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雨:艺术家和商人能否完美结合?

时间:2011-12-28 22:02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毛小雨 点击: 载入中...
今年4月,美国和中国的艺术市场出现两件令人关注的事情。一是有着111年历史、1973年打开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大门的世界著名的费城交响乐团提出破产申请保护;二是中国西安也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易俗社要打造天价秦腔演出,引起舆论哗然。时间过去近两个月,费城交响乐团的情况还没下文,而西安易俗社剧场头一个月的演出以亏损百万元而告终。

  费城交响乐团申请破产保护的原因是,该团近年随着观众数量锐减,成本增加,捐赠减少,乐团驻地高昂的租金、养老金水涨船高、管理真空、没有固定的董事长等综合因素,使得乐团经营最终陷入困境。

  而西安易俗社剧场的情况则据新华社记者的报道:易俗社剧场将整个4月确定为开业演出季,不仅陕西秦腔界的10多位梅花奖得主悉数登场,剧场还斥巨资,从全国请来豫剧、评剧、河北梆子、京剧等北方剧种的一流名角儿参演,虽然开业期间演出红红火火,但却是“赔本赚吆喝”。剧场负责人算了一笔细账:平均一场演出费用为4万元,外地团体来这里,最多一个团有70多人,吃住行也是一大笔费用。而本地秦腔名角演出的劳务费同样不低,这样算下来,4月份总共支出了224万元,而收入不超过50万元。

  中外两个案例让我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过度的投入、过度商业化是否是拯救艺术市场的良方妙药值得怀疑。根据报道可知,4100万美元约2.6亿元人民币的经费竟然无法养活一个交响乐团,而西安易俗社剧场的做法验证了投入越大赔得越多这样一个基本规律。剧场艺术在走商业化或产业化路子时应谨慎而行。

  音乐会和包括戏曲在内的戏剧表演艺术,其实现在仍属“手工制作”范畴,以往的剧场大众艺术在当今的电视与网络媒体冲击下变成了“小众艺术”,虽然说可以用录音录像的方式通过复制来获得一定的收益,但古典音乐与戏剧表演和流行艺术相比,无法在一个数量级上相提并论。由于是舞台表演艺术,每次因表演者的情绪以及观众的反应不同,表演总是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来,所以这也是舞台表演艺术魅力的所在,而这种个性的张扬与自由表现的状态恰恰是与商业化与产业化所要求的规模庞大、整齐划一相抵牾的。


其次,两个机构都走了大投入、大产出的产业化路子。其实,西方国家早在40年前就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艺术生产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总是快于产品收益的增加的“成本弊病”。不仅是费城交响乐团,世界上任何一家知名乐团都有揽天下英才于我囊中的想法。然而,音乐家的培养却是有着高昂成本的,当一名琴童成为一个成熟的演奏家后,如果他的职业薪水对不起他的付出,他是不会加入进去的。西安易俗社剧场尽管重张时为营造名家如林、高手云集的热闹场面,请来多个剧种的名角演出,且不说这种思路是否正确,平均每场4万元的真金白银的支出是必须得掏出来的。这样我们就会明白,想当年梅兰芳挑班唱戏时,与之配戏的演员演技平平,如果演技并驾齐驱,不知要增加多少成本。就连现在人们常说的成功的“刘老根大舞台”,也不可能让小沈阳常年在一处驻场演出,更别提让赵本山亲自披挂上阵了。

  第三,过度的商业化或产业化只能使金钱成为演出的单一动力,当赚钱盈利的机器运转不正常时,就会出现资本的撤退与离场。费城交响乐团本来按其现在收入,维持正常运营应该问题不大,这次出现了乐手和董事会意见相左的局面,但投资人如果仅仅以文化公益为己任,那他是慈善家而不是资本家了。西安易俗社剧场投资装修剧场、延请名家演出,其目的当然也是比较快地收回成本,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但他们过于注重戏剧产品的商业属性,而不注重中国传统戏剧“娱人自娱”的文化服务属性,如果这样继续走下去,离场是早晚的事。

  所以说,艺术家和商人能否完美结合,仍是高难度命题,无解!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游客拔孔雀毛 不只是道德问题
  • 主持人小雨姐姐:阅读首选经典 它能带来更多养分
  • 参加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是学者的责任?
  • 偷1毛钱愧疚40年的启迪
  • 羽毛球馆坍塌尚难全怪老天爷
  • 林青霞谈新书:围着毛巾在浴室里写完张国荣那篇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