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减肥,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一系列骨感美人。瘦已经成为爱美女生无可争议的王道。看着女星们越来越尖的下巴和越来越瘦弱的肩膀;看着她们通过非健康手段甚至手术刀,将不可能变成可能,那种为了追求弱柳扶风效果而对自己"痛下杀手"的精神,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事实上中国控制体型的案例自古有之。最早的关于可以减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而且并非针对女子而是男子。《墨子·兼爱中》记载楚灵王的臣子们为了投其所好,每天饿得头昏眼花,扶着墙进,扶着墙出。一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堪比今日追求骨感美的年轻女子。然而所谓"楚王好细腰",并非特指喜欢女人的细腰,无论男女,他都喜欢细腰。记载中那些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臣子也大多是男子。与其说瘦身是当时的风潮,不如说是人们对楚王个人喜好的取悦。这种减肥自然与美无关,更与健康无关。而论起女人为男人减肥的风潮,西方的历史恐怕要更早些。
胖女人的黄金时代与终结
欧洲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有呕吐室的存在,参加宴会的贵族会在席间将自己所吃的东西在呕吐室中吐掉。有学者认为,这是为了在宴会中品尝更多的食物,这也被认为是罗马亡于奢靡的铁证。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贵族们屈服于皇帝的威仪,不敢擅自离开晚宴,不得不在席间找地方清空肠胃以便持续进食。呕吐室的建造初衷众说纷纭,但无论是哪一种解读,呕吐室的产生显然都与减肥无关。相反,"吃下去"才是对君王最好的取悦。这一点,从古罗马时期的雕塑也可见一斑。无论是维纳斯、胜利女神,还是其他女性雕塑,无不拥有健硕的躯体。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在接下来的一千多年漫长的中世纪里,欧洲一直笼罩在连年的战争、鼠疫和各种自然灾害之下。对于饥饿和动荡的记忆如影随形。人口急剧减少,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为能够喂饱自己的肚子发愁。人们随处可以见到皮包骨头,饥肠辘辘的妇人。相较之下,圆润的、被脂肪包裹的女性胴体成为男人争相追捧的目标。德国历史学家约阿希姆?布姆克在《宫廷文化》一书中就曾指出,中世纪宫廷对于美人的评判标准中"圆圆的下巴"是必不可少的特征。世人描述美人的体态时则惯用"洁白、圆润和光泽"来形容美人的手臂和腿部。想必那时候,像今天时兴的这种像锥子一样,看上去可以砸核桃的尖下巴和扁平的、完全皮包骨头的手臂并不是多么受欢迎。人们对于灭绝的潜意识恐惧,使得"丰满的妇女更易于生育"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文艺复兴之前一直被有机地融入到男人对女人的爱慕里。客观生存条件的恶劣,使得男人对于"好生养"的女人有着羞于启齿的偏爱。为了取悦男人,贵族妇女常常穿戴零散、多层的衣服,头裹纱巾,以满足男人对于优雅和安逸的幻想。在中世纪,"女人的容貌和品德本身一钱不值,其价值仅仅在于取悦和激励男人".男人喜欢胖女人,于是胖女人便大行其道。
回望当时的中国,正值盛唐的古老帝国同样以肥为美。虽然唐朝被后人认为是中华大地的鼎盛时期,但很少有人知道,即便是他的巅峰时刻,人口也只有区区八千万。中国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一直要等到17世纪马铃薯传入中国以后。在此之前中国粮食的产量早已进入瓶颈。在马铃薯、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前,贫困阶层一直无以为继,这也使得"胖"变成一种特权的象征。换句话说,食品对于号称盛世的大唐帝国来说仍是某种程度上的奢侈品。因此当时的唐朝男人和中世纪的欧洲男人一样,感受到了自然的威胁,渴望从女人身上找到安慰。
物以稀为贵,胖女人不再受到青睐与她们的队伍不断壮大息息相关。15世纪文艺复兴之后,一拨又一拨的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带领人们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最终,18世纪的工业革命彻底颠覆了古典的农耕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新兴交通工具使得粮食种植和运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防腐剂致使食物储存的时间越来越长,二十世纪之后,反式脂肪酸被大规模地运用于包装食品,解决了食物储存上的最后一个瓶颈--肉食。反式脂肪更易于保存的特性使得油炸类肉食成为价格低廉的美味选择。这种如今被人们称为垃圾食品的快餐主力军迅速催肥了一代人。它们如雨后春笋般爆炸式席卷了美国乃至全球。另一方面,随着二战后电视和汽车的普及,减肥遇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这也让更多男人对苗条女人心向往之。
人们渐渐意识到了肥胖的危害,也第一次让"节食"这一概念成为众人皆知的健康时尚。20世纪70年代,体质指数(BMI)正式成为衡量人体健康和胖瘦的普遍指标(用体重数(公斤)÷身高(米)平方得出数字。中国官方标准认为BMI在18.5至23.9之间为正常。大于23.9便是肥胖了)。仿佛一夜之间,自觉征服自然的男人们就换了口味,胖女人的身材不再成为她们引以为傲的资本,反而成了揭不下来的红字,与她们如影随形,被放在台面上供他人调侃取乐。
艰难的取悦
如果说欧洲历史上有什么瘦身标准贯穿古今的话,要数人们对于细小腰身的偏爱了(这一点倒是和楚王不谋而合)。即便在偏爱丰满女子的中世纪,也偶尔有对于细腰偏好的描写。到了文艺复兴以后,贵族女性对于腰身的追求更达到登峰造极的新境界。进入16世纪,西班牙式的紧身胸衣成为女人们争相购买的内衣。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女人第一次为取悦男人自觉自愿佩戴在身上的枷锁。
胸衣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时期。只是文艺复兴以前,这种胸衣对身体并没有任何束缚作用,而只是作为普通内衣的衬裙。在文艺复兴初期,一般贵族女子的紧身胸衣仍然是用布制成的,并不会给身体造成太大痛苦。直至1577年前后,出现了一种叫做"CorpsPique"的紧身胸衣。它比之前都要厚实笨重,在亚麻紧身衣的各个侧面还穿入了鲸须用以支撑腰部的收缩效果。正前方的下面还选用了更加坚硬的木头或金属包底。整个胸衣看起来又厚又硬。贵族妇女为了追求更细小的腰身把上述不应作为内衣的材料统统穿在身上。这些实际上繁重的衣物使得她们看起来轻盈无比。很多女人因此勒断肋骨、流产甚至内脏移位。正如三寸金莲以残忍成为中国男权折磨女人的典型案例一样。宫廷贵妇勒细带的动作在许多电影和照片中反复出现,后来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奴役女人的时代标签。
18世纪,法王路易十五大力推崇洛可可风格。纤细、浮华和繁琐的风格在欧洲大行其道。那一时期的女装也受到了影响,注重繁琐极致的形式美。女装的设计朝着越来越细的腰身和越来越庞大的裙撑发展。贵族出身的女孩们从未成年的少女时期就被要求裹胸束腰。从18世纪直至一战,束腰也越来越向酷刑方向发展。女孩们日复一日地绑着,导致血脉周流不畅,这种"刑具"以捆绑太紧而爆出的青色血管为美。这种男人奴役女人、女人屈从于男性的审美,这种挖空心思的艰难取悦,在那一时代竟然被宣传成性感而诱惑的美丽。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