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一个“伴儿”:慈禧与李连英关系之谜

时间:2011-12-28 21:26来源:大河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载入中...
民间传说,李连英是个假太监,还说慈禧太后与李连英有染。这是一个传播甚久的历史谜题。李连英是个假太监吗?慈禧太后真的与李连英有染吗?先看看民间对李连英身世的误读。

  一、李连英身世的民间误读

  李连英的身世,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清朝野史大观》卷一的记载:

  皮硝李者,孝钦后(慈禧)之梳头房太监也,名莲英(连英)。直隶河间人。本一亡赖子,幼失怙恃,落拓不羁。曾以私贩硝磺入县狱,后脱羁绊,改业补皮鞋。此“皮硝李”三字之徽号所由来也。河间本太监出产地。同乡沈兰玉向与有故,先为内监,见而怜之。莲英遂恳其引进。适逢孝钦后闻京市盛行一新式髻,饬梳头房太监仿之,屡易人,不称旨。兰玉偶在闼闼房言及。闼闼房者,内监之公共休憩所,莲英尝至此访兰玉者也。既聆孝钦后欲梳新髻事,遂出外周览于妓寮中,刻意揣摩。数日技成,挽兰玉为之介绍。兰玉竟荐之,而莲英遂从此得幸矣。迨东宫(慈安)既殂,益无忌惮,由梳头房晋为总管,权倾朝右。营私纳贿,无恶不作。奔走其门而得显位,如张荫桓、陈璧辈,其彰彰者也。当时慈眷之隆,至与孝钦后并坐听戏,内廷御膳所遣各馔,例与内监膳用,孝钦后遇有莲英所嗜之品,多节食以遗之。或先命小珰撤去,留俟莲英食之。其四十寿辰,御赐珍品,蟒缎福寿等字,同于大员。内自军机,外自督抚,无不有庆祝之礼,赃私之积,以千万计。

  这里所记李连英因善梳头而得慈禧宠幸,是流传最广的民间传说。这个子虚乌有的传说,甚至被某些清史学者所接受。萧一山先生的《清代通史》卷下七十二即采用了此说:

  光绪在同治中兴以后,虽恭王、醇王先后辅政,而威柄下移,其权力已不如一总管太监李莲英(李连英)。李莲英者,河间无赖子,初为私贩,被捕入狱,得释后,改业补鞋。此“皮硝李”绰号之所由来也。河间本太监出产地,内监沈兰玉怜而引荐之,以善梳新髻得幸。东宫(慈安)既殂,晋为总管,权倾朝右,营私纳贿,无恶不作,奔走其门者,辄得显位。圣眷之隆,或并坐听戏,或乔装摄影,其形迹殊滋人疑猜,垂五十年而弗替。宣统年间,赃私之积,以千万计。

  慈禧扮观世音。左起:四格格,慈禧,李连英。观世音菩萨,是菩萨当中知名度最高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的名气甚至超过了释迦牟尼佛。佛界的四大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其中观世音菩萨的地位是最高的。世人最崇拜的是观世音菩萨。人们认为观世音菩萨法力无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慈禧即以观世音菩萨自居,经常装扮成观世音拍照。李连英扮韦驮。四格格是庆亲王奕劻的四女儿,很得慈禧的宠爱。

  从以上进入学术著作的野史记载不难看出,这个野史记载流毒之深。其实,慈禧有专职梳头太监,叫梳头刘,名刘德盛。《宫女谈往录》的口述者老宫女,详细地口述了梳头刘给慈禧梳头的情况:

  我没看见过李莲英(李连英)给老太后梳过头,也没听说过。七八年来侍候老太后梳头,给老太后当这份差的只有梳头刘。从来也没有别人替换过他。

  ……

  且说宫女给刘太监掀起宫门的帘子,刘太监头顶黄云龙套的包袱(里面是梳头工具)走进来,双腿向正座请了跪安,把包袱从头顶上请下来,向上一举,由宫女接过来,然后清脆地喊一声:“老佛爷吉祥,奴才给您请安啦!”侍寝的在卧室里喊一声:“进来吧,刘德盛!”这是替老太后传话,可也是特别开恩,太监能经常进太后寝室的,刘太监算是独一份了。

