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天堂太远,中国很近(2)

时间:2013-10-29 08:40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马晓旭,杨雯 点击: 载入中...


  越南语虽然被拉丁化了一个多世纪,但至今仍遗留强烈的汉文化痕迹。时至今日,它仍然要借助汉语来充实词汇,如"公安"和"社会主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古典名着拥有大量读者,而越南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金云翘月》,其故事蓝本则出自中国清代同名小说。


  19世纪法国殖民统治让越南与母文化分离了一个多世纪。到了近代,民族解放独立的共同诉求将两者再次联结。在革命蜜月期,中国人饿着肚子帮助越南战胜了法国和美国。毛泽东成了越南人民的先驱和导师,邓小平则是越南一个时代的经济学家们的偶像。


  "从'思想解放'、'摸着石头过河'到'一国两制',他的智慧和理论都让我赞赏。"有"越南吴敬琏"之称、越南市场化革新的设计师之一的黎登营说。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代改革者所塑造的新越南确实带有强烈的中国气息,被西方称作"中国的好学生".


  即使是最漫不经心的越南人,他仍有无数的途径感受中国。来自后者的电影和电视剧几乎霸占了老百姓的电视机,流行音乐则永不停歇地震动年轻人的耳膜。


  "我喜欢陈坤和赵薇。"河内文庙导购小姐阿蓉说。出生于1988年的她已经看不懂孔子像两旁的对联,更说不清82块进士碑的来历。但她坚称看过所有中国名导演的作品和能准确唱出50多首中文歌,"我了解中国。"她说。

 


  在中国和美国的夹缝中

 


  从广西边境友谊关出发,穿过苍苍莽莽的越北丛林、战争年代血流成河的扣马山岭和蜿蜒绵长的奇穷河,即可通过各种交通工具便捷舒适地抵达越北门户谅山。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的炮火曾把这里夷为平地。


  老兵黎德雄已经56岁了,现在是一名摩托车司机。他参加过上世纪越南最大的两场战争--美越战争和中越战争,两块弹片留在了他体内,一下雨左腿就抖个不停。


  "历史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他以缓慢的口吻说,"我只能相信我的国家。"


  现在,黎德雄的家庭以新的方式与昔日对手继续产生联系--儿子在一家美资公司,女儿则在中国南宁留学。像很多普通的越南家庭,黎德雄一家分享了国际经济交往所带来的利益。现在,他还和一个做边境运输的中国人成了朋友,经常一起下象棋和抽手卷烟,他们可以毫不忌讳地谈论战争,而且都不强求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放下仇恨,但不意味着可以失去戒心。"迎着奇穷河呼啸的大风,黎德雄说,"历史给过我们教训。"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是一个南北纵向狭长型国家,由于扼守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历史上多次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除了影响最为深远的中国,越南在19世纪被法国统治,二战中被日本占领,接着,美国人又来了。军事强权带来文化殖民,同时刺激了民族性。


  实用主义与民族主义并立,正是当下越南国家性格中最显着的特征。一方面,它有助于在大国的夹缝中保持柔性,另一方面则暗藏扩张的欲望。1978年入侵柬埔寨和蚕食南海海域都是其具体体现。"实质都是增加战略纵深。"一位军事学者说,"越南的国土很窄,让她充满危机感。"


  当老兵黎德雄疾驰在边境线上时,往南700多公里外的岘港渔民张水永正试图平复复杂的心情--他看见仙沙港的美国军舰上升起了星条旗。1965年2月,3500名美军在这里登陆,越战开始。在被美军燃烧弹夺去两名亲人后,他拿起了反抗的步枪。


  但年轻人们似乎不那么计较,甚至不知道这段历史。他们拿着可口可乐,穿着夸张的棒球服和耐克鞋,朝上岸的美国兵吹口哨和招手,还送上鲜花。离他们不太远的橙剂救助中心里,一百多名畸形儿童正在忍受与生俱来的痛苦,他们是越战期间美军化学武器的产物。


