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有多少曾受古印度文化影响?唐三藏的顶骨为何能够保存至今?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晶来到省图书馆长江讲坛,通过讲解印度智慧揭开了这些文化之谜。
实际、世界、刹那、出现、知识、头头是道……大家可能并不了解,这些词汇都诞生于中华文明与古印度文化的交融。孙晶说,自汉朝开始,随着古印度传来佛教典籍的大量翻译,许多新的语汇被吸纳入汉语语汇之中。大学者梁启超曾认为,佛教的传入为中国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词。
唐玄奘对中印文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孙晶说,唐三藏的顶骨能够保存至今,就是一段跌宕起伏、悬念迭生的传奇——
孙晶介绍,唐三藏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664年唐三藏圆寂,奉旨葬在陕西兴教寺。唐末战乱频仍,兴教寺的三藏舍利塔被毁,唐僧顶骨暴露出来,恰逢一出家人发现,他收拾好顶骨,背至终南山紫阁寺供奉。中间又经过一系列战乱,北宋太宗年间,南京天禧寺住持在毁于战火的紫阁寺内,再次发现玄奘顶骨,于是又将顶骨千里迢迢背到南京。
1408年,明成祖再建大报恩寺,继续供奉玄奘顶骨。清末,大报恩寺又毁于太平天国期间,自此玄奘顶骨便销声匿迹了。
1942年2月23日,侵华日军想在南京雨花台建神社,无意中挖到一只锦盒,里面竟然密藏着唐僧顶骨。石函出土后,陪葬品被哄抢一空,日寇将唐僧顶骨打碎成多份掠至日本。不久,在中国强烈抗议之下,日方私留1份,其他归还中国。
据文献记载,后来唐僧顶骨分配到全国5个城市,其中广州分得1份、天津1份、北京1份、南京2份。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也分得1份。
1955年,郭沫若率领文化访问团出访印度,将天津的那份顶骨送给了印度,至今供奉在印度那烂陀寺。
世事变迁,北京、广州分得的顶骨均已不知去向,如今供奉于成都近慈寺的唐三藏顶骨,最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