  刘太监进屋后磕完头(太监们早晨第一次见太后多数人都磕头,表示尊敬),打开黄云龙套包袱,拿出梳头的簪子、梳子、篦子等工具,开始梳头。这时老太后开腔了,你在外头听到什么新鲜事没有?说给我听听!刘太监早就预料到有这一问,于是将自己编造的那些龙凤呈祥、风调雨顺的故事,一个一个说给老太后听。

  李连英还真的给慈禧梳过头,那是在1900年庚子之变慈禧出逃前。老宫女亲眼目睹了梳头的整个过程。老宫女回忆道:

  这回真的轮到李莲英(李连英)给老太后梳头了。在我的眼里还是第一次。从外表看来,李莲英笨得像头熊,可作起活来却非常灵巧。先把老太后的发散开,用热手巾在发上熨一熨后,拢在一起向后梳通。用左手把头发握住,用牙把发绳咬紧,一头用右手缠在发根扎紧辫绳。黑色的绳缠到约一寸长,以辫根为中心,把发分两股拧成麻花形,长辫子由左向右转,盘在辫根上。但辫根的黑绳务必露在外面,用一根横簪子顺辫根底下插过,压住盘好的发辫,辫根绳就起到梁的作用,这方法又简单又便当,不到片刻工夫,一个汉民老婆婆式的头就梳成了。最后在辫根黑头绳上插上老瓜瓢,让所有盘在辫根上的发不致松散下来。再用网子一兜,系紧,就完全成功了。李莲英说,不要用蚂蚁蛋纂,不方便,不如这种盘羊式的发舒服。老太后这时只有听摆布的份了。这一切都是我在旁边当助手亲眼见到的。

  从李连英这次给慈禧梳头的过程来看,李连英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但平时李连英是不给慈禧梳头的,另有专职的梳头太监。

  慈禧扮观世音。左起:三格格,四格格,慈禧,李连英。慈禧扮观世音,李连英扮韦驮。韦驮,人称韦驮菩萨。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是佛教中的护法天神。韦驮本来是保护释迦牟尼佛的。慈禧让韦驮保护观世音菩萨,也是一个变通。韦驮变成了观世音菩萨的高级侍卫。让李连英装扮韦驮,说明慈禧对李连英的信任。这位老宫女的回忆真实细致,十分可信。其实,现在李连英的身世已经大白于天下。

  二、李连英身世的真实情况李连英的身世之谜之得以解开,是因为三个来源可靠的重要资料的相继发现。

  一是李连英的墓志铭文。李连英的墓志拓片《皇清花翎二品顶戴大总管李公墓志铭》,详细地记载了李连英的一生,很有资料价值。

  二是李连英的清宫档案。学者唐益年在清宫内务府档案中找到了《李连英履历》档案,为破解李连英身世之谜立了大功。

  三是老宫女的亲身回忆。老宫女经慈禧指婚,嫁给了太监刘祥。刘祥是李连英的徒弟。李连英平时将自己的身世经常讲给徒弟刘祥听。刘祥也把自己听到的李连英的身世,不断地讲给老宫女听。老宫女是个有心人,记忆好,口才健。她把听到的关于李连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讲给了作家金易、沈义羚听。于是,就有了《由皮硝李到恩济庄——我所知道的李连英》这样一篇重要的回忆录。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重要的资料,可以基本廓清李连英的身世。

  李连英(1848—1911),原名李英泰,字灵杰,道号乐元。入宫后慈禧赐名李连英,后被误写为李莲英,以李莲英之名行于世,而档案和正史记载都用李连英名。祖籍浙江绍兴。“其先世多宿儒显官,后世椒衍瓜行,支分派别”,家道衰落。明末清初,祖辈迁徙山东。后来,辗转流落到直隶河间府大城县。

  道光二十八年(1848)十月十七日,李连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李家村紧靠子牙河,距北京大约三百里,是一个十年九涝的低洼地带。只要小雨连绵,便颗粒无收。因为穷,这里许多人家便把孩子送去当太监。清宫里的太监大多是这一带人。

