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荔枝最先名为"离支",后来才写成荔枝。刘邦称帝时就曾收到南海尉赵佗从岭南进贡的荔枝,从此荔枝成了贡品。后来汉武帝攻破南越,曾取岭南荔枝树百余株移植到陕西,并建"扶荔宫".可惜亚热带的果树适应不了北方的寒冷气候,移植百株,无一生者。
古代荔枝高产的年代是北宋,文献《荔枝谱》一书中以"降囊翠叶,鲜明蔽映,数里之间,耀如星火"描述了当时岭南栽培荔枝的盛况。荔枝甘软滑脆,使人食之不厌,古代的文人对荔枝称颂有加。元佑八年苏东坡被贬惠州,荔熟时节大啖荔枝,引得诗兴大发,遂写下千古名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不能久藏,难以保鲜。像唐明皇那样劳民伤财设置专门驿站,要人像接力赛那样传送荔枝进宫在历史上算是另类。历代进贡荔枝给皇帝无非采用盐水或蜜浸渍、晒成荔枝干以保其不变质等方法。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奸臣蔡京别出心裁,由他家乡仙游枫亭选小株结果的荔枝栽瓦瓮中,以海船运出湄洲湾直抵汴京。皇帝尝到新鲜的荔枝龙颜大喜,赋诗云:"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子丹。玉液下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醋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芝。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风流天子宋徽宗夸耀自己能够"密移造化"而嘲笑唐玄宗"一骑红尘"博得妃子笑,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这样的昏君,后来做了金人的俘虏也是不奇怪的事。
民间也有保鲜荔枝的办法,即当荔枝成熟时,摘下荔子,取半截毛竹,将荔子装进竹节里,竹口敷以黄泥密封。荔子藏在竹节间,犹如置之于密封箱中,可以保鲜半年以上,到冬日剖开竹筒犹能啖食新鲜荔子。这是皇帝权臣想不到的方法,算是古代草根的胜利。 据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