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访古

时间:2013-10-10 08:17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宏荣 点击: 载入中...

狮山

 

  就因狮山镇是块风水宝地,所以境内古文化灿烂多彩,自然古文化成为了狮山镇一道永远亮丽的风景;走进狮山镇境内的人,没有一个不被这道古文化风景所陶醉。

 

 

  狮山八景

 


  狮子山,位于狮山镇西约3公里处,公路行程10公里。主峰海拔2419、9米,壁立千仞,巍然耸立,颇为壮观。有"西南第一山"之美称及"雄、古、奇、秀"之赞誉。有近700年历史的正续禅寺古建筑群;有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遁迹狮子山为僧的传说;有五六平方公里的平顶林海和东侧层叠的悬崖绝壁。是云南省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狮子山的景点很多,而今开发的共有34个景点为盛,但古时狮子山只有八个景点,这八个古景点是:翠拥中峰、诸天楼阁、古树楹云、万壑烟霞、巉岩接日、寒泉瀑布、曲水流觞、花开文苑。这八景都有名人留下了诗文赞美,使每一个景点都有一首名诗,使每一首名诗都成为一道风景。


  "翠拥中峰",此景在今狮山公路6至7公里附近。古时,那里左右两条深箐,流水涓涓,中间一山梁,突然形成一道绝壁。壁顶是一平台,台上原有一亭,名为"中峰亭".清朝武定知州郭怀礼有诗赞美"当中拥一峰,兀立冠云表。翠色浓欲滴,烟岚四面绕。登临一纵目,始知众山小。"后因亭子毁坏,附近林木过伐,山箐流水枯竭。现生态有所改善,虽仍列为一观赏点,但已很少有人去游览。"诸天楼阁",此景指正续禅寺古建筑群,包括石坊、山门、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建文祠阁)、南北陪殿、南北庑厢、翠柏亭、方丈室、从亡祠等建筑,占地面积11304、53平方米,房屋12间。它建筑在一百多米高的悬崖下一道南北走向的平台上,掩映于参天古木之中。清朝武定知府王清贤有诗赞美:"狮峰好景赋繁吾,楼阁分明出画图。远害潜龙晒野壑,随心古佛载毘庐。鸟窥净域声多逸,花爱游人兴不孤。数载相依看不厌,闲来步步入蓬壶。"而今此景分解为"狮山牌楼"、"大雄宝殿"、"建文祠阁"、"龙凤翠柏"、"乾坤双树"等景点。


  "古树楹云",此景在翠拥中峰下路旁,那里有一块巨石,石上有清乾隆四年刻的"古树晒云"四个大字。此景常见于正续寺前的高大阔叶林带。无法考证作者的古人有诗赞美:"白云不在天,番然来栖树。想欲借一枝,要同飞鸟住。树亦不送迎,随云自来云".登上狮山顶峰,只见脚下云雾缭绕,山峦丛林尽在虚无飘渺之中,云雾渐渐稀薄,一些树尖慢慢显露出来,像是浮在水面上的丛丛水草,形成了这道美丽的景观。"万壑烟霞",继隆庆碑的栈道弯曲而上,在"玉玄关"附近的石壁上,刻有"万壑烟霞"四个大字。明嘉靖年间,武定同知左桢有诗赞美:"仙台萝幌有丹梯,入翠褰裳出处迷。远害伏云来辟谷,疏狂扫石谩留题。步虚曾啸青天上,启极高明白日低。一目千山唯此胜,风烟不到鹤幽栖".有雾之晨,整个武定坝子及周围群山,弥漫着白雾,从山顶俯视,如一巨盆装满花絮,随日出日升,云雾渐渐散去,露出周围山头,宛如云海中之小岛,而沟沟壑壑仍填装着烟雾,久久不散,此即形成了"万壑烟霞"景观。


  "巉崖接日",在"龙隐庵"北侧,一堵刀削斧劈般的高崖立空而立,必上,康熙己丑年所刻的大型摩岩"只有天在上"异常醒目。故有无法考证作者的古人有诗赞美:"巉崖在天边,与日原相近。一见日将落,即以手捧定。遥看绝壁上,一轮现金镜".站在那里,仰看峭壁接天,高不可测;俯视林海芒芒,深不见底;令人心旷神怡。每当夕阳西坠,如火球挂在崖顶,似乎伸手可接。"寒泉瀑布",位于观音洞北侧,山顶小箐之水,流下30米的悬崖,呈三级瀑布之势,故有无法考证作者的古人有诗赞美:"远看珠璎垂,近闻雷霆响。何人将匹练,直挂青山上。只恐出山泉,日日添新涨".古时四季都有水,每天都能观赏到"寒泉瀑布"的自然奇观,而今在夏秋时节才有泉,因此,夏秋季节是观赏"寒泉瀑布"的最佳时节。