  李连英家境贫寒。其祖父祖母都饿死在灾荒年代,只留下一个10岁的男孩子李玉。他就是李连英的父亲。李玉在死亡线上挣扎。后来,投靠了同族叔李柱,得以安身立命,娶妻生子。李连英兄弟五人:老大李国泰,老二李英泰(即李连英),老三李宝泰,老四李开泰,老五李世泰。还有两个妹妹。

  李玉在家乡吃不上饭,就通过亲戚的关系,在北京西直门外堂子胡同开了一个作坊,名永德堂李皮作坊。这就是后来李连英被称为“皮硝李”的原因。

  咸丰四年(1854),因生活艰难,无以为继,不得已将李连英送到专门干净身行当的地方净了身,那时李连英才虚龄7岁。咸丰七年(1857),李连英进宫,起名李进喜,分配在奏事处当差。

  咸丰十年(1860),李连英被调到东路景仁宫当差。同年,英法联军侵犯北京。八月八日,咸丰皇帝偕后妃大臣北逃热河,13岁的李连英“以童年随扈奔走跋涉”,也随之逃到热河。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六日,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避暑山庄。此后,慈禧、慈安两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于九月三十日,在回銮北京的当天,就成功地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辛酉政变,真正掌握了皇权。野史记载,李连英在这次政变中曾经干过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来往于热河与北京之间,为慈禧传送政变的重要情报。事实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的李连英,既不是东路钟粹宫慈安太后的太监,也不是西路储秀宫慈禧太后的太监。同时,他也只有14岁,还太年轻。慈禧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去完成。而且,传送热河与北京之间的情报,不是由某个人单独去做的。而是利用方略馆的正当渠道,通过书写暗语密信,巧妙地完成的。即使李连英的墓志碑文也只是说“虽艰苦备尝,未曾言念及之”,也没有提到他有何功劳。因此,李连英在辛酉政变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此后,李连英得到了人生一大际遇。就是同治三年(1864)四月二十日,17岁的李连英被调到长春宫慈禧太后御前当差。从此,李连英得以近距离地接触慈禧太后,这为他以后的飞黄腾达提供了先决的条件。

  此时,李连英同慈禧太后的宠监安得海同为慈禧服务。档案记载,安得海与李连英同时入宫,安得海比李连英年长一岁。安得海很走运,入宫就分到储秀宫为懿贵妃当差。他聪明伶俐,办事利索,很得慈禧太后青睐。慈禧甚至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灵珊。因为得到慈禧的重视,同治七年(1868),22岁的安得海连升两级,赏戴六品顶戴。但是,好景不长,安得海目光短浅,恃宠而骄,眼睛里只有慈禧太后一人,其他的人,包括恭王奕,甚至同治皇帝、慈安太后,都不放在眼里。后来,安得海从慈禧那里得到了一个到广东采办龙衣的机会。他一路之上,大肆招摇,侵扰地方。同治八年(1869)八月初七日,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其在济南正法,暴尸三天。

  22岁的安得海的如此下场,李连英历历在目,铭刻在心。此时的李连英并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立即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安得海一案,他也受到了牵连。先是被无缘无故地罚掉薪俸,继而又因“滑懒不当差”,被革去八品顶戴及钱粮。后来又官复原职。总之,安得海的被杀,使李连英看清了自己在皇宫中的真正的位置。从此,他在宫内,低调做人,小心谨慎,“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25岁的李连英终于开始走运。同年九月二十一日,他被赏戴六品顶戴花翎,食月薪银8 5两。同治十三年(1874),27岁的李连英进入更加辉煌的时期。这一年,他三逢喜事:一是三月十日,他被任命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二是九月十五日,他被赏戴四品顶戴花翎;三是十一月十二日,他被加赏貂皮马褂。

  以后,李连英在太监的路上一帆风顺,官运亨通。光绪五年(1879)十二月二十八日,32岁的李连英被任命为四品花翎总管,赏食月薪20两;光绪七年(1881)十月十四日,34岁的李连英被赏戴三品顶戴花翎,赏月薪28两;光绪十年(1884)十月初一日,赏食38两月薪;光绪十六年(1890)六月十七日,奉旨月薪添加10两,达到48两;光绪二十年(1894)正月初一日,47岁的李连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

