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作为赵家王朝的董事长,做事喜欢亲力亲为,尤其热衷面试新员工。
跟现在的用人单位喜欢年轻能干的员工不一样,这个自小在危机四伏的皇室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爷子,坚定地秉持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观念,对待年轻人的态度极为苛刻。即便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宋太宗常常一票否决。因此,当寇准19岁考上进士,并顺利迈入国家公务员序列时,着实让众人羡慕得嘬紧了牙花。
有正史记载说,面试之前有人给寇准出主意让他虚报几岁,以免因年轻而榜上无名。寇准却正气凛然,婉言谢绝。又据野史记载,寇准三十多岁时,太宗想重用他,却嫌其年少遂作罢。于是,为了做官,寇准猛吃地黄兼饵芦菔,在强劲的药力作用下,头发胡子很快变白,风华正茂的青年就这么被活生生改造成了中老年大爷。
不论正史野史,寇准把胡子头发弄白也好,还是坚持自我,不加丝毫修饰也罢,都反映了朝廷对官员成熟与否的高度关注,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野史记载的妙趣横生和正史的浩然正气。
寇准年少得志,青云直上,说明他的确才智超群,但有得有失,职场生涯起点太高,缺少早期的彻骨磨炼,难免为日后埋下挫折的祸根。
有一次,寇准向宋太宗汇报工作时固执己见,拒绝领会领导意图,皇上很生气,抬腿要走。寇准却一把薅住龙袍,把真龙天子按在凳子上,接着汇报,说完才告退。好在宋太宗脑筋转得快,赶忙当着其他人的面儿称赞寇准是魏征,如此,不仅找到了台阶,顺便把自己也夸了,意思是自己跟唐太宗李世民一样英明神武、胸襟开阔。
从这个角度来说,宋太宗绝对是寇准的救命伯乐。他看得出寇准是为江山社稷着想,是为自己家兢兢业业地打工,所以不与他计较。但要知道,对于同属打工者的同事和下属,寇准过于生硬的工作方式只能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带来灾难。
担任枢密使时,寇准对出身行伍的副手曹利用一万个看不上眼。有次开会,俩人发生争执,大概是情绪长久淤积,怒气如火山瞬间喷发,寇准脱口而出:“你这舞刀耍枪的粗人,怎能明白国家大事!”本来武人从政心就虚,这句话又正中要害,一下让寇曹关系冷到极点,自此俩人反目成仇,成了冤家对头。
其实,要是换作另外一个知人善任的上级,即便曹利用参政议政能力确实低下,总可以私下交流吧。俩人炸点花生烫壶白酒,促膝长谈,还能有啥说不开的事儿。可寇准压根儿没考虑这个,他这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识太过强烈,以至于被说成废物点心的远不止曹利用一个人,同僚张洎就曾被寇准作诗《庭雀》讽刺过。
是个现代人就明白,尊重同僚和下属也就是尊重自己,这是社会交往的基本法则。拿寇准来说,他后来仕途坎坷,就被张洎逮着了机会落井下石,抨击寇准闲言碎语诽谤朝廷,以致参知政事一职也遭罢免。
一个成熟的员工,干工作不仅要依靠智商,更要挖掘情商,不能只顾流汗拉车,不顾抬头看路。花费点心思去和上下级搞好沟通交流,对于一个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才可能有个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