  "曲水流觞",位于狮山顶的丛林之中,距观音亭有300多米,从一块凹地中的一株老树新枝的牛筋树下,流出一股泉水,清澄甘冽。清代至民国初年流量较大,人们曾用石槽引至月牙潭。此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故名"九曲黄河".据康熙《武定府志》中记载:"明万历八年(1580),有荆南御史刘维登狮山览胜,惜此水淤起沙砾,于是倡导寻水源而浚,并建亭于泉边,名曰"浚泉亭".亭成之日,刘维邀约众客,效王右军修禊兰亭之举,临流赋诗,畅叙幽情,故又取名:"曲水流觞".刘维写诗赞美:"水性本来直,引之使为曲。宛转作流觞,左右绕修竹。环坐修禊人,毕映须眉绿。"民国九年(1920),有人在圆觉庵北侧一块巨石上,凿有九曲八弯的"曲水流觞"图案,并浮雕大幅鱼龙变化图。刻工精细,形象逼真,巨鲤皱龙跃于曲水之间,有"曲水流觞"四个字,故成为一景观。"花开文苑",古时指禅寺的牡丹花圃和方丈室东侧的花圃,古人有:"鲜花满砌香偏远,老树撑天色倍浓"的诗句。据云南省图书管,管藏善本书《纪我所知录》罗养儒撰述之《武定狮山正续寺》一文载:"明宣宗,宣德及明英宗正统年间,明建文帝亦尝为寺中住持,盖是时建文直一云游僧……颇负高僧名望,故随在一寺,都居于方丈席,建文住持正续寺,亦积有年,乃于寺之佛殿前,植有木勺药二本,按木勺药亦花中异品属灌木也,花大如盆, 在云南地处颇少,唯见鹤庆之朝霞寺内有此佳种,建文当日或许是由迤西移其种而来也,在繁花时,建文殊爱重之".故有古诗赞美:"山高早得春,山茶红满苑。初如躅锦张,后如绮霞散。年年花自开,栽花人不见。"狮山的景观真可谓一步一个景,而四时又不同。春天山花浪漫、百鸟争鸣;夏季树木苍翠、尤宜避暑;秋日天高云淡、明月清风;冬日寒梅傲霜、云海松涛。


  狮子山古八景,是狮子山最美的景观,八景布于纵横数公里内。狮子山古八景有着集山水秀丽之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艺术里的人文景观,两道风景组成了一条动观、静观、仰观、俯瞰、近观、远眺相互交织的旅游线,使狮子山从古至今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凤家古城

 


  凤家古城,位于狮山镇北20多公里的三台山。康熙《武定府志》中记载:"三台山,俗呼龙三藏。四周峭壁悬崖,密林丰草,羊肠一径,纡回曲折,而上顶宽平,可容万马。又有一清泉一湾,曲流成涧。昔为凤朝文囤兵之所,故迹犹存".


  就因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明孝宗朱佑樘钦赐姓凤,使显赫滇中的凤氏在三台山修建古城,故名为"凤家古城".凤家古城海拔2563米,山中清泉曲流成涧,四周悬崖绝壁,仅有一条羊肠小道迂回至山顶,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凤家古城全用1米长,20公分厚,30公分宽的条石砌成。墙脚厚1米,高有4米,里城堡长12.4米,后墙长29.6米。外城堡,全部周长400多米,周内半径为100多米,沿山顶用规则的毛石砌成,呈椭圆形,可住千军万马。


  在凤家古城中,建筑最具有特色的是内城堡,而内城堡是用1米长,30厘米宽,20厘米厚的条石和大毛石块砌成,略呈圆形,直径139米,周长436.67米,占地面积约100多亩。在内城堡后侧30米处有一个大厅,坐背向南,全用条石砌成,长约27米,宽23米,大厅前面有三层石台,每层宽5米,一层比一层低1.5米,每层都有石阶。石台两侧各有房3间,为大厅耳房。最低一层长4米,宽33厘米,高16.5厘米,雕有菊花、石榴花、马樱花及如意花图案。院子边有插旗的石墩4个,石鼓一对,显的十分壮观。

 

 

  南诏石画

 


  南诏后期,凤家古城是罗婺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统治中心,在丰富而灿烂的人文地理景观中,那二幅南诏摩崖石刻画是众多石雕文化中的佳作,位于凤家古城的一道悬崖峭壁上,摩崖石画雕刻在10米高的峭壁上。右边是"大圣摩诃迦罗大黑天神",高有4.52米,宽有2.4米,身材魁梧,戴盔贯甲,衣褶飘扬,腹前作结,浓眉怒目,胡须满腮,露腿跣足,右前手执戟,后手垂下握佛珠一串;左前手屈肘于胸前,后手托塔。脚踏浮云,身上斜挂一串骷髅。人体下部突出。采用高浮雕手法,越往上浮雕越浓,表现为自然后昂的动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