  至此,李连英的升迁达到了清朝太监行当的登峰造极的地步。

  李连英一生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是以监军的身份巡视北洋海军。光绪十二年(1886),慈禧派总理海军大臣醇亲王奕与海军衙门会办大臣李鸿章、善庆校阅北洋海军。醇亲王奕是个城府深邃、处事谨慎的人。鉴于其六兄恭亲王奕的前车之鉴,为了免除慈禧的猜忌,奕主动提出让大太监李连英随行。这正合慈禧太后的心意。慈禧爽快地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李连英就有随扈醇亲王奕的北洋海军的校阅之行。

  奕一行于光绪十二年(1886)四月十三日抵达天津,会见李鸿章。次日赴大沽;十五日,出海至奉天旅顺口,视察炮台并阅看南北洋水陆军操练;十八日、十九日,检阅威海卫与烟台;二十日,回大沽;二十二日,回到天津。这一次校阅,从四月十三日抵达天津,到二十二日回到天津,首尾共十天。奕、李鸿章、善庆等,全面地检查了北洋海军的舰队和海防要塞,水陆学堂,水陆操练,机器厂局等。《李连英墓葬碑文》记道:“当醇邸(醇亲王奕)观兵海口,公(李连英)从之,维持左右。”

  李连英的随行,慈禧并没有明确地给他以监军的名义。但无其名,却有其实。深谙太监身份含义的李连英,知道此行包含的危险因素。安得海被正法的殷鉴不远,李连英不愿意以身试法。为此,他首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自认为,是慈禧太后派他来侍候七王爷醇亲王奕的。李连英此行的表现,他亲口讲给其徒弟太监刘祥听,刘祥又讲给老宫女听。老宫女说:

  光绪十四年(作者按:应为十二年),太后命七王爷奕视察北洋海军,让李莲英(李连英)陪同。这等于七王爷是正的,李莲英是副的。太监当钦差大臣视察海军,在大清朝还是第一次。因为祖宗的制度非常严格,太监不许过问政治。李莲英非常了解这一点,于是把二品顶戴(作者按:此时应为三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因祖宗制度太监最高不得过四品,规规矩矩地随着七王爷出发。在海船上,他不住给他预备的仅次于七王爷的豪华的舱舍。他说:我怎能跟七王爷、李中堂(李鸿章)比呢?他坚持住在七王爷的套间里,不和任何官员接触,白天只是在七王爷面前站班侍候,拿着七王爷的长杆烟袋,提着麑子皮的大烟袋荷包,往侧面一站,低眉敛目,自认为是太后钦派来侍候七王爷的。晚上,预备好热水,要侍候七王爷洗脚。说:我平日没机会侍候七王爷,现在请赏脸让我尽点孝心。感动得七王爷连连地拱手。一趟差事回来,李莲英的名誉不知提高多少倍!七王爷、李鸿章争着向太后称赞,老太后更喜滋滋的,显然是给老太后露了脸,争了气,堵住了一班朝臣的嘴,连说:没白心疼他。

  著名的维新派人士王照,对李连英随醇亲王奕校阅北洋海军持有与一般人完全不同的见解。王照,字小航,直隶宁河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任礼部主事。在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期间,王照是一个著名变法人物。他曾经掀起一个大波澜。他大胆上书,陈述“转移观听之法”,建议“请皇上奉皇太后圣驾巡幸中外,以益光荣而定趋向也”。他请礼部尚书怀塔布等代递,遭到拒绝。后来,王照怀揣奏折,到礼部大堂,要求礼部堂官亲递,否则就往都察院递之。怀塔布等不得已,答应代递。但在正折外,夹带附片,说“折请皇帝游历日本,系置皇帝于险地,故不敢代递”。光绪帝抓住这个阻隔奏折的事件,想要狠狠地教训一下守旧派,便下令罢免了礼部全部六个部级正副部长,并以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著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用昭激励”。就是这个王照,发表了关于李连英随醇亲王奕校阅海军的看法。鉴于王照的观点向来激烈,他的这个见解就特别引人注目。他在《方家园杂咏二十首并记事》中记道:

