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65届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确定,每年的4月12日为国际载人航天日,纪念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太空首旅成功。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完成有史以来的首次太空飞行。他以1小时48分绕地球飞行一圈并安全返回,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外层空间的人,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第一个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人类的英雄情结历来是专家学者与普通民众一致关注的课题。当尤里·加加林太空首旅成功后,他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全世界的英雄"、"全人类的英雄"和"航天时代的英雄".德国洛伦茨·哈格教授认为,加加林的奇迹"不仅是二十世纪,而且是包括未来在内的整个世界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事件".50多年的岁月里,许多人执着寻觅加加林短暂而辉煌的34年人生的"成功密码".虽然至今仍有形形色色的解读,但加加林自身的内在特质和时尚元素,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设备故障分离过程历时10分钟
载人航天至今仍是高风险的职业。1961年的这一领域更是险象环生。
根据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1960年10月11日的指示,"东方"1号载人飞船本应于当年12月升空。然而,战略导弹灾难造成了太空计划变更。在1960年10月24日的黑色日子里,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进行的P-16(即SS-7)新型洲际核导弹的试验发射,意外发生巨大爆炸,结果导致268人丧命,国防部副部长、战略火箭军第一任司令涅杰林元帅也以身殉职。
惨案发生后,苏联政府不仅决定延缓太空首飞的执行,而且在质量与保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呕心沥血,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和急救方案,最后请求最高领导批准发射时,人称"苏联航天上帝"的赫鲁晓夫仍然慎之又慎,一再询问安全问题。
即便如此,加加林太空首旅也并非"一帆风顺".长期对加加林潜心研究并有专着问世的俄罗斯着名作家古巴廖夫,一直将齐奥尔科夫斯基、科罗廖夫与加加林统称"航天三鲸".他是最早、最多接触有关太空第一人秘密档案的作者之一。
他从长期秘而不宣的加加林飞行详细总结中得知,环地108分钟里的"雪松"(加加林的呼号)实在并不轻松,尤其是返回地球之时。按照标准程序,制动火箭点火,座舱与设备舱分离。座舱降到离地面7000米时,宇航员连同座椅被弹出舱外,并张开降落伞。在4000米高度时,人椅分离并用降落伞返回地面。而实际情况是:加加林的座舱与设备舱未能及时分离,座舱疯狂地旋转起来,他当即感到天旋地转,头晕目眩。分离过程原计划只需用时10秒,但最终花了10分钟。成败的关键点不是那"基本顺利"的98分钟,而是在出现异常的10分钟。此时的加加林没有惊慌失措,没有丝毫怯弱,而是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与心理能量处置了险情。加加林以意料之内的勇敢、镇定、毅力、忍耐应对了意料之外的危难。否则,其余的98分钟乃至整个飞行就会功亏一篑,太空首旅的历史肯定就要重写。
博览群书阅读雨果、海明威的作品
航天科学是一门汇聚众多学科的极其复杂的科学体系。虽然半个世纪前的"东方"1号飞船与现在的航天设备及技术相比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但要驾驭被赫鲁晓夫比喻的"第一只苏维埃燕子",克服地球引力,叩开太空大门,却是当时世界科技的第一难题。苏美在该领域的竞争可谓惊心动魄。而加加林以学习为突破口,以应用为落脚点,将理论家的学说与总设计师的图纸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进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率先打开了史无前例的新空间。
作为苏联"应用航天之父"及航天大军的天才"主帅",科罗廖夫在确定宇航员的关键时刻力挺加加林,根本原因是敏锐地洞察到这个年轻人的"力量",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超凡脱俗的学习能力。加加林深得赏识的原因,是他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是对所学知识和所训课目的融会贯通与快速反应。曾有苏联教授披露,首次太空飞行后,科罗廖夫及时举荐加加林去大学深造,珍视的正是他的科学家潜能。
其实,加加林并无什么"高学历".身为普通农民的儿子,小时候他甚至一度中断学业,以便减轻家庭负担。但是,他炽热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毅力得到了家长的种种鼓励。即使翻砂车间的繁重劳动也没有影响他在工人夜校的学习。进入中等技术学校,加入航空俱乐部及在成为军事飞行员之后,他最着迷的是苏联火箭研究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着作,同时得以博览各种图书,其中包括朗费罗、雨果、狄更斯、惠特曼、海明威等人的文学作品。熟知内情的列昂诺夫透露,这在宇航员群体里是绝无仅有的个案。加加林还将学习贯穿到既学做人又学做事的各个领域。这些不仅铸造了他事业的辉煌,而且促使他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人们称他为所在集体和自己家庭的"精神中心".
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投身新发现
在加加林进入茫茫宇宙的几分钟前,曾有一个着名的讲话,通篇最具穿透力的便是他溢于言表的责任感。他说:"我将第一个去实现数辈人的理想、第一个去铺设人类通往宇宙的道路……这不是对一个人、数百人、一个集体负责。这是对全苏联人民、全人类,对人类的今天和未来负责。"正是如此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才足以激发出他执行"天上第一"任务时的智慧与意志,尤其是遭遇"意外情况"时非常人所能理解和忍受的精神和生理上的自控力与决断力。也正是如此高度的责任感才足以催生出他高品位、大境界的"幸福感".
加加林在同一篇讲话中谈道:"即将展开太空之旅的我是否幸福呢?当然,我很幸福。无论在任何时期,对人类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投身新发现。"
苏联二号宇航员提议设立宇航节
2013年4月12日,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航天节庆的丰富内容。今年已是国际社会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载人航天日纪念活动。
俄罗斯最新的解密材料表明,为纪念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太空首旅成功,苏联二号宇航员格·季托夫(2000年9月20日病逝)曾向苏共中央提出设立宇航节的建议,而议案中本身就包括解决其国际性节日的问题。2011年,在人类太空飞行5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季托夫的遗愿终于实现,联合国充分肯定了"为造福全人类的空间探索开辟了新途径"的历史事件,并决定"今后每年4月12日为国际载人航天日,以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
这份决议的提案方和推动者是俄罗斯,最后60个国家表示赞同。事实上,除特殊年份外,原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每年4月12日的宇航节都有规模不同、形式各异、主题有别的纪念活动。尤其是2011年俄罗斯以加加林太空飞行50年为契机所策划的航天年,则成为继1961年之后的另一次大庆典。
普京强调,"对加加林太空飞行的大规模庆祝不仅要引起对航天业的关注,而且在整体上要能够提高科学的威望、创新的威望,展示发展这些方面的全部重要性和前瞻性,这对青年有着特殊意义。"
五岁小女孩目击加加林降落
在每年的俄罗斯宇航节里,萨拉托夫的"重头戏"历来是全俄翘首以待、举世为之瞩目的亮丽风景。加加林的人生际遇及死后哀荣与此地总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情结".
俄罗斯萨拉托夫州人为自己与荣誉市民加加林的不解之缘而骄傲。这里有加加林读过书的中等技工学校;有他加入过的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航空俱乐部;他在这里驾驶雅克-18完成第一次独立飞行……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