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寝大迁移

时间:2013-07-08 07:59来源:《百年甘肃》 作者:岳庆艳 点击: 载入中...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名遐中世纪,威震欧亚大陆。时隔7个世纪,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意不到一场争夺成吉思汗灵寝的较量,却在中国北部边陲展廾。成 吉思汗的陵寝原在内蒙古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蒙语“主的陵寝”之意)。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 吞并整个内蒙古,为了争取民心,他们指使亲日的德土伙同一批汉奸,企凶盗劫成陵东迁至归绥(今呼和浩特)。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以伊盟盟长沙王为首的抗日爱国人士,向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政府提出了迁陵甘肃榆中兴隆山的请求。


1939年6月初在庄严肃穆的宗教仪式下开始启灵,将包括成吉思汗银棺、其二后妃银棺、苏律定和剑等三郃分“霍洛”启迁,踏上了沿霍洛—榆林—延安—西安—榆中兴隆山的漫漫旅程。6月21日当运灵队伍到达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时,各界群众举行了隆重的万人祭奠。7月初,灵车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甘肃境内,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率省城文武官员、各界代表、群众郊迎十余里举行迎祭,祭后即运抵兴隆山,安放在四周云杉合抱、古松参天的大佛殿内。大佛殿的正墙上悬挂着成吉思汗的巨幅画像,殿内正中陈列着成吉思汗的银质灵棺。成灵的左旁是其妃子的灵柩,其形式、装饰和成吉思汗银质棺一样,只是规格略小一点。成灵的右侧放置一把铁矛,银光耀眼,矛长20厘米,柄长250厘米,外裹黄绸,矛缨由人发扎成,据说成吉思汗每斩敌将一员,就拔其头发一根,天长日久,便集成此缨。铁矛前置一方桌,桌上摆着木匣,木匣上陈列着大汗的佩剑,右侧墙壁上悬挂着“只射大雕”的弯弓一张。


成吉思汗的陵寝由一批称之为“达尔哈特”  (蒙语意为“护从者”)的专门守护者。据说他们的祖先原是成吉思汗的亲信军官,到元世祖时始命他们永居成陵之前,作为陵寝的守护者,世袭子继。他们原有五百户,后逐渐减少,到抗日战争前已不足百户。兴隆山的达尔哈特,按奉移成陵时的规定应有五十名,半年一换班,后改为一年一换,但最多时也只有33人,而大多时仅有20余人,他们居住在大佛殿附近的寺院里,除平时守护灵柩外,还负母年的各种祭奠活动,成吉思汗灵的祭奠,分为季祭和月祭。季祭也叫大祭,比较隆重,一年共为四次,规定为农历正月初一、3月21日、7月14日和9月12日。月祭也叫小祭,每月初三一次。大祭例由省府主席亲自前往主祭,小祭则由护陵蒙人径自举行。每逢祭日来临,太阳还没有爬上山.呜呜的号筒声就犹如劲风卷残叶般在人们的耳膜中响起,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宰杀绵羊和马匹,把煮好的羊马肉一块块地盛进银制的祭器中,按等级不同分置在成灵、成妃和神矛前面。当一切祭品安排妥当,数十盏酥油灯照亮每个角落时,一名男子呜呜地吹起法螺,主祭官和陪祭官鱼贯肃立陵前,陪祭官宣读祭文,主祭官献上化圈、羊、酒和香帛,然后退出祭堂,隆重的公祭告一段落。


兴隆山上苍松挺拔,峰峦叠嶂,绿海无涯,是兰州地区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传说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时,曾在此避暑。成吉思汗陵迁至此山后,中外要人游览兴隆山时,没有不去凭吊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1 941年,国民党行政院长于右任来此致祭。1943年8月蒋介石来兰,下榻兴隆山临时“行宫”,蒋介石按照蒙古族的仪式,祭奠了成吉思汗的灵位,并召见护灵人员——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达乐古和达尔木二人。


1949年夏,解放军进军甘肃东部地区。统治甘肃的国民党军阀马步芳在匆忙败退时,于8月13日将成吉思汗灵柩迁移到青海省湟中县的塔尔寺。1954年4月应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多年的要求,终于将成吉思汗灵柩迁回到伊金霍洛故地。1986年由地方集资在兴隆山大佛殿旧址修建了成吉思汗的陵馆,陈列着内蒙古自治区提供的真品图形复制品,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正殿有成吉思汗的塑像,门前殿柱上刻着“佳话犹传民间,万马倥偬六盘消夏·威名允著世界,四夷震慑千载流芳”的对联。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3份宫廷档案揭开嘉峪关清代大修秘史
  • “神行太保”戴宗大笑而终 他明白了什么
  • 周恩来:大家族的尊者
  • 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后 他的五位大将都有何结局?
  • 郑州现73座古墓 墓群主人骨架高大引发惊叹
  • 古丝绸之路上的三大传说
  •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