  及王(奕)赴烟台阅海军,懿旨赐杏黄轿。王不敢乘,而心益加惕,力请派李莲英(李连英)偕往。出宫后,每见文武各员,皆命李莲英随见。王意在避本生擅权之嫌也。而莲英怵于安得海之祸,布靴布衣,每日手执王之旱烟筒,大皮烟荷包,侍立装烟。退则入王之夹室中,不见一人。时直鲁两省卑鄙官员,欲乘机逢迎大总管者,皆大失所望。王之左右与李莲英皆一介不取而归,王大赞赏之。

  王照的这个记载,同老宫女的上述口述,几乎不谋而合。这两个材料互为印证,说明李连英校阅北洋海军一行,既完成了慈禧交给的监军任务,又邀得了当朝官员的某些好评。

  但是,太监出宫,违背祖制。李连英因为此事及其他的事,曾三次遭到耿介官员的弹劾。

  第一次弹劾的发难者是御史朱一新。李连英随亲王校阅新建的北洋海军,是前所未有的。有的御史认为这无论如何也是不妥的,朱一新就是其中之一。事情已经过去将近四个月了,朱一新按捺不住,于光绪十二年(1886)八月二十四日,借山东、山西、河北等省爆发水灾为由,提出《遇灾修省预防宦寺流弊》一折,向慈禧犯颜直谏:

  慈禧皇太后之宝。我朝家法,严驭宦寺。世祖(顺治帝)宫中立铁牌,更亿万年,昭为法守。圣母垂帘,安得海假采办出京,立置重典。皇上登极,张得喜等情罪尤重,谪配为奴。是以纲纪肃然,罔敢恣肆。今夏巡阅海军,太监李连英随至天津,道路哗传,士庶骇愕。意深宫或别有不得已苦衷,匪外廷所能喻,然宗藩至戚,阅军大典,而令刑余之辈厕乎其间,其将何以诘戎兵崇体制?

  御史朱一新将李连英随醇亲王奕校阅海军一事作为奏折,公开提将出来。这是在太岁头上动土,是需要很大胆量的。朱一新,浙江义乌人。光绪二年进士。

  第二天,八月二十五日,慈禧急忙颁布懿旨,驳斥朱一新的奏折:

  前于四月间,派醇亲王奕巡阅北洋海口。因该亲王远涉风涛,实深眷念。皇帝亦时切廑系。故于召见时谕知,欲派宫監带领御医全顺随往,以时调护。当据该亲王面称,总管太监李连英,人极谨饬,请派随往。迨回京时召见该亲王,谕以李连英有无招摇情事。据称,该总管太监沿途小心侍应,实与府中随往太监无异,绝无丝毫干预外事。

  慈禧借懿旨讲明了派李连英随醇亲王奕巡阅海军的经过。这是奕“请派随往”的,不是我主动派去的。同时,派李连英是为了照顾奕的身体的,“以时调护”。而且,李连英“实与府中随往太监无异,绝无丝毫干预外事”。

  接着,慈禧的懿旨又语气严厉地质问朱一新,让他“明白回奏”:

  我朝廷优礼近支亲藩,宫廷太监赐予往来,系属常有之事。此次该亲王巡阅洋面,迥非寻常差使可比,特派太监带同御医随行,以示深宫眷注体恤之意,于公事毫无干涉。该御史既未悉内廷规制,又复砌词牵引,语多支离,姑置勿论。惟所称李连英随至天津,道路哗传,士庶骇愕,与该亲王面奏各语,大相径庭,是否确有实据;又称深宫或别有不得已之苦衷,语义尤不可解。以上两节,著朱一新明白回奏,不得稍涉含混。

  在慈禧的严厉质问下,朱一新陷入了被动的境地。他说不清楚,不能明白回奏。于是,八月二十八日,慈禧再降懿旨,再次批驳了朱一新,说他“徒以虚诞之辞,希图耸听。一加诘责,自知词穷。辄以书生迂执,强为解免”,并将他降为主事,以示处分。朱一新只得“乞终归养”,弃官回乡。

  第二次弹劾的发难者是学政王先谦。光绪十四年(1888),江苏学政王先谦以太监李连英招摇,奏请惩戒。他奏称:

