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五石汤”竟然藏在凉州

时间:2019-01-16 16:4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武威日报 点击: 载入中...
  神奇“五石汤”竟然藏在凉州——武威文物中的历史传奇故事之一
  
  1972年11月在武威旱滩坡出土的92枚医简,是1949年以来我国文献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武威医简中木牍86甲记载的“恶病大风方”,是张仲景“五石汤”化裁而来的,保留了古代“五石汤”的基本风貌,也为一段千古历史传奇获得新证据。
 
  
  
  传奇:张仲景为“建安七子”王粲面诊
  
  东汉张仲景为中国医学的最大贡献是撰著了《伤寒杂病论》,他出土的墓碑上刻有“长沙太守”、“医圣”的字样。但他虽有“医圣”的殊荣,史上却鲜有他临床诊断的医例。他看病到底有多神奇?可信史料仅见一则张仲景为王粲面诊的短文。
  
  
  
  短文的源头,从西晋甘肃名人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序文而来,短文写作年代离张仲景在世年代不远。后世的史书《太平广记》卷218、《太平御览》卷722都有相似内容的记载。《针灸甲乙经》的序文中叙述,张仲景遇见“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诊看他的面相,大惊失色,说:“您有病啊,您今年20岁,到您40岁时,眉毛要脱落的。眉毛脱落后半年,您就要死去。”王粲当时担任侍中,是个大官,听了他的话,非常不高兴。张仲景拿出一包“五石汤”,要求他赶紧煎服,可保全性命。过了3天,二人又见面了,张仲景忙问:“您煎服汤药没有?”王粲撒谎说:“喝了,喝了。”张仲景看了一阵王粲的面色,摇头说:“唉,看你脸色反应,分明没喝五石汤。您怎么如此轻视自己的生命?”王粲转过头去默默无言。过了20年,王粲的眉毛果然脱落了,眉毛脱落后的第187天,王粲死于麻风病。
  
  史探:“恶病大风方”是“五石汤”化裁而来
  
  1958年以前,学术界还在批驳张仲景为王粲面诊的故事毫无科学依据,但到了上世纪末,随着对武威医简中木牍86甲记载的研讨,风向顿转,大批学者撰文证明张仲景为王粲面诊是确曾发生的事件。
  
  由于武威医简“恶病大风方”激起的史案争议,张仲景为王粲面诊这一千古历史传奇引发学术界密集的研讨。史界对王粲的生平进行了再勾沉,推论他生于东汉熹平六年(177),死于建安二十二年(217),遇见张仲景应是建安二年(197)。王粲的家世为豪族,14岁时就随汉献帝西迁至长安,受到著名学者蔡邕的推重。17岁时,“司徒召辟,除黄门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不甚重也。”可见是貌丑体弱。建安十三年(208)刘表卒,曹操大军南征,王粲劝刘表之子刘琮降曹,遂依曹操。曹操用王粲为丞相掾,后迁军谋祭酒,拜侍中。建安二十一年(216)冬十月从曹操征吴国。次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综合他的生平来看,《针灸甲乙经》的序文中叙述于史有据,并非杜撰。
  
  张仲景的“五石汤”竟然藏在凉州
  
  武威医简中木牍86甲记载有一个著名的“恶病大风方”处方,由雄黄、丹沙、矾石、磁石、玄石、消石等组成。《抱朴子·金丹》中最早描述:“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礜、曾青、慈石也。”这与现在用来治疗结石的“五石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医用的“五石汤”处方是指海浮石、穿破石、滑石、石苇、硝石片。
  
  张仲景的“五石汤”疑似《抱朴子·金丹》中的处方,但在武威医简未出土前,医学界长期持怀疑态度。医简出土后,医学界考证发现,观《抱扑子》所载“五石汤”亦为矿石类并具有毒之品,且五味药中前三味丹砂、雄黄、矾石与“恶病大风方”中前三味药完全相同。“恶病大风方”正是张仲景的“五石汤”化裁而来的,保留了古代“五石汤”的基本风貌,可见,张仲景为王粲面诊并非民间传说。
  
  医界对张仲景生平的考据一直熙熙攘攘。考诸古籍,张仲景在《后汉书》及《三国志》中无传,“仲景”之名最早见于西晋王叔和《脉经序》,其后直至中唐,凡涉及仲景事者,医家和史家均称“仲景”或“张仲景”。唐代甘伯宗写《名医录》,才正式有了张仲景的小传,廖廖数语:“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可《名医录》到了宋代就亡佚了,于是,明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些补辑本,如明人李濂著《张仲景补传》,清人章楠著《仲景略传》,陆懋修著《张仲景补传》,近代黄谦有《医圣张仲景传》,但所记仲景事不知源自何典,不可稽考。实际上,张仲景的史载资料,是从一个叫何颙的东汉人的传记中旁引出来的,信史《后汉书》卷67中有何颙小传:“何颙,字伯求,南阳襄乡人也。”宋代李昉《太平御览》卷722记载:“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就是少年时拜访何颙,何颙预言他将来是个好医生。通俗解释,“机”与“景”古同音,“仲”是老二,古人说的“张仲景”,其实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张老二张机”。中医“坐堂”的典故,就是来自张仲景,传记资料中说他曾经担任长沙太守,当堂为人治病,称为“坐堂”,但既秩为太守,《后汉书》《三国志》中却未片言只语,只能当传说而已。
  
  木牍86甲:中国第一张记录治疗麻风病的处方
  
  医界普遍认为,“大风”,是古人对麻风病的另一种称呼。该方名中“大风”“恶病大风”,据史料所查均可认为是麻风病。医籍《素问》中介绍:“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王粲眉毛脱落后而死的症候,在《素问》中就能找出答案。《备急千金要方》卷23对麻风病的发病始末、类型以及治疗调摄宜忌等均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远者不过十年皆死,近者五、六岁而亡。”《诸病源候论》中也有记述:“麻癞者……风从体入,或手足刺疮,风冷痹凝。不治,二十年后便成大患,宜急治之。”这些话,给张仲景为王粲面诊的千古历史传奇提供了来自医学的真实性。
  
  张仲景的“五石汤”竟然藏在凉州
  
  医学家陈吉棠、张延昌等人纷纷撰文认为,我国古代对麻风病传染性的认识远在秦汉之际已经有了,且已有了带强制的、残酷的切断传染源的隔离形式出现。麻风病在古代是列为“不逮人伦之属”的“恶疾”,这正是武威医简记录“恶病大风方”的历史环境。武威医简中所载“恶病大风方”中,“恶病大风”就是指麻风病,而方中所用部分药物也正是秦汉之际治疗麻风病的常用药物,所以,武威医简中木牍86甲是中国第一张记录治疗麻风病的处方。(记者李林山)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古代的日本皇室为保血统竟然不惜"乱伦"
  • 蒋介石与宋美龄竟然终身实行AA制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