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买不买三轮车曾经是父亲与母亲之间争议最多探讨最激烈的话题。
在村里人开始慢慢摒弃人拉的地排车时,这个话题就开始了。父亲一直想要一辆不用人拉的机动三轮车,相比小推车,地排车是个好工具,但拉地排车实在是个累活,从地里肩挑手扛千辛万苦吭哧吭哧一捆一捆的将庄稼弄到地头上后,还有一捆一捆地装上地排车,然后弯着腰弓着背头朝前如大虾一样拉着地排车前行。活累点没有关系,最难让人接受的是尽管自己从地里搬运庄稼比别人快,但人家的机动三轮车却总能很轻易的就超过人工拉着的地排车,每每看到别人坐在三轮车趾高气昂气定神闲的神态,父亲就有一股说不出的感慨。于是多次和母亲商议买一辆机动三轮车,但母亲似乎总是和父亲过不去,每次态度都异常且坚决予以否定。多次商谈未果,这让父亲很挫败,但父亲似乎并不恼怒,依然默默地拉着属于落后属于贫穷的地排车。其实我很明白母亲的意思,孩子们都大了,到了该花钱的时候,能省就省,对于一个农户来说,一辆机动三轮车是个大项目,况且除了在农忙时用一用,别的时间都得闲置,似乎一大笔钱花在上面并不值当。尽管父亲想买一辆三轮车的心很迫切,但父亲很能理解母亲,他知道想要一向生活拮据的家庭拿出好几千块钱确实有些头沉,但这并没有熄灭父亲想要一辆机动三轮车的梦想。终于在反复商谈,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父亲买回了一辆比别人家小一号的机动三轮车。尽管比人家的小,但父亲是高兴的,无事时总是琢磨着如何开、如何保养。说起来父亲还是挺厉害的,除了见他农忙时开用来耕地耙地的手扶拖拉机外,没见他怎么鼓捣过机器,但一买回来,父亲就开上了,并且开的还很稳,这让一直担忧的母亲很是高兴,觉着父亲能开着走实在是没花冤枉钱。我们也挺高兴,这样就避免了太多的劳累。每次看到父亲兴高采烈地开着三轮车带着母亲突突前进的身影,我们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然而在高兴中,我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父亲从来不开着倒车,每次在快要到目的地时,父亲总是在目的地前面的路口停下车,用手推着车子将车调过头,然后和母亲一起将车倒着推到地头上,这样的事情我也帮着干过几次。有几次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说开着倒过去呗。父亲说:“不用,路这么窄,不找麻烦。”我理解父亲说的不着麻烦的意思,推着倒车固然麻烦,但总比倒进水沟或者出点什么状况来的容易。于是我们也就默认了这样方式,尽管我们都会开车,都会倒车,但我们从来不主动要求帮着倒车,我们都和父母一起下车去推。
父亲对这辆车三轮车赋予了极大的关注,没事时,总是想着如何去存放,如何去保养。家里没有能放三轮车的房屋,父亲就在院子靠近西墙建了一个厂棚,每次用后,就将三轮车推进去,然后遮挡的严严实实。买三轮车时,父亲买了比一般三轮车高档一点的,带电子打火,只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电瓶充一次电,一向并不经心的父亲总是很准时的记着什么时候该充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日趋发展,在我们家乡,麦子、水稻的收割早已经摒除了先前手割肩挑的原始模式,换成了联合收割机操作的时代,三轮车的用武之处日趋减少,有时候就根本用不上了。但不管用着用不着,每次农忙前,父亲依然很早就开始收拾三轮车,给轮胎充气,给电瓶充电,一样一样,从不落下。每当看到父亲有条不紊的做着那些事时,我心里都感觉很受用,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依然坚挺地传承着几千年来劳动人们勤劳善良的心,就是这颗心,让我们觉着特稳当特踏实特有依靠特温暖。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