  宦寺之患,自古为昭。本朝法制森严,从无太监揽权害事。皇太后垂帘听政,一秉前谟,毫不宽假,此天下臣民所共知共见者。乃有总管太监李连英,秉性奸回,肆无忌惮,其平日秽声劣迹,不敢形诸奏牍。惟思太监给使宫禁,得以日近天颜,或因奔走微长,偶邀宸顾,度以事理所有。独该太监夸张恩遇,大肆招摇,致太监篦小李之名,倾动中外,惊骇物听,此即其不安分之证明。《易》曰:履霜坚冰,渐也。皇太后、皇上于质治保邦之道,靡不勤求夙夜,遇事防维。今宵小横行,已有端兆,若不严加惩办,无以振纲纪而肃群情。

  王先谦,字益吾,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国史馆总纂,实录馆总校,江苏学政。是晚清的一个著名学者,著作颇丰。他的奏折虽然感情充沛,但关于李连英,他只提出了一个绰号“篦小李”,其他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同时,他毕竟只是一个学者。因此,他的奏折没有引起慈禧的重视。

  第三次弹劾的发难者是御史安维峻。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言官上奏,追究清廷战败的责任。福建道御史安维峻于光绪二十年(1894)十二月二日上奏,声讨李鸿章,涉及李连英,直指皇太后。奏折中说道:

  倭(日本)贼之议和,誘我也。彼既外强中干,我不能激励将士决计一战,而乃听命于倭贼。然则此举非议和也,直纳款耳。不但误国,而且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而又谓和议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连英实左右之,此等市井之谈,臣未敢深信,何者?皇太后既归政皇上,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臣民?至李连英是何人斯,敢干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以祖宗法制,李连英岂复可容?

  这个奏折,全篇声讨,火力十足。其中的“而又谓和议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连英实左右之”一句,语言露骨,直指慈禧。光绪帝太熟知慈禧的脾气了,知道如果不严办安维峻,慈禧大怒,很可能兴起大狱。为此,光绪帝当天发布上谕,申斥了安维峻:

  乃本日御史安维峻,呈进封奏,托诸传闻。竟有“皇太后遇事牵制,何以对祖宗”之语,肆口妄言,毫无忌惮。若不严行惩办,恐开离间之端。安维峻著即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以示惩戒。

  安维峻,字晓峰,甘肃秦安人。光绪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九年(1893)始升为福建道御史。他的发难,以李连英为由头,实际把矛头指向了慈禧太后。由于光绪帝及时制止,安维峻的发难也就流产了。

  慈禧与隆裕皇后、瑾妃、德龄、德龄之母、元大奶奶、奕劻的三女儿、四女儿及李连英等在中海乘平底船。前持杆者为李连英。

  这三次对李连英的弹劾,结果都没有触动李连英,是有原因的。这里,慈禧太后对李连英的保护起了根本的作用,但也不能不说,李连英确实没有干预政事。低调做人,不干政事,是李连英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无形地保护了他自己。

  李连英在维护同慈禧太后亲密关系的同时,还同光绪皇帝保持着友好关系。他自认自己是奴才,对光绪帝诚惶诚恐,毕恭毕敬。

  即使在光绪帝被囚禁在灜台期间,他也是以太监的身份对待光绪帝的。在庚子之变的西逃路上,李连英对光绪帝也是格外注意照顾。西逃回銮至保定行宫时,慈禧太后的行宫豪华舒适,而光绪帝的住处冷落凄凉。李连英在安排慈禧太后入寝后,来到光绪帝的寝殿。一看光绪帝竟然呆坐未睡,一问原来光绪帝没有被褥,天冷无法入睡。此时的李连英抱住光绪帝的腿,大哭不止,说道:“奴才罪该万死!”赶忙把自己的被褥送来给光绪帝用。光绪帝在回忆西逃时落难的情景时,感慨地说道:“要没有李谙达,我就活不到今天!”光绪帝对李连英始终抱有好感。

  三、慈禧宠信李连英的原因

  慈禧对弈图轴。慈禧太后与太监下围棋。慈禧一生对李连英宠信未衰。晚年的李连英成了慈禧的一个“伴儿”。晚清的宫廷太监对此都有一些生动的回忆。太监刘兴桥、赵荣升、冯乐庭等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里回忆道:

