在退役发布会上说自己一生都不会离开篮球那样,他对于外交的影响,恰恰体现在外交之外。这个一心一意追逐篮球的上海男人,在一路奋进中,收获了篮球之外的太多惊喜:体育、爱情、商业、慈善甚至是政治上隐含的影响力。
  这些年来,不论是建立姚基金,还是关心智障人士、助力奥运世博,从支援抗震救灾到保护野生动物,再到支持环保事业,姚明时时处处表现出一个“公益人”的良好形象。台湾高雄、四川广元、休斯敦贫困社区……许许多多的地方都曾留下国他投身慈善的身影。正如有美国记者说,姚明的国际影响力构成如果有百分比可言,那么其中一多半来自他身体力行的慈善。
  而姚明在商业上的成功,则完全可以看作他作为时代好人的回报。他在休斯敦的影响是非凡的,现在每年在康柏中心大约会有2000场比赛进行。姚明之前,火箭队的消费群体中仅有不到0.5%的亚裔人,而姚明来后,这个数据却增长到11%和12%之间。
  姚明到NBA之前,中国仅有中央电视台转播NBA比赛,现在有数十家地方电视也建立了NBA直播网络。同时NBA开始和中国的赞助商签约,并在中国的大城市举办季前赛。姚明的面孔出现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也为NBA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然而,伴随这些的,当然还有巨大的代价,无论这代价是来自个人还是时代。
  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布鲁克·拉尔默从1999年起开始对姚明、王治郅进行细致的追踪采访,他坚信,这两个中国大个子的NBA之路,能够成为中国崛起的绝妙隐喻。走出国门去往NBA,姚明并非第一人,也绝非最后一个,但要实现从一个封闭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跨越,无论是姚明还是王治郅,都曾付出巨大代价。
  姚明的性格使他没有选择像王治郅那般破釜沉舟,去NBA之前,他自愿向官方提供了一份保证书,承诺会让中国人引以为豪,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归来。登陆NBA后,他践行了自己的承诺。每个夏天,当他的队友、对手享受休赛期时,他乘坐长途飞机回到国家训练总局报到。在很多人看来,这种高强度且非科学的安排,成为姚明过早退役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一说法,与早年姚明在国内受伤却未能得到妥善治疗才造成NBA期间连续受伤的说法不谋而合。
  此时说起这个话题略显唐突,但绝非毫无意义。一个姚明的退役引来举国伤感,而体育界内外正纷纷为“后姚明时代”谁来接班焦虑不已,甚至有人担心因此影响到中美民间的交流。而姚明谢幕的最后一个意义也许就在于,并不善于改变自我的中国,或许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责任编辑:鑫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