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几多辛酸,几多苦涩,几多深情,几多厚爱,无不让我感慨万端,让我由衷地爱着我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交官父亲。
现在,父亲在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任一秘、领事部副主任。为了支持妈妈的新闻事业,他没有强求妈妈留在使馆,而是顺应她的意思,当她在使馆待了一年以后,同意她返回国内。这对于远在异国他乡、独立开伙做饭的外交官来说是何等不易啊!难怪有人说:“老杨从来不为自己着想。哪怕稍微自私一点儿,也不至于到老还在驻外使馆里过单身汉的日子。”
的确,父亲为人敦厚善良,对同事对朋友都以厚道出名。对我来说,则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深深父爱,还有穿透云霄的--
万里亲情
每逢有人从比利时回国,我总能收到带着父亲浓浓爱心的各种各样的“洋货”.一次,一位叔叔来电话,说父亲托他给我带了整整一箱子的东西,让我尽快去取。
见了那位叔叔,他拎过一个沉沉的箱子:“喏,这是给你的。”我不好意思地说:“您瞧我爸这人,让您带这么多东西,真给您添麻烦……”
还没等我说完,叔叔就连连摆手“唉,你怎么不理解当父亲的心呢?你爸在那儿天天念着你,说你有出息,又孝顺,一有人回国,他就巴不得把所有能带的东西都带给你。你还说这话!”
得,倒是我的不对了。
回家打开箱子,好家伙,比利时巧克力、奶糖、大榛子、夏威夷大果仁,甚至泡泡糖、面包干……简直可以开个食品店了。而事实上,这些东西北京都有,价钱甚至比比利时还便宜,可是,面对这无尽的爱心,我能说什么呢?
后来,父亲又托人给我捎回各式衣服。我的衣橱鞋柜挤得再也没有一点空隙。而望着这些对我这个工薪女子不大能派得上用场的高档时装,我也只能在频频感动中频频叹息。
我不得不对父亲再三说衣服多得够穿两辈子,可他依然爱心有加地托人捎回。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心痛地说花那么多钱买一大堆我不太喜欢的衣服实在是可惜,父亲才真正扼腕收敛。这以后,父亲不再托人带大包的东西,但小包还是源源不断。
有一次,一位叔叔打电话来,说爸爸托他给我带回一样我最喜欢的东西。待我“打的”去取时,发现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石榴。而父亲信中说,为让人带这石榴,还请此人吃了顿饭,说女儿最喜欢吃石榴。唉,连我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爱吃上石榴了。
有人说,爱之至深有时可变为“智碍”,行为也随之而愚。我看父亲的言行还真应了这句话。可是,又有谁能否认,正是这些“愚行”,渗透出亲情的暖流,滋润着两地长相守望的心?又有谁不被这些“愚行”渗出的浓浓亲情所感动呢?事实上,父亲给我的,何止这物质上的浓浓亲情?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身教胜于言教的--
人生追求
父亲深爱着他从事一生的外交工作。在他与母亲结婚没多久,他便对我说:“杉杉,我希望你能天天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虽然你还小,可你是中国人,你应该关心中国的事情。对吗?”我点点头,觉得父亲说得特别有道理。从此,不爱看新闻的我也坚持天天看新闻。这以后,他又时常给我讲些有关外交工作的故事,使我从小对学识渊博、机智幽默的外交官充满了敬重和崇拜,以至于暗暗下决心,长大也要当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但另一方面,我从小就深深地喜爱文学,特别是在北京二中这个作家的摇篮中,我一篇篇稚拙但不乏真诚的笔耕之作频频见诸全国各大报刊,并多次在全国获奖,使得我的作家梦也越做越圆。父亲自然很欣喜。他说:“无论你走哪一条路,文学也好,外交也罢,都需要广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因此,他鼓励我多读书,读好书,并常常和我交流读书心得。即使在他远驻国外的日子,我们也通过书信交流。这使我受益匪浅,并深深折服于他的深刻与渊博。
在我考上外交学院后,他送给我一套《新中国外交风云》,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咱俩是校友了,我希望你将来比我出色。”同时,他又常常提醒我:“从事外交工作,仅有流利的外语和广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很高的政治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他对我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打工”一直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毕业前夕,我正在一家“外企”“打工”,每天虽然只干半天,月薪比父亲干3个月赚的钱还多,这使得我在面对双向选择的毕业去向时,有些倾向于“外企”.一天晚上,父亲拿出一摞厚厚的相集,指着那一张又一张的照片,很动容地为我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最后他说:“我不想影响你的选择,我只想告诉你:我干了一辈子外交,虽然清苦,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钱固然重要,但生命中,总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说这话时,父亲态度平和,话语却坚定有力,以至于我望着他,望着他满头的白发、眼角的皱纹,以及目光里的坚定和执着,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这就是中国的外交官!一位在外交战线上奋斗了一生的普普通通的外交官!
正是这一席朴朴实实的话,正是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我最终还是无怨无悔地走上了与父亲同样的路。
如今,父亲远驻比利时,还常常在信中问起我的工作,时时给我以鼓励。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记住,我为你骄傲!”而我,也常常骄傲而自豪地说:“我,是外交官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