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篇
伦敦9个月萌生“三民主义”
“伦敦蒙难”后孙中山暂留伦敦,这也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伦敦蒙难”使孙中山开始在世界上享有声誉,这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获。蒙难后在伦敦长达9个月的停留,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享受的难得的“闲适”时光。也正是这9个月时间里,孙中山通过图书馆读书进行理论研究,对社会的实际考察,初步形成民生主义思想,加之以前已有的民族、民权两主义,“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不仅如此,他也结交各国朋友,其中很多人成为孙中山日后革命生涯的坚定支持者。
伦敦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也是记者一行重要的采访地之一,伦敦蒙难之后的孙中山主要会在三个地点间走动:葛兰旅社、大英博物馆和康德黎家。
“伦敦蒙难”后,孙中山意识到潜在自己周围的危险,他要何去何从?经过权衡,他选择暂留伦敦。这也成为孙中山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
在伦敦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主要在葛兰旅社下榻。葛兰旅社英文名为GRAY’S INN,位于伦敦牛津街,与大英博物馆相距不远,孙中山多会步行到大英博物阅览室读书。
2011年4月15日,葛兰旅社所在之楼至今仍在。旅社乃四层楼房,灰色砖墙统一配白色窗子。房间附近便是一个面积在几百平方米的小花园。尽管牌子仍在,但主要功能已有所改变,200多个房间都租给不同公司使用,在每幢楼的主门内,都能看到详细的入驻公司名称。
在英国期间,孙中山主要会在三个地点间走动:葛兰旅社、大英博物馆和康德黎家。1896年12月4日,孙中山正式开始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室读书,他通常在上午9时或10时进入图书室,下午两点至附近的金谷面包公司午餐,餐后又回图书室继续阅览,至下午7时或8时才离院回旅社或至康德黎家。
也正是在这短短的9个月中,孙中山通过略显单调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民生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更是结交了不少革命朋友。
苦读:
很注意研究各国的宪法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不巧的是,记者前来博物馆采访时,大英博物馆阅览室正在维修中,工作人员告知阅览室要延续到2014年才能重新开对外放。
大英博物馆也因其图书馆著名,这里是马克思为他的不朽之作——《资本论》收集资料和写作的主要场所,许多参观者来寻找马克思当年常坐的座位。在图书室里,曾经有诸多享誉世界之士在此阅读、学习,其中包括马克思,也包括列宁。
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孙中山“很注意研究各国的宪法”,阅读欧美一些国家的政治、军事、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等著作。孙中山的老师康德黎这样记述:“他不停歇地工作,阅读有关政治、外交、法律、军事、海军的书籍;矿业、农业、畜牧、工程、政治经济等,用了他主要精力,并且细心和耐心地研究。”
在阅览室中,除借阅图书杂志外,孙中山还会在里面撰写文章,里面毫不喧哗,更宜阅读或写作。康德黎曾对人说,“孙逸仙在伦敦和我们住在一起的时候,从来没有浪费过时光,他时时都在工作”,用孙中山自己的话说“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除了到大英博物馆借阅图书外,他还不时前往南甘新顿博物馆、石室图书馆、宪政俱乐部、康新顿帝国学院等处查阅资料,进行调查。
当时,美国亨利乔治的《单一税》、《土地问题》、《我们的土地与土地政策》以及《进步与贫穷》等书均已在英伦流行,孙中山曾花费诸多时间阅读这些译著。这些书对他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此时开始厘定的“民生主义”,就是在亨利乔治学说基础上奠定的。17~19世纪,单一税制曾经为欧洲国家一些新兴资产阶级学者所提倡。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