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你算是跟对了。最近几天,以甘肃的河西走廊为“课堂”,总书记给人们上了一堂历史“新课”。《时政新闻眼》就从这堂“新课”说起,敲黑板、划重点,为你解答跟着总书记学历史的“上课地点”“观点方法”“学习重点”等一系列问题。
△视频:习近平在甘肃考察
这堂历史“新课”,总书记讲了些什么?
从“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的敦煌,到“城下有泉,其水若酒”的酒泉,从“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张掖,到大破匈奴、彰显“武功军威”的武威……吟咏河西走廊上这些光辉的名字,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
8月19日至21日,甘肃之行的前三天,习近平走过甘肃五市,前往九个考察点,其中五个与历史紧密相关。在这个纵横千里的“课堂”上,总书记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

△习近平总书记甘肃之行的“历史知识点”。
8月19日首站造访敦煌莫高窟,总书记说,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他还提到,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中的九层楼阁,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为保护窟内石胎泥塑的佛像而建。(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这就是九层楼阁内的佛像,高35.5米,是莫高窟现存最大的一身倚坐佛像。工匠先在崖壁上凿刻出佛像的大体轮廓,然后用草泥垒塑,再用麻泥细塑,最后敷彩而成。(敦煌研究院提供)

△这是第61窟,也叫“文殊堂”。洞窟的西壁绘有巨型的五台山图,长13.5米,高3.5米,被认为是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画。(敦煌研究院提供)
20日,总书记全天四个考察点都与历史紧密相关。上午,在嘉峪关关城,他说,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远眺嘉峪关关城。(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透过窗棂欣赏嘉峪关关城的独特视角。(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随后,他来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他在这里详细了解西路军当年的战斗历史和感人事迹。他说,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阵亡烈士公墓。

△他们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成员。

△1937年1月,西路军第五军军长董振堂在高台县城与敌人经过九天八夜的血战后牺牲,时年42岁。2009年9月,董振堂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是董振堂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当天下午,总书记来到新西兰人路易•艾黎(1897-1987)创办于1942年的山丹培黎学校。总书记首先参观了艾黎故居。他称赞山丹培黎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职业学校。他还谈起艾黎提出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希望传承优良传统。

△山丹培黎学校的校园内,随处可见展示校史的墙绘。这幅主题为“西徙图存”的墙绘展现的是1943-1944年,艾黎带领学生从陕西凤县迁至甘肃山丹县的场景。

△艾黎当年为学生专门设计了校服。(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此后,总书记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山丹马场。山丹马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马场。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此屯兵牧马。总书记参观了这里的场史馆,了解马场历史沿革和改革发展情况。

△这是山丹马场场史馆。(央视记者舒贝拍摄)

△霍去病征战匈奴收复河西。

△体形匀称,粗壮结实的山丹马。(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结束河西走廊的三天“现场教学”后,22日下午,总书记在兰州做了一次“小结”和“点评”。他说,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强调,甘肃要运用红色资源,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
习近平的“历史课堂”,往往设在哪里?
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时政新闻眼》梳理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他主持的中央政治局59次集体学习中,至少有9次就是以历史为主题。“课堂”就设在中南海里。

谈到历史,总书记总是语重心长。在2014年10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集体学习时,他说,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微视频《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在山东蓬莱市考察时说,“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历次的国内考察中,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纪念馆等历史遗址是他去得比较多的地方。这是更加生动的“历史现场课”。以长征主题的革命纪念馆为例,《时政新闻眼》曾经做过梳理,除了今年到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之外,他此前还在红军长征的三个重要纪念年份分别到访长征出发、转折、会师的标志性纪念地,回望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

△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在国外出访途中,在主场外交活动中,历史和文明也是习近平与国外领导人交谈比较多的话题。这是视野更宽的“历史交流课”。今年首访选在意大利。习近平说,中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对文明的传承都高度重视,这是两国能够相互理解、友谊长存的根基。历史无言,却是最好的“外交大使”。


△今年3月,习近平在意大利访问期间见证796件套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返还给中国。这是部分文物。

△今年3月习近平访问法国时,马克龙总统赠送了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马克龙介绍说,《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曾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有过启发。这部《论语导读》原著目前仅存两本,另一本存放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今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前,习近平与外方领导人先看了一个文物展。在展出的9件文物中,就有斯里兰卡的国宝级文物——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复制品)。习近平介绍说,当时郑和船队所到之处,都会立碑纪念。郑和的到访带去的不是战乱,而是和平与繁荣。这样的历史证物,让人心领神会。

△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复制品),原碑于1409年制成,出土于斯里兰卡加勒港,现藏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央视记者李铮拍摄)
总书记常说的“大历史观”,你读懂了吗?
2011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分享学历史的心得:“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一句话,要有“大历史观”。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于2018年11月起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资料图)
什么是“大历史观”?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说,“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集体学习“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时,他说,“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
正是基于“大历史观”,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构想,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正是基于大历史观,总书记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做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论断。正是基于“大历史观”,中国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活动,铭记牺牲,昭示和平。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由300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2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资料图)
总书记为什么尤其强调这门历史“必修课”?
8月22日下午,在习近平总书记即将结束甘肃之行时,他再次谈到了一件事,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在《时政新闻眼》看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就要重点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门“必修课”。
2011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说,“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2013年6月,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又提到了重点学习党史、国史的命题。他说,学习党史、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中共中央党校陈列馆。(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今年7月,一则通知印发全党,要求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从强调学习党史、国史,到强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离不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
就在这次甘肃考察之前,习近平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他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这是习近平眺望过的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和中央直属机关就是从这个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的,此地也被称为“长征第一渡口”。(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展出的“草鞋地图”。这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用红五星和80双草鞋绘出的中国地图。(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学党史、新中国史这门“必修课”,怎样才算“合格”呢?作为900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超大班”的“班主任兼历史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早已提供了“标准”:“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10月1日前后,北京将隆重举行庆祝活动。这将是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生动课堂和鲜活教材。快来和《时政新闻眼》一起,继续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吧。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