  清代末年,女主里寡妇多。当权的西太后虽然有好多事要做,但是日子过得看起来也是怪无聊的。她闲下来的时候,写写字,画点画,看看戏……心神也像没有着落似的。能解西太后心烦的是太监李连英。李连英最会服侍她,成了她离不开的人。他两人的感情看起来非常亲密。

  就我们知道,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进得好?”“吃得香?”有时候,西太后还亲自到李连英的寝室招呼:“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李连英就陪她去玩。他俩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远地随在后面。西太后有时还把李连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其实,处在皇宫深处的慈禧太后,是“高处不胜寒”,十分孤独。在这一点上,慈禧不如寻常百姓。她没有可以谈论家常的三五友伴。精通心理需求的李连英逐渐地成为慈禧的谈话对象。令人吃惊的是,慈禧居然降尊屈就,将太监李连英变成谈吐的友伴。甚至亲自到李连英的住处,招呼他出来遛弯。真是匪夷所思。太监耿进喜曾回忆道:“老太后有时候没事也遛遛达达,上李总管(李连英)屋里待会儿。”看起来,皇宫里的太监都知道这件事,很平常了。

  慈禧太后对李连英终生宠信未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设想全面,侍奉周到;其二,不予政事,不多一言;其三,精通心理,善于迎合。

  民间传说李连英是假太监,并由此衍生出李连英给慈禧按摩腿脚的传闻。其实这些完全是无稽之谈。慈禧的贴身老宫女回忆给慈禧洗脚的事,认真地说道:

  旗人虽然是天足,但也和汉人同样,对于脚却也要隐蔽的。洗脚、换袜子都不让外人看见。当媳妇的都是关上门,睡觉前洗脚。儿子年岁大了,妈妈洗脚,全不让儿子看见,更不用说光着脚走出闺门了。老太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养,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对于这些事是非常注意的,向来不许太监沾手。有人瞎编,说老太后脚痛,把脚放在椅子上,伸着腿让李连英给按摩,这纯是胡说。退一百八十步说,李连英是个丑八怪,驴脸,长下巴,大鲇鱼嘴,编瞎话的人也不会挑选对象。他们以为李连英还像唱戏里的风流小生似的呢。所以我不愿意说宫里的事,除了费话还惹气!

  这已经很清楚了。李连英给慈禧按摩腿脚的传闻,全都是空穴来风。

  民间传说李连英是假太监,那是对太监制度不了解造成的。太监制度是完整的,系统的,严格的。假太监无论如何也混不进宫里去。老宫女借老太监张福的口,说明了对太监所作的严格检查。老太监张福说道:穿戴整齐的清末太监合影。

  只要太监能进宫,那就是检验合格的太监。不合格的太监,是绝对不许进宫的。如果查出不合格的太监来,上至内务府的大臣,下至敬事房的总管,要挨着个掉脑袋。大清国二百多年,宫廷里最干净。太监的验身房是在宫廷外头景山东面的东北角叫黄化门的地方。黄化门(现在是一条胡同名)一进口有个大庙,庙墙后面有几排房,这就是太监验身、净茬的地方。太监要一年一度验身的。不仅仅是宫里的太监,各王府的太监都要来这里验身,这是敬事房的规矩。不过有身份的老太监到这里来说说话,喝喝茶,应个卯也就算了。因为他们验过几十次,不会出错的。这儿也准备有刀儿匠,是刷茬用的,但全是太监充当,没有普通郎中。

  有专门的机构,在固定的时间,对所有的太监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还有专门的技师(刀儿匠)进行后期处理,即继续刷茬。因此,清宫里的太监没有一个是假的。老宫女还说:

  清代的内务府就一年春秋两季检查太监,二次净身、三次净身的都有。通过贿赂漏检的,当官的要掉脑袋,谁敢担那个不是?太监的家都是穷到底,有钱的人谁也舍不得割去命根子,净身后托人靠脸巴结一份差事,净身不干净,谁敢给引进啊!没事拿脑袋耍着玩,在制度上,在情理上,都是没影的事。

  可见,对太监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同时,清宫还建立了严格的太监值夜“守更”制度。老宫女详细地说明了这个严格的太监值夜制度。老宫女说道:

