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去书店买到一本书,书名就叫《肥肉》。现在人们之不敢吃肥肉,一如行路之避虎狼。而肥肉实在应该是好吃的,而这本书的好还在于,买一本可得猪肉一块,那张肉票就夹带在书里,而且得到的居然是进口猪肉,还是猪身上最好的部位,这真是让人欢喜之至。看书多年,买书也非一日,这样的事也只在今年碰到过这一次,让人不免有躬逢盛世之叹。只是在心里不免产生非分之想,如果再有这样的书出来,书名不妨就叫做《汽车》,但愿随书可得汽车一部。
从小吃肉,最怕的就是吃肥肉,碗里或有一块两块,必定拣出,大人不免要说上几句,但说归说,不吃还是不吃。虽说不吃肥肉,而肥肉炼过油的油渣却真是美味。猪的肚子里的那两块板油,是炼油渣最好的部位,炼到微黄,放到一边凉冷,入微盐,真是好吃。鄙人乡下的滋油饼,便是用这油渣来做,把油渣细细剁碎直接和到面里,然后再放在铛里烙,烙好的饼只需往盘里轻轻一掷,饼便松散开,十分可口。
猪之肥肉,在鄙乡还有一种顶顶好吃的方法,便是用来做杏梅肉,鄙乡的杏脯极酸,而北京的杏脯却甜。这样的酸杏脯,用水泡软,只把它和肥肉一层一层码在碗里上笼蒸,其样子像极河南人推到街上卖的那种枣糕,蒸好,扣在朱漆大盘里,十分好吃,颜色也好看,肉作琥珀色,即使是不吃肥肉的人也会不停地下箸。这道菜也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吃得到。
再说到点心,好的点心,比如北京稻香村的翻毛点心或其他的各种点心,大都要以猪油来做才好吃,入口即化的那种感觉,也只能是猪油做的点心才能让人领略得到。有的点心用素油来做,和稻香村的点心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猪油有猪油的好。传统的黄米饭,据说是清军入关带进来的食品,人也吃得,祭祖敬神也用得,吃的时候就必用猪油和红糖来使之澥开,如不用猪油和糖把它澥一澥,这一碗饭就很难吃。
关于肥猪肉,我家兄长讲过一个既让人害怕而又让人佩服的故事。只说两个人比武,是事先约好了,打一阵,其中的一个说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古人的好就在于知进知退,一旦击鼓鸣金,再不死死纠缠,两人便都退下,第二天再继续打起来。奇怪的是其中的一个人是越打越勇,便有人跟随了他,看他有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结束,是越打越勇的这个人每每打完回家便要生啖两大片猪肚子里的那板油。这故事是家兄小时候讲给我听的,至今让人不忘。当时听这故事的时候,心里真是觉得害怕,如果生啖白花花的两片板油才做得英雄,人生在世不做英雄也好。
直至现在,家里厨下如果用肥猪肉炼油,我照例会吃那油渣,但仍要稍凉一凉,再入微盐,还是好吃。