  "历史的旧债需要解决。"张水永说,"但不应该是我现在看到的方式。"


  7月15日,美越联合军演,像释放一枚信号弹,试探着已经发生微妙倾斜的中美越三方关系。"越南想在大国之间搞平衡。"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少将说。


  越南对美国的示好有军事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上的考虑。与最大贸易逆差国中国相反,美国则一直是越南最大的贸易顺差国,2009年达84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是一台巨型输钞机。


  滚滚美元让越南淡化战争记忆,与宿敌握手言和,结成新的同盟。而美式生活在越南年轻人中不但不被仇视,而且越发向往。在河内西湖旁的酒吧街,入夜后霓虹绚烂,姑娘衣着性感,迈着暧昧的舞步,以结识西方人为荣。


  而越南的知识界也在为新的外交思维提供理论支持,学者们认为:越战只是意识形态之争,但中国人却为了领土和利益。


  "远华亲美",这正是现实中中越关系上一层难言的色彩。

 

 

  在"去中国化"的同时"去中国"

 


  2010年,一个制作宏大的越南题材电视剧在本土遭遇了巨大的不公:中越合资530万美元,由众多越南一线演员领衔的大型史诗型电视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被禁播,理由是"太中国化".


  这部原定为河内建都1000周年献礼的作品讲述越南太祖皇帝的成长历程,拍摄点在中国横店。越南影视审查方看后非常不满,说把越南太祖皇帝拍成了中国皇帝。


  一个言论温和的越南学者也不太走运。同年底,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阮辉贵接受一家中国媒体的采访,表达了"中越文化同源"的观点,结果遭到口诛笔伐。反对者认为这无非等同承认越南文化出自中国文化,"是对历史的歪曲和对民族的冒犯".最后,阮不得不发表声明,说是在非正式场合受到了诱导式访问。


  失去献礼剧的河内千年大庆依然热烈,只是"中国因素"被媒体最大限度地回避。仅仅在一个多世纪前,越南还是一个典型的华文国家,法国殖民者到来后设计了一套拼音文字,在1945年左右基本取代汉字。此后随着中越关系的起伏和民族主义的抬头,越南教科书淡化了两国的历史交集和文化渊源,搁置中文名着,还一度取消了中小学的汉语课。


  教育者们希望以塑造独立、自生的越南文化来提升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这从情感上并不难实现,但"去中国化"者们的困难却更多地来自历史的逻辑和现实。


  "只要对越南历史追问得足够彻底,总绕不开中国。"河内国家大学历史专业学生阿春说,"没有能单独剥离于主干的枝条。"


  而中医专业的阿龙则抱怨薄弱的中文基础让他对一些知识要点如堕云雾,"中医的精髓都藏在那些珍贵的古籍里,它们无一例外用中文。"就连学习越南教育史,也无法避开供奉在文庙的2313位科举进士。


  今天的中国在越南一头冷,一头热。一方面,官方努力切除与中国的文化脐带造成大众认知空白;另一方面,崛起的中国正在散发出无穷魅力。像世界大部分地方一样,"中国热"在越南也兴起,唯一不同的是,它更多地是基于实用角度而非文化认同。


  阿春和阿龙现在正在主持着一个汉语俱乐部。在河内,这样的团体一共有3个,接纳着数以百计的汉语爱好者,他们或出于兴趣,或出于工作需要而走在一起,当然,多少还有些出于时髦。


  前些年,十多位知名的越南专家联名向教育部上书,要求恢复中小学阶段的汉语必修制度。一些歌星,也热衷取一个听起来很中国的艺名来增加时尚感。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红色拿破仑”武元甲
  • 1975年越南曾用妓女骗占南子岛
  • 1975年越南用妓女骗占菲律宾控制南沙岛屿
  • 李光耀:印尼驻联合国代表称越南对华裔仁慈
  • 百感交集越南游
  • “赖宁”幸福回归 2011年太原市政府已将雕像迁回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