  戌正(晚八点)的时候,西一长街的打更的梆子声,储秀宫里就能听到了。这是个信号,没有差事的太监该出宫了。八点钟一过,宫门就要上锁,再要想出入就非常难了。因为钥匙上交到敬事房,请钥匙必须经过总管,还要写日记档,说明原因,写清请钥匙的人,内务府还要查档,这是宫廷的禁例,谁犯了也不行。所以八点以前值班的老太监就把该值夜的太监带到李连英的住处,即皇极殿的西配房。经过李总管检查后,分配了任务,带班的领着进入储秀宫。谁迟到是立时打板子的,这一点非常严厉。这时候体和殿的穿堂门上锁了,南北不能通行。储秀宫进门的南门口留两个太监值班,体和殿北门一带由两个太监巡逻。储秀宫东西偏殿和太后正宫廊子底下,各一人巡逻。这是我知道的太监值夜情况。

  计算一下,在储秀宫院子里共有七名太监值夜。这是为慈禧设置的第一道守护防线。此外,清宫还建立了严格的宫女值夜制度。老宫女用亲身的经历说道:

  值夜,我们叫“上夜”,是给太后、皇上、后、妃等夜里当差的意思。储秀宫值夜人员是这样分配的:

  一、门口两个人。这是老太后的两条看门狗,夏天在竹帘子外头,冬天在棉帘子里头。只要寝室的门一掩,不管职位多么高的太监,不经过老太后的许可,若擅自闯宫,非剐了不可。这也不是老太后立下的规矩。这是老祖宗立下的家法,宫里的人全知道。
清朝宫廷宫女。

  二、更衣室门口外头一个人。她负责寝室里明三间的一切,主要还是仔细注意老太后卧室里的声音动静,给卧室里的侍寝当副手。

  三、静室门口外一个人。她负责静室和南面一排窗子。

  四、卧室里一个人。这是最重要的人物了。可以说天底下没有任何人比侍寝跟老太后最亲近的了,所以侍寝最得宠,连军机处的头儿,太监的总管,也比不上侍寝的份儿。她和老太后呆的时间最长,说的话最多,可以跟老太后从容不迫地谈家常。宫里头大大小小的人都得看她的脸色。侍寝是我们宫女上夜的头儿。她不仅侍候老太后屋里的事,还要巡查外头。她必须又精明、又利索、又稳当、又仔细,她也最厉害,对我们这些宫女,说打就打,说罚就罚。不用说她吩咐的事你没办到,就连她一努嘴你没明白她的意思,愣了一会神儿,你等着吧,回到塌塌(下房)里头,不管你在干什么,劈头盖脑先抽你一顿箪把子,你还得笔管条直地等着挨抽。侍寝的也最辛苦,她没毡垫子,老太后屋里不许放,她只能靠着西墙,坐在地上,离老太后床二尺远近,面对着卧室门,用耳朵听着老太后睡觉安稳不?睡得香甜不?出气匀停不?夜里口燥不?起几次夜?喝几次水?翻几次身?夜里醒几次?咳嗽不?早晨几点醒?都要记在心里,保不定内务府的官儿们和太医院的院尹要问。这是有关他们按时贡献什么和每日保平安的帖子的重要依据,当然是让总管太监间接询问。

  从这位老宫女的自述,我们可以知道,在储秀宫里值夜的宫女共五名。她们分工细致,合作紧密。而最重要的是侍寝的宫女。她在离慈禧只有二尺的地方值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这五位宫女组成了一个为慈禧值夜的小组,对慈禧既是侍卫,也是限制。老宫女说道:“当初安排宫女们值夜,当然主要是为了侍卫后妃,其次,也有限制年轻的后妃的意思。”

  清代皇宫建立了太监侍卫制度和宫女值夜制度,这就保证了后妃必须严守祖制,不得违犯。因此,李连英是假太监的传闻,也就不攻自破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61年前珍贵视频!揭秘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
  • 张仲景的“五石汤”竟然藏在凉州
  • 铁道游击队:插入敌人心脏的铁路“钢刀”
  • 文天祥就义秘闻:时人写“生祭文”催其速死
  •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正确认识历史 创造美好未来”
  • “神行太保”戴宗大笑而终 他明白了什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